中国年轻人掀起“男生戒断”运动:为反抗婚姻压力与性别歧视,她们选择租一个“cosplay男友”

中国新闻 健康人生 国际参考 社会新闻

(《澳纽网》综合ABC新闻及网络资料报道)在中国,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出生率下降问题以及根深蒂固的传统婚姻压力,一场名为“男生戒断”(boy sober)的新兴社会运动正在年轻的异性恋女性中悄然兴起。她们厌倦了物化、功利的约会文化和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选择主动保持单身,并通过雇佣“cosplay男友”等新颖方式,重新定义亲密关系和自我价值。

“虚拟男友”照进现实:一场由cosplay开启的约会实验

当来自北京、热爱K-pop和动漫的22岁大学生马曼(Maman)对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志同道合的约会对象感到厌倦时,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租一个“cosplay男友”。

The character of Osborn from Light and Night.

《光与夜》中的萧逸角色是一个很受欢迎的角色扮演角色。

她首先在网上搜索提供陪伴服务的cosplay演员,并最终选择了一位扮演热门手机恋爱游戏《光与夜之恋》中男主角之一萧逸(Osborn)的演员。萧逸在游戏中是一位才华横溢、外表俊朗不羁的赛车手,拥有大批女性粉丝。

这场约会简单而纯粹:他们一起度过了一个画画的下午,在城市里拍了些搞怪有趣的照片,并热烈地讨论着他们共同喜爱的动漫角色。对于化名马曼的她来说,这次约会并非一次简单的逃避,而是从充满交易感、甚至时常令人感到贬低的线上约会文化中的一次清新喘息。

“虚拟恋爱和cosplay约会,帮助女性提升了自我认知,让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在一段关系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马曼说。

她正是中国新一代拥抱TikTok上#boysober(男生戒断)潮流的异性恋女性之一。这场运动的核心理念是:不玩约会软件,不搞暧昧不清的“情境关系”(situationships),只专注于自我关怀和选择性单身。

This photo taken on August 14, 2024 shows cosplayer Xu Yunting (L), dressed as Jesse, a male character from the video game 'Light and Night', and Feng Xinyu visiting a crafts shop during their 'cos commissioning' date in Shanghai.

2024年8月14日,Cosplayer许云婷(左)与冯新宇在上海的一家工艺品店进行“Cos定制”约会,许云婷扮成电子游戏《光与夜》中的男性角色杰西。AFP / Hector Retamal

从“剩女”到“男生戒断”:一场集体性的女性觉醒

在中国,年近三十仍未结婚的女性常被贴上“剩女”的标签。而“男生戒断”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对这种社会压力的一种反抗。近年来,随着中国出生率急剧下降(2024年人口已连续第三年出现负增长),这种催婚压力变得愈发强烈。

为了提振生育率,中国政府已全面放开生育政策,设立了30天的离婚冷静期,甚至有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议设立“恋爱周”假期。但对于许多年轻女性而言,这些措施感觉像是治标不治本的表面文章,旨在缓解人口危机,却未能触及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性别不平等、育儿成本高昂等。

Single women dressed in wedding gowns walk at the Wanda Square before Singles' Day in Chongqing, China, on 9 November, 2014.
2014 年 11 月 9 日,中国重庆,身着婚纱的女性在光棍节前走过万达广场。此次聚会是参与者表达对光棍节(11 月 11 日)前女性所承受压力的一种方式。Guo jianjun / Imaginechina via AFP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中国研究社会学家王盼(Pan Wang)博士指出,“男生戒断”运动主要局限于城市地区的女性主义者中。“女性拒绝婚姻,是因为家庭劳动的不平等分配、大男子主义以及巨大的社会压力。”她补充说,中国人口老龄化导致年轻一代,特别是女性,面临着需要同时照顾双方家庭四个老人的沉重负担。

来自大连的“男生戒断”运动追随者萱子(Xuanzi)表示,她也曾厌倦了如同填写调查问卷般刻板的线上约会,并选择租了一天的“cosplay男友”。“社交媒体上有一个热门话题标签,叫做‘#戒断男性专注自身#’,”萱子说,“这个话题在微博等平台上一度获得了约3.2亿的浏览量,这显示了年轻女性正在经历一场集体性的觉醒。”(编者注:目前该标签在微博等平台已无法直接搜索,但相关讨论仍存在于部分帖子中。

“我们并非拒绝爱情本身,而是拒绝那种‘必须在30岁前结婚’的倒计时式的人生规划。”萱子强调。

约会软件的“快餐爱情”与情感疲劳

中国婚姻率的暴跌也印证了这一社会变迁。去年,中国的结婚登记数量创下历史新低,仅为610万对,不足2013年高峰时期的一半。高昂的育儿和教育成本,以及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被认为是主要原因。

中国科学院2022年发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在近8万名受访者中,高达41.93%的人表示自己单身且希望保持单身状态,远超正在恋爱中(27.61%)和单身但渴望寻找伴侣(25.40%)的比例。

"Detox from boys and focus on yourself" trending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 Red.

“远离男生,关注自己”在社交媒体平台 小红书上流行。

本应让交友变得更容易的约会软件,如今却让许多中西方年轻人感到幻灭。墨尔本大学的徐浩(Hao Xu)博士指出,看似无穷无尽的选择反而导致了用户的疲劳和不满,陷入了“网络化孤独”(networked loneliness)的陷阱。“你可能与很多人建立了联系,但与其中任何一个人的深度连接都微乎其微。”他说,“这种选择的过剩创造了大量的肤浅互动,个体在其中更像被视为商品,而非潜在的伴侣。”

悉尼科技大学的社会学家刘婷婷博士也观察到,线上约会平台甚至开始复制并加剧现实世界的不平等。“一些约会平台,比如‘青藤之恋’,现在要求用户验证他们的学历。人们不再直接谈论阶级,而是用收入、是否拥有房产和汽车、以及教育背景等指标来划分和筛选对象。”这种模式让约会感觉更像是招聘,而非情感的连接。

实验性约会:在安全感中探索亲密关系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许多中国年轻女性开始拥抱各种替代性的陪伴形式。除了租“cosplay男友”,她们还深入虚拟世界,尝试与AI男友互动或在恋爱游戏中寻找情感寄托。

马曼透露,许多女性更倾向于选择由女性扮演的男性动漫角色的cosplay演员进行约会。“因为我们觉得和同性在一起更有安全感,”她说,“而且坦白说,有些女性coser甚至比男性更像那些角色。”

Social media composite showing young Chinese woman posting about the boy sober movement.

“男生戒断”(boy sober)不仅仅是拒绝婚姻或性,而是选择其他亲密方式——根植于选择和相互尊重。Supplied via ABC

从事cosplay委托服务一年的演员张莱西(Lexie Chang)表示,她的收费标准约为每天75美元。她的客户大多是年龄在17至30岁之间的职业女性和大学生,她们寻求的是情感关怀,而非浪漫爱情。“我倾听她们,给予安慰和拥抱,像心理治疗师一样关注她们的情绪。”张莱西说,“这种新兴的约会趋势,反映了现代社会情感需求的多样化,是动漫文化与现实生活体验的融合,也是‘情绪消费’的兴起。随着社会变迁,越来越多的女性更专注于自我实现,而非扮演传统的婚姻或生育角色。”

正如《剩女:中国性别不平等死灰复燃》一书的作者洪理达(Leta Hong Fincher)所言,“男生戒断”等运动代表了女性主义意识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少的女性愿意在两性关系中做出重大的妥协,”她说,“她们在友谊中找到了更多的支持,并选择保持单身,直到——或者说除非——那个真正契合的人出现。”

分类: 中国新闻

(即时多来源) 中英中国要闻 Chinese/English China News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43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