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CNN报道)中国正在收紧其本已是全球最严密的互联网管制,计划推出一种由国家集中管理的“网络身份”(Internet ID)系统。官方称此举旨在保护公民信息安全,但专家警告,这可能会进一步侵蚀本已有限的言论自由,是构建“数字极权主义”的关键一步。
一号通全网:从分散实名到中央集权
目前,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需在几乎所有网络平台上进行强制性的实名认证。而这项新规旨在将此过程“中央集权化”。
根据中国政府在5月下旬发布、并将于7月中旬实施的新规,用户将可获得一个由国家颁发的虚拟ID。通过这个ID,用户将能够一键登录不同的社交媒体应用和网站,而无需在每个平台上单独提交个人信息进行身份验证。
官方声明称,该系统旨在“保护公民的身份信息,并支持数字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官方媒体更将其誉为个人信息的“防弹背心”,并透露目前已有超过六百万中国网民注册了该ID。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专家警告:“数字极权主义的基础设施”
尽管官方声称该系统是“完全自愿的”,但多位专家对此表示了深切忧虑。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互联网自由的科学家萧强指出,这将是一个“由国家主导的、统一的身份系统,能够对用户进行实时监控和封锁”。他警告说,这不仅仅是一个监控工具,更是一个“数字极权主义的基础设施”,因为它能让政府更容易地同时在多个平台上抹去其不喜欢的用户的所有痕迹。
人权组织“中国人权捍卫者”的研究员Shane Yi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她认为,该系统赋予了中国政府更大的权力,使其能够“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时候随心所欲”,因为当局将能够从“零点开始”追踪用户的完整数字足迹。
“自愿”背后的隐忧与数据安全风险
除了对监控的担忧,专家们也对该系统的“自愿性”和数据安全提出了质疑。
香港大学法学教授孙皓琛(Haochen Sun)表示,尽管法律上称该系统是自愿的,但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更多便利等各种安排来鼓励人们采用,使其逐渐演变成一个用户“难以拒绝”的系统。
孙教授还对数据泄露的风险表示担忧。“一个集中的、全国性的平台,天生就创造了一个单一的漏洞点,使其成为黑客或敌对外国行为者的诱人目标。”他提醒道,政府数据泄露事件在全球时有发生,其中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2022年,一个包含十亿中国公民个人信息的上海警方数据库在网上被泄露。
异议被消声:从公开征求意见到鸦雀无声
这项新规源于去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一名东北地区的网络警察代表的提议。
去年7月,当政府就该提案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时,立即引发了法学教授和人权专家的反对。清华大学著名法学教授劳东燕当时在微博上发帖,将该系统比作“在每个人的网络活动上安装一个监控设备”。
然而,这篇帖子很快被删除,她的微博账号也因“违反相关规定”而被禁言三个月。
一年后的今天,当最终敲定的规则公布时,网上几乎已找不到任何批评的声音。萧强解释说,当局故意将提案和实施之间的时间拉长,就是为了让批评者有时间“发泄情绪”,这是一种他们屡试不爽且行之有效的策略。
(即时多来源) 最新英语科技新闻 New Zealand English News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26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