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镜报》独家特约专访奥运举重冠军张国政
采访时间:2004年8月23日 采访地点:雅典,中国驻希腊大使馆庆功宴上
前序:刚到雅典不久,《新西兰镜报》特约记者就代表新西兰华人与来自中国云南的举重选手张国政约定,等他拿到奥运冠军再采访他。张国政如愿得到了奥运金牌,新西兰华人和奥运的这个约会也就真的实现了。
编者按:新西兰时间8月19日凌晨,当中国举重运动员张国政在奥运会男子69公斤级比赛中以347.5公斤的总成绩夺得冠军后,中国媒体纷纷发出这样的报道:张国政的教练对记者说,是他拿着信用卡在张国政面前晃悠的结果,而且,“这是在赛前刺激张国政调动身体兴奋性的最好办法”,用了好久,很管用。中国代表团在紧接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力辟谣,坚称“绝对不相信有这样的事”,副团长李富荣反驳说,“如果这样行的话,我们整天拿着卡去‘晃’就行了。你的实力不到,把银行搬来也没用”;并对媒体极为不满,说“你们这样炒作的话,对中国运动员的形象有很大的损害,对中国的形象也有很大的损害。” 本报专访文章《凤凰“开心果”剖开自己的“伤心果”》的受访嘉宾、凤凰搞笑名嘴窦文涛在雅典奥运会期间开办了收视率奇高的“脱口秀”节目《奥运连环阵》,在节目中窦文涛也拿“信用卡传言”调侃了一番,次日节目中又赶紧补台更正,更让观众不明就里。 幸运的是,《新西兰镜报》的特约记者在赛前就与张国政有个采访的约定,我们可以用图片为证,从进入雅典伊始,本报特约记者就为张国政留下了值得回顾的珍贵图片。更加幸运的是,直接听到张国政本人对于“信用卡风波”的回应,新西兰的读者可以了解到最真实的感言!
张国政小档案
姓名:张国政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4年9月14日 出生地:中国福建仙游 身高:163厘米 体重:72公斤 身份:运动员 教育背景:大学 个人爱好:健美
注册单位:中国云南 运动项目:举重 奥运报名项目:男子69公斤级 最好成绩:2004年雅典奥运会69公斤级冠军 运动经历: 1983年3月进福建南平业余体校练举重; 1988年至1998年在北京体育大学上学、训练; 1995年进入云南省举重队,教练黄华新; 1999年1月入选国家队,教练蔡炎书。
主要成绩: 2000年 悉尼奥运会69公斤级总成绩第四 2002年 釜山亚运会69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冠军 2002年 世界举重锦标赛69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冠军 2003年 世界举重锦标赛69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冠军
主要纪录: 2003年 秦皇岛亚洲举重锦标赛69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197.5
“我追求这十多年,为什么不甘心放弃,为什么几次退役了又重新回来拿起这付杠铃。可以说正是这堆铁疙瘩成就了我的自信。为我将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你知道,关键是一个自信”。
中国举重选手张国政新西兰时间19日凌晨在奥运会男子69公斤级比赛中,以347.5公斤的总成绩夺得冠军,为中国队摘得本届奥运会上来之不易的第11枚金牌。 张国政曾在悉尼奥运会上夺得第四名,这次他能否如愿拿到一枚奥运金牌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比赛中,张国政的主要对手是韩国的李培勇。在首先进行的抓举比赛中,张国政将160公斤的杠铃成功举过头顶,领先对手5公斤。 随后进行的挺举比赛是张国政的强项。张国政第一次试举重量187.5公斤,并成功举起。也正是这一把成功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础。因为张国政的总成绩达到347.5公斤,领先排在第二名的韩国选手李培勇5公斤。第二把张国政要了192.5公斤,可惜没有成功。第三次试举,当张国政在将杠铃高举过头正欲发力的时候,他的动作突然停滞,短暂僵持之后,张国政扔下杠铃,向后躺倒在地,他腰部旧伤复发,腰椎关节处出现了轻微的错位。当时自己几乎无法走动,只能在众人的搀扶下离开举重台。 不过,韩国选手李培勇最后一把冲击195公斤时也未能举起,并瘫坐在地上。而倒在地上无法起身的中国选手张国政以5公斤的优势夺得一枚来之不易的金牌。 8月23日,在中国大使馆举办的一个庆功晚宴上,举重队全队出席。我和张国政在使馆花园式庭院的泳池旁聊了起来。实际上,8月8日中国代表团抵达雅典时,第一个进入奥运村的就是中国举重队,当时我和他就有一个约定,等他拿了冠军再采访他,并会代表新西兰华人祝贺他的成功。 在谈到挺举中受伤下场的情形,张国政对我说:这次比赛我确实很内疚,为什么呢,因为挺举是我的强项,去年在秦皇岛亚锦赛的时候,我也打破过挺举的世界记录,现在记录也是我保持的,挺举应该是我比较拿手的。但是小河沟里翻船,没能举好。老伤复发被抬下去的时候,我还很关注最后一把的情况,因为还有一个韩国选手李培勇。虽然这么多年他一直是我手下败将,但我还是有一些担心,因为没有成为事实的时候,还不能轻言结果。他195公斤没有成功,我才能获得这枚金牌。我这回主要是抓举发挥得好,奠定了金牌的基础。 张国政说:我这是一个老伤。这么多年都一直坚持过来。是腰椎第四、第五侠部骨裂。这么多年每年都要滑脱两三次。挺第二把,我放下来的时候就有问题了,前面我在做准备活动的时候,腰就感觉一直不是很舒服,第二把起来,腰就有一点不行了,所以说动作拉不住,就有一点变形。到了第三把的时候,那就是一点也不行了,我一提铃的时候,彻底的就滑脱位了。其实你们的感觉可能就是一秒钟的时候,但是我感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自己的脑袋里面感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一提,感觉一滑,但是势在必行,必须还得举,我感觉腰要断了似的,但是也还得举,结果还真的是力不从心。其实对于我来说,第二把、第三把192.5公斤这个重量来说,应该说是很轻松的,因为我在家训练,我最好挺过202.5,而且有205的这种实力。 比赛之后,张国政的父母打电话给他。说起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张国政这位平时风趣幽默的小伙子,说着说着声音就有点哽咽。他说:“应该说父母的关爱永远是最无私的,虽然平时没有很华丽的语言来表达。在我以往的训练当中,我父母就劝我不要再练了。因为确实,我现在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我的妻子也很稳定。我没有必要为比赛把身体搞坏。我记得我比完赛,我妈急得都哭起来了。爸妈都很着急。我比完赛,他们马上打电话来,没有问我取得荣誉怎么样,而是关心我的伤,我的身体伤得是不是很严重,是不是会好转了。真的。母爱永远是最伟大的。哎,怎么说呢,你说得我都挺难受了,都有点要哭了……至于2008年,我估计他们会心疼自己的儿子,会劝我不要再练了不再坚持下去。当然,我想我自己会尽我所能,量力而行,保持我的状态。” 张国政在赛后接受采访时除了感谢教练、领导外,总要提到感谢自己的妻子。他在一次接受网络采访,与妻子高文娟进行网上对话时,甚至不顾妻子的提醒,大叫:宝宝,I LOVE YOU! 张国政的妻子长得漂亮,他自己说当年追上她可真是不易。他说我老婆个儿也比我高,是练健美操的,在学校时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班长,学习都是前十名,拿奖学金的。但是我就有这种感觉,我认为我应该能行,我一定要去努力。 张国政说:我老婆的心是跟我相连相通的。赛前我跟她开玩笑说,你要替我多吃一点,我不是在控体重吗,你要替我多吃一点,我会感觉到的。这么多年了,我们两个人真的是荣辱与共,风风雨雨过来。比赛结束后打电话,我跟她说的最多的就是I Love You!我这次能有这个成绩,真的是要感谢她。 我们在采访谈话中,不时有支持者凑上来照相合影,还有不少人上来要求签名。有美女,也有大厨,张国政总是笑容可掬地满足大家的要求。 张国政夺金之后,国内外是一片赞扬之声。后来有人写出“见卡夺冠”的新闻,说张国政的教练陈文斌使出“奇招”,赛前曾拿张信用卡不停地在他面前晃着蒙他说,夺金后就给他这张卡,里面有很多钱。这个说法给不仅给张国政,也合举重队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张国政自己在接受某家媒体的采访时对这件事是这么说的:“我们平常训练,因为毕竟每天从事单一的训练,感觉精神比较疲乏,调动不起来,教练就经常采用不同的方式调动大家。我们陈指导经常跟我们打赌,比如说今天你小子举两百,给你两袋茶。我们爱喝茶,福建人都爱喝茶。你说陈指导赛前晃晃信用卡,我还真没看到。” 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李富荣在新闻发布会上驳斥了所谓张国政见卡夺冠这种说法。李富荣说:你没有实力,搬来银行也没用。 张国政谈起这事时,颇有些无奈地说: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回去后恐怕还得慢慢消毒呢。 其实,说起张国政的举重生涯,他也并非一帆风顺。从他出生在福建,上学在北京体育大学,现在注册在云南,你就可以想象他丰富或者说坎坷的经历。十多年来,反反复复,退队了,又进来,进来了,又退出去。今天在这个队,明天又转到那个队。 张国政说:我真正爱上举重的时候是在1999年,我刚刚步入国家队的时候,已经25岁了。但是我感觉崭新的一页打开在我面前。虽然这些杠铃,这些铁疙瘩带给我起起落落,带给我很多辛酸、苦辣,五味俱全。但我自始至终一直热爱举重这项事业。我感觉我并没有烦这些铁疙瘩,因为我从中也找到了乐趣,就是不断征服这种重量的乐趣。我追求这十多年,为什么不甘心放弃,为什么几次退役了又重新回来拿起这付杠铃。可以说正是这堆铁疙瘩成就了我的自信。为我将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你知道,关键是一个自信。我感觉我要是在这件事上无所成就,我以后做任何事情我都会心虚,都会心里会打鼓,我都会一无所成。真的,这是大白话,大实话。就是这样。即使我今后没有再跟这堆铁疙瘩打交道,我还会在体育战线上,还会一如既往地热爱它喜欢它。 关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张国政表示:毕竟奥运会是一项很高层次的比赛,这种比赛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追求,它也是全世界人民的一个盛会、一个庆典,奥运会的氛围是任何其它赛事都不能比的。我会尽我所能,量力而行,保持我的状态,争取2008年能够出线,争取能为祖国再增荣誉。 对于《新西兰镜报》代表新西兰华人如约采访他,并致以祝贺和祝福,祝愿他身体早日康复,他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在国外参加比赛时,总是能够得到海外华人的热忱支持,能够感受到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希望将来能够有机会到新西兰参加比赛,在新西兰华人朋友们面前取得更佳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