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山下湖当作一块“画布” “画”出全世界向往的乡村
新西兰著名华裔艺术家晨晓要用色彩赋予老家独特魅力
晨晓的心被山下湖拴住了。
农历正月初四,年逾六旬的他从新西兰飞回诸暨,一人冒雨实地调研山下湖镇农村。一个多月后,由他起草的《山下湖多元性大地艺术策划方案》备受关注。诸暨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研讨会,敲定方案实施框架协议。
“重新踏上乡间小道,我的情感就像大海波浪一样涌动。”晨晓说,儿时留下的温暖记忆,是他离开家乡近半个世纪,又坚定地走回来的原动力。
晨晓,是唯一一个以华裔艺术家身份进入西方主流画廊的画家。去年10月,晨晓从新西兰回国,担任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兼教授。今年3月,他以海外侨胞身份第一次列席全国两会。晨晓说,他回来是为了追梦,追一个乡情梦。
A 乡情召唤
3月22日,大雨。诸暨市山下湖镇西杨龙村,晨晓穿梭于村道,目光温柔地落在一栋栋小洋房上。在这片色彩有些不相协调的洋房之间,拎出一种主色调,然后,对周边环境稍加修饰,让它们浑然成为一体,是他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
不仅是洋房,两个多月来,每一方池塘,每一棵树,每一片田野……他都不厌其烦、细细揣摩,在稿纸上一遍又一遍优化色彩方案。“每一次走进山下湖,就像流浪的孩子扑进母亲的怀抱,内心无比欣喜。”晨晓说,他将用色彩赋予山下湖独特魅力,吸引全世界的游客来山下湖观光旅游。
这个梦想,积蓄沉淀了近半个世纪。
“小时候,经常回诸暨老家。”他说,父亲会开轮船,沿着浦阳江,一路经过店口,穿过浮桥到山下湖,江风扑面,身心飞扬。靠了岸,好心的婆婆从对襟棉袄衣兜里捧出热气腾腾的清明团子,甜甜糯糯的味道做梦也会让自己笑出声来。
晨晓,祖籍诸暨。20岁出头背着画板闯荡西方世界,至今,晨晓已在全世界举办30余届个人画展,大量画册和作品在西方国家出版,众多作品为各国博物馆、美术馆收藏。但走得再远,也放不下乡情。2012年他踏上回归之路。
这一年,晨晓应邀回国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庆招待会,此后6年,他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举办个人画展,并在全国24个城市开展巡回画展。2015年1月,晨晓在诸暨博物馆举办“回家·晨晓的色彩世界”个人画展。诸暨是他巡展的唯一一个县级市,也是唯一一个以“回家”为主题的画展。
乡情无价。回国后,晨晓婉拒国内多所名牌高校聘他当教授、系主任的盛情邀请,回到家乡诸暨,担任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以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为平台,架起一座“立交桥”。“通向两个维度,一个是向外,用西方理解的方式表达;一个是向内,让艺术真正服务于中国老百姓。”晨晓说,如果把山下湖比作一块画布,他想画出一个全世界向往的乡村。
B 走进西方
中国故事美而独特,但面对西方,如何表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倘若按照传统思维讲述,往往会碰壁。”晨晓努力了30多年,他游历了全世界60多个国家,在一笔一画中,摸索用西方理解的方式画画。
这条路,他走得并不容易。1986年,晨晓只身一人来到澳大利亚,身上只有100美元。下了飞机,他租住在一间几平方米的地下室。天蒙蒙亮,背起画板冲出门,深夜回屋倒头就睡。生活上的艰难对晨晓来说,算不上什么。痛苦的是,他的画招揽不到生意。
在澳大利亚街头,为游人作肖像画是流浪艺术家的谋生手段。“当时,我画了一些国内流行的线描画。”晨晓回忆说,结果几天下来,无人问津。明明画得不错,可就是没人找他画。
实在等不下去了,他厚着脸皮问一旁的画家。“澳大利亚人不喜欢线条画,喜欢素描、平面构成。”这个善意的点拨,让他开窍。第二天,他改变画画方式,果然等来了两个客户,赚了16澳元,相当于当地一个工人连续干10小时的工资。第三天,赚了24澳元,后来,一天比一天多……
这个经历,深深影响晨晓作画理念。“要让别人接受你的画,首先得接地气。”两年后,他到新西兰,一边画画一边求学,获得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视觉艺术专业研究生学位。一个让新西兰人认识晨晓的轰动性事件是:他将“生抽王”做成了波普艺术。
“200多米长的墙面上,画了一排生抽酱油瓶。”浙江省摄影艺术学会理事干登荣曾到过新西兰,这个创意让他震撼。这正是晨晓的作品——一家华人超市请他设计的广告。这幅大型广告被新西兰评为当年度最佳广告艺术作品,成为奥克兰市的一个地标。
“用你理解的方式,讲我的故事”,晨晓走进了新西兰人的心中。作为国际级艺术家,他受到新西兰人的尊重和喜爱。201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晨晓个人画展时,时任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和政府团队亲临现场祝贺。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必然趋势。”晨晓说,无论是艺术,还是工业产品,乡村,要用西方理解的方式推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的一份关于“用西方理解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的建言受到关注。
C 探索启航
走过万水千山,阅过无数风景。晨晓眼里的山下湖,是一个独特而鲜明的存在,它具有中国乡村的典型特质,而且拥有享誉世界的淡水珍珠产业。乡村振兴,它要走怎样一条路?一次由诸暨市委主要领导参加的关于山下湖珍珠小镇建设研讨会,晨晓被请进会场。他认真倾听。
最后,他坐不住了。“现在很多策划方案,从设计理念到实施方案,一个调子,照搬、雷同,没有新意,重金打造却脱离实际。山下湖应该有自己的个性。”晨晓连珠带炮,他以华东国际珠宝城为例说,这么大一座珠宝城,冷冷清清,为什么?就像夜空,如果只有月亮,没有星星,会是什么样?可不可以围绕珠宝城,结合周边农村因地制宜作系统策划……晨晓一口气说了1个多小时。
“他是哪里来的?连枫江上消失了很多年的码头、浮桥,他都清楚?”“他要画山下湖,还要让全世界的人都想来山下湖?!”“设想大胆,听得毛孔都张开了。”……晨晓的直率与激情,让一度陷入沉闷的研讨会沸腾了。
“您比我们更懂山下湖。”会后,一位曾在山下湖工作过的诸暨市领导紧握晨晓的手激动地说:“谢谢您,晨晓老师,您用世界的眼光为我们的乡村振兴工作打开了新视野。”
研讨会上,晨晓抛出了《山下湖多元性大地艺术策划方案——以“秀美山下湖三日游”为主要靶向》。这份方案,是晨晓历经两个月深入调研山下湖后形成的。
诸暨市山下湖镇党委书记钟亦飞没有想到,农历正月初四,晨晓会出现在自己面前。“那天我正好在镇里值班,简直把我吓了一跳,大过年的,一个人走村串户。”
农历正月初三,晨晓从新西兰飞回诸暨后,第二天自己开车跑到了山下湖。“主要是想体验乡村的春节气氛,把这种元素融入到策划方案中。”他笑着回忆说,只是这里太冷了。这是30多年来,他第一次告别新西兰的阳光海景,回国过春节。
与任何一次画画不同,这一次,他要将几十年来沉淀的艺术成就浓缩进一种叫乡情的创作中。对他来说,这是全新的挑战,和任何一次画画一样,他全力以赴,激情投入。两个月来,光是对现有建筑的色彩设计稿多达几百张。
“艺术不是象牙塔,艺术是美的享受。”晨晓常常对学生说,如果他的画里,有一种快乐,那一定有儿时在乡村体验到的爱。今天,他要将这种爱,画一个乡情梦。“让全世界的人来山下湖找到梦里故乡。”
和晨晓一样忙碌的还有他的学生们。大三学生甘慧桑最近和她的同学一起成立了“羽涧工作室”,所有创意产品色彩取自晨晓的作品。“跟着晨晓老师学艺术,把艺术真正地传播到老百姓身边。”甘慧桑说,这是课本里学不到的。在晨晓的乡情设计稿里,艺术工作室将被植入田头地脚。
绍兴晚报首席记者 何超群(图片由受访者提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