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准的职业经理人生涯中,他没有换过工作,在这个层面上,徐准是幸运的。
今年是徐准在荷兰亨特集团的第13个年头,作为该集团中国分部产品事业部的总经理,他带领他的团队以每年30%以上的增长率提升业绩,成为目前亨特集团在亚洲最为优秀的团队。
在管理上,他举重若轻。
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徐准中等身高,戴着眼镜,讲话语速适中,气质温文儒雅。
现在的徐准,每天早上八点半上班,工作12个小时,在双休日里,会给自己安排半天的工作时间。他告诉记者,目前他的时间安排,对一个职业管理者来说,已经是非常宽松了。
“用心思考,全力以赴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很自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徐准如此阐述他的职业生涯。
诚信魅力牵出的机遇
1993年,荷兰亨特集团在上海成立第一家全资子公司,当时作为董事长的王文开始在上海范围内的大规模招人,徐准就去应聘这个单位的报关员,当时作为
董事长的王文在面试了他之后,直接告诉他,“报关员是一个很专业的岗位,你看样子不行,你没有任何经验”,因此,徐准知道这个机会肯定与自己无缘了,结果
很意外接到了通知他去上班的电话,“工厂已经开始运转了,这个岗位很缺一个人,你先过来,做做看吧!”
从最初的不信任,到建立最初的信任,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
那是徐准刚做报关员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情,有一批货物,是从马来西亚运过来的,由于财务的失误,在马币转换成港币的过程中,汇率颠倒,公司就此少交了十几万元的税款。徐准并没有因为少交的钱而暗自窃喜,也没有认为自己给公司增加了效益。
他把这个事情的始末向董事长汇报了一下,董事长就问徐准,“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补上”,他简单地表明了自己对整个事情的观点。
当徐准拿着少交的钱去海关补交税款时,海关的人对整个事情也不知情,因为这件事情,徐准和海关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关系。
随后,发生在亨特集团和海关的一件事情,让徐准再次体会到了诚信的重要性。有一批货,徐准需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把货提出来,当时他什么都没有带,公章、支票都没有,唯一带的一个东西就是一个报关章,货最后被提出来了,海关的人就说了一句,“是亨特,应该没问题。”
这样的事情在上海海关发生的几率非常小,徐准用诚信,给自己的工作开了一次绿灯。
徐准做出了一些成绩,第二年,很自然的,他就成为总调度,也就是订单主管,在负责进出口的同时,负责订单、库存、安排生产、衔接销售。任命下达了,王
董事长也提出了自己对徐准的两个要求,“我们的生意不容易,不能因为失误丢掉任何一张订单;同时,年底的库存不能太大。”
上任伊始,徐准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工作带来的压力,等他能把这个岗位上的事情做的很顺畅的时候,已经是两年后。
1997年,徐准开始做民用销售,公司里没有任何指标的要求,但董事长对徐准寄予厚望。
一年后,公司项目销售部大换血,徐准被任命为上海市内项目部经理。适逢公司竞标上海浦东机场的吊顶项目。
当时徐准甚至都不知道浦东机场在哪里,开着车,一路问到了机场,然后了解到这是面向全世界的国际招标,“整个过程非常透明,竞争非常激烈,国内外的竞争对手都一大堆。”
对于这次竞标,徐准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他十分细致地去了解机场客户的要求,从商务到设计无一遗漏,在此其间也给予客户很多有益的建议,同时,他还带
着一帮技术人员深入工地现场,全面了解工地现状和安装节点,不放过任何细节,他甚至在投标前就知道安装队的大营应扎在哪里才是最经济,最有效率的。因此亨
特的标书准备得很充分。“细节决定了你用最合适的设计,最合适的产品,最合适的价格去争取成功”。因为样品标在上海评比,做的非常精致的样品做好以后,就
用大卡车送过去了,徐准记得很清楚,当时,一些公司的样品标是用塑料袋装过去的。
做企业的高层管理,徐准已有8年历史,在他看来,没有职业经理人,只有职业的管理者,一个职业的管理者,通过战略带领团队“走正确的路”、通过制度带
领团队“把路走正确”、通过文化让团队跑起来,这是管理者的工作,是“因”,而业绩是“果”,一味地求“果”是求不来的。
管理的禅义思考
徐准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机械世家,父亲在一个电气科学研究所工作,父亲和那个年代知识分子一样,正直,清高。
徐准准备考工科的专业,因为他的数学学的很差,自己心里也没底。那时,父亲对他说,“你已经复习了很长时间,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你用实际行动证明给你们的同学看,你有多好,多棒。”
父亲的话好像使得徐准发生了“化学反应”,那一次,徐准的数学考得很好,他也找回了自信。
这段经历影响了徐准在工作上对人的态度,他经常对他的销售经理们说“如果你们认定一个销售员有可能是一个很棒的销售员,那么你们就应该马上以对一个很棒的销售员的态度来激励他。”
徐准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精密机械专业,1991年大学毕业后,他和大部分同学一样,通过分配,进入车间。
当时他被分配到成型二车间,主要的产品是玻璃壳的成型,半液态的玻璃温度近1000度,他们需要爬在下面的一个夹槽里,近距离观察料形并做调整,整个车间的温度非常高,汗都出不来。
工作的程序是四班三运转,休息的话,也只能坐在凳子上休息,休息室非常脏,常常会看到耗子在备用的休息床上爬来爬去。
看到异常辛苦和疲惫的徐准,他的妈妈告诉他,“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你现在的工作是很辛苦,很累,咱们是工人阶级出身,你还这样年轻,累不死的。”
母亲说完后,就把自己的金戒指套在了徐准的无名指上,提醒他当心安全。母亲的鼓励,给了徐准坚持的理由和信心。
跟徐准一起去的一帮学生,纷纷工作了一段时间,就主动申请离开,能在那里坚持做两年的,只有徐准一个。现在回想起那段经历,徐准认为,那段经历,对自己的帮助很大。
现在的徐准,想到那段经历的时候,认为对自己的帮助很大,在以后的管理生涯中,碰到任何问题,他感觉到累,但不会感觉苦。
徐准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佛学体悟的思维方式也被他带到管理中。
“曾经,我对部下的缺点非常敏感,我也尝试着去改变他们,但很快就会发现我这样的做法很徒劳,就像要改变人的“恶因”似的,而管理者真正要做的是制约这些缺点发作的环境。”
在徐准的眼里,佛家的因果说跟管理是相通的,在管理上,就是通过制度来制约人性中不好的一面,拟恶扬善。
在新西兰读MBA的那段时间,徐准对管理的真谛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是如此向记者阐明的,“小时候看《西游记》,孙悟空给唐僧画了一个圈子,在那个圈子里面,唐僧是非常安全的。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圈子,
每个人的圈子有大有小,圈子越大越安全,一个好的管理着,总是在尽力扩大别人的圈子,这样的管理者,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当他把别人的圈子扩大的时候,他
自己就获得了成功。”
徐准喜欢莫耐、雷诺阿等早期印象派的绘画作品,他说这些作品里有他追求的管理真谛。“当你近看时,那些色彩东一块西一块,似乎是无序地排列着,但是当
你远看时,你会发现那是一幅精确的图案,而且每块色彩都是那么的有冲击力,甚至让你眩目,因为那些色彩是真实的,而不是被调和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