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2月,新西兰达尼丁市(Dunedin)商会征得政府同意,开始招收华工到该区被白种淘金人放弃的金矿工作,其时有12名华工从澳洲维多利亚矿区应征而来。自此,华工陆续从澳洲转来,到年底达1219人。
1871年,清政府大举清除太平军余党,大肆屠杀,农民们为保命而纷纷外逃。当听到新西兰发现金矿并来广州招工的消息后,就毫不犹豫地以“猪仔”身份出洋,当年,进入新西兰的华工增至2641人。到1874年,已达4816人。
华工到新西兰的路途与到北美、中美洲的一样,需历经险恶,侥幸者方能到达彼岸。他们乘坐的是大帆船,每船运载三四百人,如沙丁鱼般密密排挤在船舱里。航程达3个多月,一路忍受狂风恶浪的撞击和沉船的危险、海盗的抢掠、土人的袭击、疾病的煎熬等。从家乡带来的干粮、咸虾、豆豉、腊肉等因时间过长而发霉长虫子了,还得咽下。对那些不幸过世的华工,同伴们只能用布包着扔到大海里。途中艰辛险恶的情状,难以形容。能坚持到达目的地的大概只有80%左右。
尽管条件恶劣如此,华人却仍可以绝处逢生,克勤克俭把钱寄回家乡,接济家眷。侨居新西兰的开平籍华侨以赤水镇居多。他们所建的碉楼不亚于塘口、赤坎、蚬冈、百合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