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以环境优美闻名于世,全国51%的土地为牧场或农场,29%的土地为林地,号称“世界最后一块净土”。在新西兰工作近3年,我深深为这里“天蓝蓝水蓝蓝”的美丽景色和干净环境所折服。
曾经乘船游览位于新西兰北岛中部的陶波湖。这个湖泊是新西兰第一大湖,湖水清澈至极,湖光山色令人流连忘返。后来听说,附近的居民仍然抗议湖水的清澈度已由原来上百米降低到目前的几十米,政府也同意增加财政拨款提高湖水的清澈度。
在新西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像我这样的“过客”,也自觉地遵守着这里的规则,任何细小的疏忽都觉得是对环境的不尊重。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小憩,
总会有小鸟、鸽子、野鸭在你的脚边徘徊,等着你喂面包吃。曾经有一次,刚刚喂完带来的面包,准备起身离开,一只鸽子居然飞到我的膝盖上,看看我的手里是否
还有面包,我只能摆摆手,示意没有了。我心里有些愧疚,但更是感动,动物对人的无限信赖,要经过多少年的培养啊。
有关《无极》拍摄损坏环境的争论,让我联想到《魔戒》等影片在新西兰的拍摄。我曾参观过《魔戒》的摄影地,这原本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途中要
经过一座高600米的白雪皑皑的山丘,离最近的乡镇至少有一小时的车程。而今,这里已经成为热门旅游线路。不过,大多数游客多少有些“失望”,他们除了一
览拍摄地秀美的自然风光外,几乎看不到电影中恢宏的场景。
据了解,当年摄制组的工作人员修了一条5公里长的山路、两座直通山顶的便桥。由于地点偏远,还要考虑天气的因素,布景用钢筋水泥建造,足以抵挡
时速130公里的强风吹袭,壮观的布景花了6个月才搭建完成。拍摄当时,有些地方为了防止破坏草地,摄制人员甚至铺上地毯进行保护。而在电影杀青后,摄制
组又花了整整6个月让拍摄地完全恢复原貌,拆掉铺好的道路,在所有出现损伤的地方,种上草木。
研究新西兰的历史发现,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新西兰的环境保护也不是一帆风顺,也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
19世纪初,以英国为首的欧洲殖民者来到新西兰之前,新西兰只有土著毛利人在此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欧洲殖民者为了
创建“新的家园”,大肆破坏原有的生态和地貌,开荒开矿,建设港口,发动了史无前例的“牧场革命”。更为严重的是,在100年内从世界各地引进了1000
多种外来物种,严重威胁了原有物种的生存。
自此,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法回避地摆在全体新西兰人面前。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拯救马纳波里湖运动”,是新西兰历史上第一场全国性环保运动,为新西兰最终走上一条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马纳波里湖地处新西兰南岛西南端,是南岛最深的湖泊,属于新西兰最大的国家公园──峡湾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湖的西南面,利用湖与太平洋
的落差所产生的能量修建了一座水电站。为增加水电站的发电量,政府计划提高湖的水位,但此举可能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一场“拯救马纳波里湖运动”于60年
代初开始,10多年内席卷全国,引发了关于环境问题的全国性大辩论,最终改变了政府决策。
1985年,法国在南太平洋地区进行核试验,绿色和平组织进行抗议,其“彩虹勇士号”船却被法国特工炸沉。“彩虹勇士号”事件之后,环保被提升到国家建设的首要位置。
政府将60多部不完整、不全面甚至相互抵触的法规统一成《资源管理法》,彻底改变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划和评估方面的机制与程序。政府主管
部门的职能随之进行改革,商业性质的职能划入相关国有企业,设立议会环境专员,行使监督职能,从多个层次保证立法和管理的有效实施。
政府通过立法,建立了包括原始森林保护区在内的各种保护区,政府加大对环保组织的扶助,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多项国际公约,并通过国内立法予以落实。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在新西兰实现了完美的统一。如今,旅游业对新西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10%,并带动了交通、住宿、零售、餐饮、金融、保险等多个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