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是一个纯真少女,纯真烂漫新西兰是一位欧洲贵妇,风姿绰约 1350年,毛利人的祖先从波利尼西亚群岛的哈瓦基出发,横渡广阔的海洋,踏上这片植物茂密的土地,成为新西兰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他们以狩猎、捕鱼、采集野果为生,过着原始的生活,在温长的岁月里,逐渐发展起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
1642年,荷兰航海者塔斯曼率领第一批欧洲人来到新西兰。1769至1777年,英国海军上校詹姆斯·库克船长也先后5次来到这里,他以英国名义正式宣布新西兰属英国所有。捕劳海豹、鲸鱼的人们随后而到。1814年,基督教传教士也跟随而至。到1840年,已有2000名欧洲定居者与10万毛利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同年,五百多名部落首领与英国签署了《威坦哲条约》,以此保留住毛利人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但把国家的主权让给了英国王室,新西兰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不论对毛利人还是欧洲人后裔,这一条约至今仍是最重要的条约,而签订该条约的2月6日亦成为新西兰的国庆日,称“威坦哲日”。
欧洲移民大批迁入新西兰后,英国人与其他欧洲国家讲英语的移民多已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英裔新西兰人。土著居民毛利人是新西兰重要的少数民族,欧洲人发现新西兰后,毛利人失去了大片土地,生活条件日益恶劣,人口数量剧降。1907年新西兰独立后,毛利族人口开始回升,民族权利受到重视,地位得到提高。中国人到新西兰谋生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淘金热”。华人主要集中在奥克兰、惠灵顿、基督城、达尼丁和哈密尔顿。经过多年发展,新西兰已成为集南太平洋文化和欧洲文化于一身,又具自身特色的国家。
新西兰人口稀少,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人,仅相当于世界人口密度的1/3;人口都市化是新人口分布的另一重要特点,1980年,新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85%,是世界上人口都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新西兰最突出的特点是没有大城市,在所有城市中,只有奥克兰的人口超过50万。
新西兰由北岛、南岛两个主岛和斯图尔特岛、坎贝尔岛等几十个小岛组成,境内多山,河流多短而湍急。北岛多火山、温泉,南岛多冰川、湖泊。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境大部分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终年温和多雨,夏季与冬季温差一般不超过10℃。新西兰地处南半球,季节的更替与北半球相反。5月,当北京距炎热的夏天不远时,冬天已经降临新西兰;而11月,北京临近冬天,新西兰却阳光明媚,美好的夏天刚刚来临。这里没有明显的雨季,全年都会降雨,旅游者一定要准备雨具。这里不仅一年中有四季,甚至一天中也可分成四季:早晨像冬天,中午如春日,下午似夏季,黄昏到傍晚时则凉爽如秋。对于游客来说,到新西兰旅行,必须准备各种季节的服装,从游泳衣到毛衣一应俱全。
北岛与南岛,不仅有迷人的风光与现代城市,也是运动休闲难得的好去处 新西兰历史较短,缺少具有历史意义的观光胜地与古迹,但自然风光随处可见,是喜爱田园风味、热爱大自然人士的观光首选之地。喜欢滑雪、帆船、观鲸、登山、潜水、游泳和垂钓的人将会发现,这里是难得的好去处。
第一大城市奥克兰是新西兰工商业中民,人口约一百万。这里有新西兰最大的华人聚居区。奥克兰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天然良港,市民拥有的船艇数量居世界前列,为奥克兰赢得“帆船之都”的美誉。距市中心不远处的海滩,是夏天享受日光浴的最佳场所。奥克兰还是购物者的天堂,位于港口边的皇后街、百老汇、新市场街和爱略特街是市内的商业中心,时装、百货商品齐全。选购艺术品和手工艺品,则要到德文波特村和帕内尔村;而维多利亚公园市场里,各色食物应有尽有,也有众多的工艺品。
首都惠灵顿以“风都”著称,因其地势较高,依山傍水,紧靠库克海峡,常有海风侵袭,它是全国第二大城市,城周群山连绵,朴素而又漂亮的木头房屋子参差坐落在山脚下,登上维多利亚山顶俯瞰,整个惠灵顿的秀丽景色尽收眼底。市郊的山坡和平原上,随处可见绿油油的原野,成群的牛羊悠闲的徜徉着,怡然自得地吃着青草,和风阵阵袭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田园风光令人旷神怡。
惠灵顿市内最壮丽的建筑物是维多利亚式的议会大厦和总督府。议会大厦采用蜂巢式设计,由三大建筑组成,包括哥特式图书馆、英国文艺复兴式议政厅及圆形办公大楼。据说,政府办公楼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制建筑。惠灵顿又是著名的文化城市,国立美术馆经常展出新西兰有名的绘画和雕刻品,国家图书馆是一座文化和信息资源的宝库,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尤为出色。新西兰博物馆收藏了包括现存最古老的毛利建筑在内的一批具有世界意义的毛利人文化遗产,在新西兰250座博物馆和艺术馆中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亚历山大·特思布尔图书馆是惠灵顿有名的古老建筑物,馆藏图书100万册以上,并收藏有太平洋历史和地理的研究资料,民族舞剧、歌剧和管弦乐队常常在这里演出。市区内的植物园及其北端的诺威多蔷薇公园颇富盛名,春天郁金香盛开,夏日玫瑰吐艳,风光旖旎。用木头建成的圣保罗大教堂宏伟壮丽,也为城市增色不少。
北岛的温泉城——罗托鲁阿是南半球最有名的泥火山和温泉区。距奥克兰3小时车程。在硫磺喷泉区里,蒸汽弥漫,泥浆跳跃,其中的华卡雷瓦雷瓦喷泉,定时喷发,水柱擎天,它的照片已成为罗托鲁阿的象征。有的喷泉温度竟达沸点,游客可以将食物放在篮内投入喷泉中煮熟,甚至可以用硫磺山上喷出的蒸汽将食物煮熟。除地热奇观外,罗托鲁阿也是毛利人的文化中心。每年,毛利人都要在他们的文化村里举办一次盛大的聚会,游客可以在这个文化村里参观到毛利人的日常生活、歌舞表演与雕刻艺术。在彩虹泉,可以看到名贵的彩虹鳟鱼和新西兰的国鸟——几维鸟。几维鸟是新西兰特有的不会飞的鸟,体形娇小,视力极弱,腿骨粗壮,遇到敌人就告两腿逃之夭夭。目前,除了在奥克兰的动物园内,其他地方几乎看不到这种鸟,新西兰人非常喜爱它,常以“几维”自称,并将当地久负盛名的猕猴桃命名为“几维果”。
由罗托鲁阿往南坐车约一小时,就到了陶波湖。它时由几千年前的火山喷发形成的,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湖,也是一个温水湖,面积约等于半个香港。离陶波湖10公里处,有一个雾气弥漫但风景美妙的旅游区——怀塔基,它建有新西兰最大的地热发电站,附近的旅游点还有胡卡瀑布、蓝湖、彩虹崖和苏尔弗火山口等。城里最奇妙的景色,是弥漫在天空中的大量波状白色汽云,这种白色汽云是一种人造的喷泉水汽,是从一种由钢筋水泥构成的高架桥内以每平方米几百磅的压力向上喷出的。在怀塔基近郊松树林,有一个喷泉山谷,一条小路连接着无数的滚水池,这些滚水池多数在彩虹峭壁附近,池里充满了冒着气泡的泥沼,还有起泡的温泉。其中有一个最大的滚水池,六百多年来,不断地将每小时3500磅的水汽从池里一个狭小的岩石裂缝中喷射出来。如果晚上参观,向导会把闪闪发光的砂袋抛进喷口,砂袋马上就被强有力的喷泉击大庭广众,细砂被抛向空中,化成一团奇妙的火星。在怀塔基以北80公里处,有新西兰最美丽的景点之一——欧加黛娜湖,湖滨满布原始的草丛,湖光山色幽雅宜人。
南岛的景观与北岛完全不同,但它的大自然之美与北岛相比毫不逊色。美丽的花园场面市——基督城(克赖斯特彻奇)就坐落在南岛,它是著名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的故乡,也是新西兰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友好省市关系的城市。每年都有大批国内外游客到这个美丽的花园城市旅游。它仅有30万人口,而市内的市立公园就有50个。这里的市民人人喜爱花卉,人人种植花卉,家家有自己的小花园。每年,全市都要举行花园和花卉评比,选出这里最美的花园和街道。
由于建城初期居民多为英格兰人,基督城的建筑继承了典型英格兰风格,可以说,它是英国本土以外最具有浓厚英国色彩的城市。市内到处是19世纪的典雅建筑,古老的教堂与早期的石头建筑物随处可见。市里的维多利亚广场上耸立着维多利亚女王像。市中心的教堂广场上常有各种街头卖艺表演和辩论。俨然伦敦的海德公园。基督城市内还有国际南极中心,常年展示探索南极的各个组织的资料,是了解南极的重要场所之一。
皇后镇(昆土敦)是南岛的避暑胜地,它位于南岛南部的瓦卡蒂普湖北岸。在一个世纪以前的淘金热时期,皇后镇有1万居民,如今常年住在这里的仅有1600人,而夏天来此避暑的则有2万人。至今,市民渡湖仍沿用传统的老式独木舟。在这样一个宁静优美的地方,新奇刺激的旅游项目多不胜数。近年在中国热起来的“蹦极跳”就源自此处。此外,这里还有定向滑竿、滑雪、橡皮筏漂流、滑翔风筝、骑马、打高尔夫球等项目,令人乐趣十足。玩累了,游客们可以去葡萄园品尝纯正的新西兰葡萄酒,相信这产自世界上最南端的葡萄园的美酒佳酿,一定会令你唇齿留香。
南岛作为旅游胜地,最蔚为奇观的是赛尔福特海峡和雄伟的库克山。在赛尔福特海峡,游人可以看到悬崖峭壁、晴朗高旷的天空和繁茂的热带雨林。通过一条穿过山岭的隧道,可以直抵海峡的尽头,在那里游客可以看到世界上最高的瀑布——萨瑟兰瀑布,它的高度达五百八十余米,气势宏伟,辉煌壮丽。
喜爱登山的人对库克山更感兴趣。库克山高3770米,是新西兰第一高峰,山势巍峨,终年积雪。傍晚日落时是遥望库克山的最佳时刻,夕阳为白雪披上一层瑰丽的粉红色,色彩瞬息间变化万千,在幽深的山谷的衬托下,愈显得山峰峻拔、伟岸。去库克山的途中,呆以看到很多蓝得发亮、宛如宝石般的冰川湖泊,南阿尔卑斯山雪山万里无云,空气清新冷冽,天空洁净如水,令人胸怀舒畅。去塔斯曼冰川一游也是不可多得的享受。
在新西兰,常以啤酒待客,而毛利人则向来宾做鬼脸 新西兰人生活富裕,讲究享受。新西兰是畜牧大国,牛羊肉、乳制品庆有尽有;海鲜丰富,名贵的黄螺、龙虾是等海产珍品到处可见,鳟鱼等更是物美价廉。新西兰人喜欢宽松的生活空间,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占地1000平方米的住宅,花园布置得极为漂亮。新西兰非常嗜酒,在嗜饮啤酒者中,新西兰名列世界第五位,平均每人每年喝啤酒110升。
新西兰重要的少数民族毛利人,历经数百年沧桑后,在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同时仍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部落属地和血缘关系仍是维系毛利社会的重要因素。毛利人热爱歌舞,其传统舞蹈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哈卡舞。这是一种决战前鼓舞士气、威慑敌人的舞蹈。新西兰著名的“全黑”橄榄球队在参加国际比赛时,每场都以哈卡舞开始,为提高此舞的国际知名度起到了很大作用。毛利人的迎宾仪式也很有特色。举行迎宾仪式时,全部落的男女列队两旁,选出一名跑得最快的男子跑到来访的客人面前。他打扮成武士模样,在客人面前做鬼脸、瞪眼、吐舌头,来加挥舞手中的矛或剑,样子很是吓人。但千万不要误解,毛利人并无恶意,这种样子只是用来试探客人的,在今天,它已经是友好的表示了。客人不能回避,以表明他的来访富有诚意。有的毛利部落在客人面前投下一根精工雕刻的挑战棒,如果客人把挑战棒捡起来,则表示他是和平的使者,部落的妇女们就高声地欢呼、歌唱起来,跳起迎宾的哈卡舞。舞罢,由部落中最有威望的长者向客人致以毛利人最高的敬礼——碰鼻礼。按毛利人的习惯,鼻子碰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表明来宾受到的礼遇越高。
在毛利人的文化中,雕刻是一种为后代记录家谱和传统的手段。毛利人重视雕刻的学习班,在居住区内设有雕刻馆,专门传授雕刻艺术。各地毛利族人派青年子弟到馆中学习雕刻,学成后回到族中再去教导别人。毛利人把这种雕刻代代相传,使原始的毛利文化和传统能保持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