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说:
欧洲那些尚武的、横枪跃马的人去了美国,
那些想有人抬着我骑大象、想当老爷的人去了印度,
那什么人去了新西兰呢?
我也不要跟人去拼命,也不想作威作福,我就是打算去放羊的人。
于是,欧洲那些最淳朴、最愿意吃苦耐劳的人远渡重洋,来到了新西兰,和当地的毛利人达成平等协议,成了几个世纪前的第一批移民。
同样的,如果你问我这个新移民,为什么不考虑美国?为什么不想去任何一个比新西兰更加繁华、更加奢侈、赚钱更多的地方?
原因也很简单,在这个移民国家里;
我不打算和谁去拼命,牺牲家庭或者个人生活质量,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工作或竞争上,以求力争上游;
我也不怎么渴望更奢侈的生活,不在意谁赚得更多、职位更高、住更漂亮的房子、开更贵的车子;
在这个平和、美丽的地方,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赚差不多够用的钱,然后腾出时间来“生活”,珍惜家人、朋友、和大自然的馈赠,这样足矣。
因为想要这样的生活,所以才选了新西兰,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留在新西兰的许多人,就像电影里的霍比特人那样简单平和、热情友善,所以让外来的人也觉得挺温暖、挺融洽。
这是一个特别平和、特别让你舒服的地方。
不光是蓝得耀眼的天空,
不光是倾入心脾的清澈空气所带的那阵青草香,
不光是黄昏步出超市时一望无际、一览无余的火烧云,
不光是无意抬头夜幕中闪耀的满天繁星,
不光是冬天最低10度、夏天最高25度、四季如春的气候,
这里似乎还保留着上天赐予人类的那些原始而美好的馈赠,却拿走了大多数可能伤害到人类的东西。比如,夏日的夜晚,站在草丛里的灯光下,你会发现,竟然看不到一个苍蝇或蚊子。
由于早在板块运动时就和大陆断裂了,新西兰的生物链并不完整,它的国土上根本就没有进化出豺狼野兽、毒虫毒物,甚至连蛇都没有,很多鸟类竟然不会飞,因为实在没有天敌存在。
而比环境更令人适意的是,这里的人和简单的人际关系。
在新西兰的第一个星期,街区里送报纸的华人、咖啡店甜美的华人店员、卖车给我们的华人销售员、隔壁华人小伙伴的家长、邻居的华人学生房客,竟然都成了可以串门子的朋友。
这确实是久违的感觉了,仿佛回到了没有阶级意识的学生时代,只要谈得来就可以交朋友,而没什么人在乎互相之间是不是有利益往来或者资源交换。
想来,新西兰能保有的这份人际单纯,除了华人之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惺惺相惜,除了人少大家更珍惜相逢的缘分、除了大家都会比较有闲以外,也是有时代或社会背景的,那就是新西兰的贫富差距非常小、福利体制非常健全。
新西兰的法定最低工资标准是14.25纽币/小时,如果按一周40小时计算的话,年薪的最低标准是3万纽币左右(约16万人民币),而这里普通白领的年薪也就5、6万纽币,超过10万纽币一年的佼佼者并不多见。而收入高也通常意味着税收更高得多,实际到手的收入差距其实就更小了。收入差距小,自然就直接消除了所谓的阶级意识,不管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大家都是挺平等的,消费水准都差不多,价值观也相近;职员未必会仰望经理,蓝领更无须仰望白领。
据说新西兰的国内航班连公务舱都没有,全部都是经济舱,国家的总督都没有专机可用。可以说,整个国家至上而下,都在宣扬平等,减少阶级观念,来实现全民富裕。
此外,新西兰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让社会里相对弱势的阶层也完全可以生活无虞。而对正在工作的年轻人来说,也免除了后顾之忧,无论是子女教育、医疗、还是养老等问题,政府都提供了相当完善的支持。
所以,在新西兰,马路上很少会看到名牌豪车,因为真正非常有钱的富人真心不多;但是却随处可以见到,车子后面拖着游艇或者房车出去玩的人,因为在这里,游艇或者房车早已变成了平民消费。
当地的许多白人甚至连房子都是买不起的,但是他们会将薪水花在昂贵的租金上,来住更好的房子,一则他们认为生活质量比你拥有什么更重要,二则他们确实没有后顾之忧,社会福利体系的完善让很多人可以放心地做"月光族"。
另一方面,新西兰,特别是奥克兰,也是个多元文化的大染缸。这里可以看到各色人种,都很好地保留着自己的文化,除了毛利人外,每个人都算是外来的,但每个人又都不觉得自己是外来的,大家都愿把自己叫成kiwi,呆在这个挺有归属感的地方。
新西兰的原住民是毛利土著人,《怀唐伊条约》规定毛利人拥有新西兰的土地,除了毛利人以外,包括白人均为移民。作为“外来汉”,假设白人执政的新西兰政府向民众传达“排外思想”,等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政府必须宣扬多族裔的相容性。“建设一个繁荣、多文化、多族裔包容性的社会”被写进移民法。
当然,也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新西兰,这里其实并不适合那些有闯劲的年轻人,因为太安逸、太舒服了。据说,新西兰有20%的人口不住在本地,去哪儿了呢?澳洲、美国、英联邦国家、中国等等,那些更加繁华、机会更多的地方。可一旦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很多人会回流,回归到这样平静、祥和、缓慢的生活节奏。
这让我想起来了小时候玩的角色扮演电脑游戏,剧情几乎清一色都是,主人公会在一个宁静平和的村落长大,到了青年就会想要出去看世界,单枪匹马出去闯荡,经历了腥风血雨,拼出了一世英名,也结识了一生的伴侣之后,会选择又一处美丽宁静的所在隐居一样,新西兰大约就是这么个地方,适合家庭、适合孩子,适合过日子,但未必适合需要冒险、需要刺激的单身年轻人。
相信很多人听过《富翁和渔夫》的故事:
有一天,天气很好,一个富翁到海边散步、晒太阳。这时他看见一个老渔夫悠闲地躺在海边,一边晒太阳,一边睡觉,身旁是他的渔船。大富翁觉得很奇怪,走过去想问渔夫为什么不去打鱼而在这里睡觉,这时渔夫刚睡醒。
富翁:"这么好的天气,你怎么坐在这里休息啊?"
老渔夫:"这么好的天气,为什么不坐下来休息?"
富翁:"这么好的天气,你不能坐下休息!"
老渔夫:"那我该干什么呢?"
富翁:"你应该抓紧时间出海打鱼。"
老渔夫:"我已经一大早出海回来了,打的鱼足够好几天的生活了。"
富翁:"那你也该抓紧时间再多多地出去几次,打更多的鱼。"
老渔夫:"然后呢?"
富翁:"然后每天如此。"
老渔夫:"然后呢?"
富翁:"然后你用赚来的钱,买一艘新船,租出去。"
老渔夫:"然后呢?"
富翁:"然后赚很多的钱,买更多的船,赚更多钱……。"
老渔夫:"然后呢?"
富翁:"然后你成功了,你就可以悠闲地坐在海边,晒太阳,抽一袋烟,享受人生!"
老渔夫:"我现在不是正在悠闲地晒太阳,休息吗?"
富翁:……
如果你是那个大富翁,恐怕不会喜欢新西兰;
而如果说,你恰巧是那个老渔夫的话,呆在新西兰不一样的地方在于:
在国内,100个人里面99个都是抱着富翁的想法,所以想当渔夫的你变成了异类,要么被孤立,要么就赶紧忘记渔夫的谬论,打起精神跟着大家再去多捕几船鱼吧。
而在新西兰,100个人里面99个都或多或少抱着渔夫的想法,所以老渔夫会有很多朋友,会得到大众的认同,然后打一船够吃的鱼之后,就能真正内心平和,安安稳稳地躺在这个海边晒太阳。
【文章来源:新浪网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