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家聯會於3月30日在新都會大酒樓舉行文學座談會 ,邀請 內地著名小說家章詒和女士、著名作家陳義芝先生、著名旅美作家詩人、香港大學榮譽教授鄭愁予、著名作家張大春先生、他們是應香港城市大學邀請,參加城市文學節的。亦特別邀請台灣著名詩人、報人瘂弦先生出席暢談創作感受。應邀出席的嘉賓還有浸會大學文學院院長鍾玲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鄭培凱教授、美國拉斯維加斯華人作家協會會長尹浩鏐先生、尹太太、 滬港文化協會會長姚榮銓先生,台灣《聯合報》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專欄作家薛興國先生。作聯永遠名譽會長貝鈞奇、執行會長潘耀明、副會長兼秘書長張詩劍、副會長羅琅及理事李遠榮、金虹、璧華、夏馬、周蜜蜜、蔡益懷、春華和會員近百人。會場氣氛熱烈。
座談會由執行會長潘耀明主持,金虹擔任司儀。
潘耀明首先致歡迎詞。他說今天我們海峽兩岸及海外文化人在海島的春天歡聚一堂,是人情,也是春情,更是比春情更深厚的文學情。在香港這個商品社會,我們可以在這裏盡情談文學。這個場合、這種氣氛特別令人感動,使我想起一對春聯:「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
章詒和是作聯的老朋友。由於她小時候是在香港唸過小學,所以對香港很有感情。她認為香港最珍貴的東西就是﹕自由。民主、自由是民族要繼續生存、國家要發展的方向,這個問題是生活在中國大陸的知識份子要正視的問題。
瘂弦認為章詒和的著作是勇敢的、充滿人道主義精神、對時代負責、可信性很高,對社會發生更多的影響。鄭愁予是超過半世紀的老朋友,他的詩得到年輕的大學生的歡迎。陳義芝多年來舉著文學的火把,照耀著文壇,影響很大。當年張大春是文學頑童,現在寫古詩,還可寫各種風格、不單是各種類型的作品。看起來是在玩文學,但背後有他的思想。台灣有了這些中堅代作家,是很有希望的。
鄭愁予說在城大的文學聚會後,有個刊物的年輕人找他作訪問,其中就問到﹕在現今社會中愛情詩重要嗎﹖他就回答要首先弄清楚「 愛情 」兩個字的觀念 ,從而引申到認為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真實的歷史,這個民族是沒有尊嚴的;如果一個詩人沒有真正的感情,這個詩人是沒有品格的。章詒和寫真實的歷史,這是為我們民族尊嚴。雖然寫 真正愛情的詩,是為我們保持一個文學品格,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跟這些同學說﹕怎麼可以沒有愛情詩﹖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必須有的。
陳義芝 追憶在四分之一世紀前曾跟隨瘂弦在聯合報副刊工作時,那時是台灣文學最美好的年代,估計大陸也是這樣。現在受社會各種因素、傳播工具的影響、文學已開始萎縮沒落。相對來說,香港已成為一個重要的世界華文的中心、堡壘。在文學發展方面,儘管不大可能做成更普遍、普及的影響 ,不過始終覺得還有一個很好的前景、展望。文學的知音,是比較長時間造就的,所以就不再憂慮了。當然面對其他的衝擊,這是空前的挑戰,所以必須要更深刻、更專業、更具情懷,否則沒有辦法使別人閱讀你的作品,沒有辦法跟其他的知識性、思想性的、資訊性的東西作競爭。這是作為文學人的一個反思。
潘耀明提出張大春的作品可做到雅而和眾,值得借鑒的。
潘耀明認為香港的文學是充滿希望的。比如今天我們能濟濟一堂在討論文學。而且香港這個地方,文學不只是文學團體的活動,也進入了大學的殿堂。比如浸會大學有文學院,有作家工作坊,每年還有駐校作家。城市大學有中國文化中心,也舉辦不少文學的文化活動。所以認為香港文學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同時亦希望這個座談會是一個交流活動,大家可各抒己見。
隨後張詩劍向與會嘉賓簡單介紹了作家聯會的情況。
貝鈞奇、鍾玲、尹浩鏐、楊海英等分別發表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