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般既朴素又迷人的风采
——《钻石婚》赏析
在整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文坛,相对于大陆地区的红火热闹和台湾、香港地区的姿态纷呈,在我们的印象中,莲花盛开的澳门地区的微型小说创作,似乎很是冷清,甚至是冷清得有一种丝毫引不起人们的注意的味道。
不过,关于澳门地区的微型小说及其创作,至少有这样两点又绝对是我们所不能够也不可以忽视的:一是在作为澳门整体形象的代表的《澳门日报》文艺副刊上,很多年来始终不间断地开设有小小说(亦即微型小说)专栏,并每天都有澳门地区的作家或国内其它地区的作家的作品发表;二是有一位名叫许均铨的澳门作家,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不仅已有近300多篇微型小说作品在国内外的许多家报刊上发表,而且还于2006年8月,由澳门华人国际新闻出版集团出版了澳门地区的第一本个人微型小说作品集《澳门许均铨微型小说选》,同时,他的多篇作品还曾先后被国内最权威的《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转载及入选《微型小说鉴赏辞典》、《感动你一生的微型小说全集》等广有影响的微型小说选本。
也就是说,澳门地区的微型小说及其创作事实上并不冷清。是的,从许均铨先生的这篇《钻石婚》中,我们便可以充分地领略到澳门地区的微型小说那种如莲花一般既朴素又迷人的风采。
说《钻石婚》朴素,是因为它不仅内容上十分的平实,而且形式上也是相当的简单——作品写的是一对结婚已有六十年了的老夫老妻的故事。那天,由于这对丈夫名叫罗仁杰的夫妇没来出席“社团茶会”,“我”便带着两份礼物给他们送去;结果,“我”意外地知道了这天原来是他们夫妇的钻石婚纪念日,而且,他们夫妇“有三男三女,全成了家,有十多个孙儿”;同时,这个“让我无意之中遇到”的、“没有音乐,没有笑声”的“静静的钻石婚纪念日”,又令“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暮年是否一定要冷清”的诘问和“他缺少的是那份儿孙满堂的热闹”的感慨。你看,整个故事的叙述过程,实在就是个拉家常的过程,其中既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看不出什么精心布局的技巧。是的,它真的就像在澳门随处可见的莲花一样的朴素。
但这朵莲花又无疑是迷人的——说《钻石婚》迷人,是因为它虽然是那样的朴素平常,却又有着如钻石般能经久闪亮的品质。这源自作品寓于实实在在又简简单单的叙述过程中的那种让人忍不住要为罗仁杰夫妇潸然泪下的立意。没错,我们首先得为罗仁杰夫妇高兴,因为这世上真的并没有多少的钻石婚纪念,所以,这钻石婚纪念其实也就是他们俩那种相濡以沫六十年的爱情的幸福与甜蜜的见证。然而,他们又为什么不能获得那份其实是他们很想很想获得的儿孙满堂的热闹呢?难道儿孙们“很忙”便是全部又充足的理由么?
于是,一个十分现实又十分沉重的社会问题——老人问题,更进一步则是老龄化社会问题——便鲜明地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于是,这篇不足800字的《钻石婚》,也就让我们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它那种远胜于表面字数的容量与分量。
是的,这就是这篇《钻石婚》的那种如莲花一般既朴素又迷人的风采之所在。
-----------------------------------------------------------------------
附:
钻石婚
(澳门)许均铨
我在整理出席社团敬老茶会的老人名单,发現有部份领了餐券的长者沒有出席,其中有罗仁杰夫妇。
记得他去年很辛苦地攀上会所的一楼来领餐券,他告诉我几年前曾中风,以为这辈子躺在床上等待上帝的召唤,沒想到奇迹般的重新走路,他去年有参加敬老茶会,她太太因瘫痪多年,行动靠轮椅,不方便出席。今年却是两人都沒有来。
我帶着两份礼物照罗仁杰的地址送去。我一口气登上三楼,感到有点喘气,想起去年罗仁杰上一楼上气不接下气,住在沒有电梯的三楼,真难为他。
门在我敲几下之后开了,我被眼前的大红双喜字弄得一头雾水。罗仁杰见到我异常兴奋,招呼我坐下,告诉我今天是他们夫妻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我才注意到两位老人都换上新衣裤。家里除了老人外,还有一个菲律宾女佣,他们的生活由她照顾。
“你是我们唯一的客人。”罗仁杰高兴地說,他感到有人与他分享喜悅。我第一次见到罗太太,就对他们說:“我是送敬老会的礼物給二位,如果知道是钻石婚纪念日,一定要备上礼物,这世上能有几人庆祝钻石婚?”我是真心地說。这世上有机会參加钻石婚纪念活动的人也不会太多。
“我比她大十岁,今年八十八,当初结婚时,我就想以后我老了,老婆比我年轻,可以照顾我。沒想到反过来我照顾她整整十年。”罗仁杰边說边笑,这么大年纪,有什么风浪沒见过。
“真难得!”我见到菲律宾女工在喂罗太太吃甜品,“你们的孩子不在澳門嗎?”
“我们有三男三女,全成了家。有两个在香港,三个在加拿大,澳門也有一个。我们有十二个孙子孙女。他们很忙,有时来看我们。”罗太太讲到孩子就特別精神……
沒有音乐,沒请客人,沒有贺礼。一个可遇不可求的钻石婚,我有幸偶遇,也见到了暮年的冷清。罗仁杰曾在娱乐公司任冷气维修工多年,有退休金,他缺少的是:儿孙满堂的偶尔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