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的城市( 深圳 )有諸多好處,能夠品嘗到全國各地的美食便是一樁。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移居此城,飲食口味難免相互影響,相互滲透,而最吃得慣的,最合口味的還是家鄉的菜肴。有需求有市場,就有供給,於是各類地方風味的餐廳飯館應運而生,莫說八大菜系,就是不知名地區的菜館也是尋得見,一城之中,包羅萬象,林林總總,盡勝在豐富了。
日本餐館也多,皆因八十年代與九十年代初日資湧來此地。有非常高檔的料亭開設在五星級飯店中,也有路邊的日式拉麵館。城中的人們,慢慢喜愛上日本料理,偶爾食之可調節口味,未嘗不好。後來更多了鐵板燒,居酒屋,壽司速食店,回轉壽司, 日本料理自助餐,日資雖不再繁盛, 日本料理到更流行。
我對於日本料理的喜愛,真可說是由來已久,先是愛上了日式餐廳的環境氣氛和裝飾格調,三番五次以後,就愛上了食肴本身。從裝修富麗堂皇而人聲鼎沸的粵風海鮮酒樓來到雅致的日本餐廳,更愈見其好。餐廳的格局雖不大,好在淡雅清爽,不覺仄迫。幾葦翠意迎人的修竹倚牆而立,頗具幾分婀娜婆娑之態。花瓶的插花寥寥數枝, 盡顯清簡寒素,疏落有致的意趣。米黃色的原木地板,草綠色的榻榻米座席,雪白淡墨的懸垂紙燈, 加之牆壁上的浮世會卷軸畫,都散發出溫婉沉靜的東瀛風情。
懷石料理原是非常簡素的一湯三菜,只為禪院僧人止饑,並不能果腹的茶點,發展至今天,品種越來越繁複,製作越來越考究,可以是十幾道至幾十道料品, 包括前菜,湯品,向品,烤品,炸品,煮品,燒品, 小菜,主菜,鍋品,飯品,甜品,抹茶。每道菜的分量都非常嬌小,一餐吃罷,也不會過飽。
吃濃油赤醬,味厚色重的中餐,要大塊朵頤方覺痛快,吃懷石料理,非要細細觀賞,慢慢品嘗才好,皆因每一道菜品,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懷石料理講究食品與盛器搭配組合所營造的美感,使用的木器,瓷器,陶器,漆器,竹器,玻璃器變化多端,形狀各異,件件花色溫潤,精雅絕倫,並在排列,裝飾,色澤,質地上或和諧統一,或對比襯托。器皿中的菜肴精雕細琢,小而絕媚,碧綠如翡翠,盈白如晶雕, 讓人只顧玩賞,不忍下箸。橘紅的三文魚, 亮紅色的金槍魚,暗赭色的北極貝, 銀白的鯛魚, 鹽烤秋刀魚, 多春魚,天羅婦,手卷,冷豆腐無不纖巧細膩,玲瓏剔透,都是料理師傅巧奪天工, 匠心獨運的佳作上品。
懷石料理不依賴于鮑參燕翅,猴頭熊掌這類名貴食材,而是講究依循時令季節的變化就地取材,春筍,蘿蔔,豆腐,金針菇,蓮藕,青豆, 木芽,茄子,黃瓜,芋頭這些最普通的食物都可入菜,通過精工細作,製成最美妙的佳餚,簡直就如經了魔法師的妙手,創造出萬千變化,化平凡為神奇。懷石料理另一個特色是講求出品鮮美清淡,帶出食材的原味,大多生吃涼拌,輕烤微煮, 留取食物的自然本味。魚生的鮮嫩,冷豆腐的柔滑,魚子的脆爽,牛肉薄燒的豐潤多汁,在舌尖上曼舞,輕輕挑逗,讓味覺乍然猛醒,細細咀嚼以後,鮮美的滋味纏綿於唇間,久久不散,最後達到幽微的極端快感,這場華美奇妙的味旅,真可謂雋永悠長,千回百轉。
日本的懷石料理一如中國古代的工筆劃,細緻入微,精巧工麗, 經過佈局,造型,運筆,賦彩,達成美的表現。 “不以香氣誘人,更以神思為境”的懷石料理,透出禪的意韻,是一彎冷月,懸於天邊,啟人綿緲的幽思;是臨水的嬌花,嫣然淺笑,清芬暗吐;是古裝的仕女,雲裳飄飄,弱質纖纖,不盈一握。充滿韻律美和節奏感的懷石料理,豔也脫俗, 淡也雅致,是視覺的美感,味覺的藝術。
飲食竟被日本人推崇為一門視覺味覺的藝術,發揮到極致, 推展到如此奇妙的高峰,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令人驚歎。品嘗懷石料理的精美,能更好地領略日本陰柔嫵媚,綺麗纖巧的審美情趣,理解文化的深厚和璀璨是要經過富有的民眾一代又一代的薰陶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