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見一路人在遛狗,狗不太聽話。他怒而隨口罵道:“真是一條狗!”哈哈,我一聽就笑起來了。本來就是一條狗,何時成人了?
說起狗大家一定會有很多話要說。在中國,其實,狗是有著悠久歷史的一種動物。別看現在城市的狗很金貴,有些吃的、喝的、用的都比人好,可它在古代卻不是那麼回事。
狗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裏,它的形象大抵歷來卑微,狗的命運向來也是低賤的。既無緣像龍鳳麒麟一般獲得圖騰似的尊崇,也不能如獅虎龜鶴般列為吉獸而為人歌頌,甚至作為犧牲以配享祖先神靈的資格也沒有(豬牛羊雞鴨鵝等動物才有此資格)。一種動物淪落至此,大約只剩下兩條路可走:要麼賣身為奴要麼獻身為肉,可即使獻身為肉,也似乎只是下等平民的尋常菜肴。俗諺謂“狗肉上不了正席”,正道破了國人對狗的蔑視。
如果你還不信,那麼請你看看以下與狗有關的詞語,再作判斷。人模狗樣、豬狗不如、雞鳴狗盜、狗仗人勢、喪家之犬、狗頭軍師、狗眼看人低、狗嘴裏吐 不出象牙、狼心狗肺、狗血淋頭、狗皮膏藥、狗尾續貂、狗屁不通、雞鳴狗盜、雞飛狗跳、狐朋狗友、狗仗人勢等等不一而足。我記得,2006年為了給狗年尋個好兆頭,某電臺面向全社會徵集有關狗的吉語,我絞盡腦汁還是沒想到,能想到的都不“吉”。
人們對狗如此評價,大概是因為狗的“忠”吧。狗在國人眼裏是喪失獨立意志的奴隸,可以任意驅使而沒有顧慮。正因為這一點,民間才將當地的魚肉百姓的“父母官”常常稱作“狗官”。
而在西方,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同樣以語言為例。在英語裏,有許多與狗有關的特殊辭彙。比如,中文的“幸運兒”譯成英語就是“a lucky dog(一隻幸運狗),中文的“愛屋及烏”翻成英語為“love me,love my dog(愛我,愛我的狗)等等。時代在發展,“狗文化”也在進步。國人開始學起西方,講究平等。於是各種各樣的狗,可以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成為人類的寵物。只不過,西方人眼中的“朋友”,在國人眼裏卻只能是自己的“寵物”而已。
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各種名目繁多的狗,進入人們的視線。慢慢地,狗成為富人“炫富”的資本。此時,人們所消費的,不是商品和服務的使用價值,而是它們的符號象徵意義。於是在一些城市的富人區,成群結隊的人,牽著奇形怪狀的狗,走在大街上,高聲地談論著自己新買的狗狗。那情形,不可謂不壯觀啊。
可是,養狗者也要小心。前不久看到一條新聞,在大慶市薩區八一社區,上演了一場“狗食主人”的人間悲劇。主人公花重金買了一條藏獒,不料卻將他的年邁的父親活活咬死,家人發現的時候,它還在飽餐“勝利果實”呢。哎,一聲長歎,個中滋味,大家自己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