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華作協換屆以及交接在即,洗錦燕會長問我,馬上就要接任會長的大衛王去了哪里?
他店中家里的電話都無人接聽,大衛王帶著老婆孩子跑了!躲起來思考去了!從他給大家的推辭接任會長一職的郵件里,才發現他耽在陶波雪山頂上,不肯下來了。
世間只聽說過逃婚躲債的,這躲會長倒還是頭一遭遇見。
在冼會長懇請及各文友敦促之下,可以說是軟硬兼施把大衛王弄下雪山,首肯暫時接任會長。還未上台,他就提出要縮短會長任期。
記得在換屆選舉時,從會長到理事的職位,都在三番五次推卻不受的情況下勉強定了下來,其中作協秘書長一職,迄今仍空缺,等著有哪位老兄肯自告奮勇來當。
一個團體,參與者到了這個境界,不能不算是本地華人社團的一個異數。
我想這可能跟「沙龍精神」有關。因為大衛王還有幾位副會長和理事,都是沙龍的發起人或骨幹,習慣了在一樹山下愛唱什么歌就唱什么歌,不須要任何人來定調調﹔在蒂阿羅哈,諸文友泡溫泉、拾栗子、拍照片、畫寫生、談創作,各得其樂,沒有人在後面「攪屎棍」。沙龍精神是在文友們之間自然而然形成与產生的。
獨立思考慣了,自由創作慣了,自然就對社團職稱的虛名俗套失去興趣了。所以才躲,才推辭,才相讓。
紐華作協也好,文藝沙龍也好,都是人的圈子。有來有去,有聚有散,有分有合,有盛有衰。唯一可留存下來的便是文章。
在換屆之際,出現「躲會長」的插曲,說明紐西蘭華社的民間團體,開始成熟起來。希望作協以本地民間功能團體的模式与規則運作,無論何時,都實實在在堅持海外華文創作,用手中的筆去做「文字義工」。
只要對職務頭銜,繼續相讓而不相爭,既不外爭也不內鬥,真正以文會友,紐華作協將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