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 > 以文会友

歷史中的剛與柔

作者: 宋林玫    人气:     日期: 2010/11/10


  環顧當今世界,回看世界近代歷史,我們看到:盎格魯·薩克遜民族一直很活躍,並持續地強大。自文藝復興以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西方數以十計白種民族為求自身發展,為求操控世界,他們之間血腥爭鬥,戰端頻發,剛柔手法競相運用。可最後最大的勝利者或最大得益者是盎格魯·薩克遜民族。以該民族為中流砥柱在世界上還形成了一個邱吉爾稱之爲“英語民族”的,與國家、種族、血緣無關的民族群體。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大英帝國版圖逐漸崩解。但與此同時,受英國主導,甚至以英王為象徵性國家元首的諸多國家,建立和保持了一個自覺自願的聯合體——英聯邦(British Commonweath)。英聯邦擁有五十四個成員,涵蓋地球七大洲數千萬平方公里廣袤土地,擁有數以十億計的人民。這些數字還沒有囊括所有曾經的英國殖民地和附屬國。而在當今世界較強的發達國家中,以盎格魯·薩克遜民族爲主的國家就有:美國(不在英聯邦内)、英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等。她們共佔有兩千七百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約四億兩千萬人口。比其他民族如斯拉夫的俄國、日耳曼的德國、法蘭西的法國、大和的日本等世界強國縂共擁有的土地面積一千八百四十萬平方公里幾乎大一千萬平方公里,而人口基本相等。

  然而,盎格魯·薩克遜民族他們的國家也有着充滿血腥的外侵歷史,他們曾有殺戮印第安人、非洲人,澳洲土著以及世界上很多地方生靈的暴行劣跡。就像很多人現在所說的一樣,他們“持劍行商”,巧取豪奪,無所不用其極聚斂世界財富。他們的國家曾是世界上空前絕後的大毒梟。世界上深受其害的國家、民族比比皆是。可是歷史發展到今天,以這個民族爲主,卻主導着當今世界的經濟、軍事、政治及文化。雖然英國本身現在失去了世界領頭地位,然而他們的同胞,他們發展中派生出來的美國依然是當今世界霸主。不能否認這個民族在當今世界文明中的領頭羊地位,不能否認她是近代史中最大的得益和勝利者,而且看不到有什麽被取代的跡象。

  在近代史中,曾經企圖染指世界霸位,與央格魯·薩克遜民族強弱相似的民族和國家有多個。他們也是今天成就非凡的國家和民族,今天世界的文明(不是人類的全部文明)是盎格魯·薩克遜民族與這些先進民族在他們崛起和發展中共同創造的。只是,他們沒有取得總體上獨佔鰲頭的位置。究竟又是什麽原因使盎格魯·薩克遜民族成爲這一文明的主要主導力量呢?因素紛繁複雜,除了這一文明本身融匯着民主、自由、與人性這些推動歷史前進不可或缺的柔性内涵外。歷史學家比較普遍認可的解析還有:英國人往往對人類社會具有比較獨到、帶前瞻性的認識。早在十九世紀中英國首相迪斯瑞理(Ben-jamin Disraeli, 1804-1881)就說出他的名言:“大英帝國無永恒敵人,也無永恒朋友,卻有永恒利益”。很多這些類同的認知使得英國人一直以來具有比較成熟老到、高人一籌的政治技巧。以至於即使要別人的命也會像丘吉爾說的一樣:“殺人也要殺得客客氣氣的嘛”。也正是他們政治上的深邃眼光,他們在處理歷史發展中自己内部矛盾時,相對于其他白種人諸如俄國人、德國人、甚至法國人以及黃種的東方人,盎格魯·薩克遜民族的行爲“比較溫和有禮”。

  她們的發展,不是沒有内部尖銳鬥爭,但總的來說,他們對不同意見、反面意見有比較寬鬆的容忍度。他們是唯一同意接納當年歐洲棄兒馬克思的歐洲先進國家,而馬克思主義在他們的國度裏卻反而影響微小。他們戰勝政治反對派沒有法國人的巴黎起義及以後政府的殘酷鎮壓。沒有希特勒的國會縱火案以及借此對反對派的打壓,沒有對猶太人的無情滅絕。沒有沙皇的殘暴,列寧的仇恨報復心,斯大林的變態“清洗”。沒有日本軍國主義的囂張。沒有“國共分裂”以至以後的“清黨”,沒有“江西蘇維埃政府”,沒有“三大戰役”。

他們在改變内部貧富、貴賤狀況、把人民糅合起來共同走向國家、民族富強方面做法相對柔性。他們沒有進行激烈的“階級鬥爭”,沒有用“鎮反、土改、反右”等一系列政治運動鞏固自己,建立寡頭統治。沒有在和平時期不負責任地讓數以千萬計的人民“不正常死亡”。更沒有創造“文化大革命”去清洗自己不喜歡的人,總之央格魯·薩克遜民族的發展及其自身的完善中,給我們留下一個比較明顯的印象,就是在他們改造、治理社會,解決社會矛盾的歷程中長期貫穿着一條相對柔和與人性的路線。

  當然解決問題的方式,推動事物發展的方法,歷史前進的動力決非唯一歸功于單純的“柔和”。本文絕非否定一切剛性“革命”行爲的歷史價值。以黑格爾的辯證法來看,“柔”的對立面是“剛”,剛與柔應該是一種辯證關係,事物的運動有剛有柔,剛柔並進,相輔相成。但歷史似乎又告訴我們在“柔”與“剛”之間,尤其在處理民族内部問題方面,主要的矛盾是在“柔”這一邊。賢明的讀者難道不見:正是因爲三十年前鄧小平改變了毛澤東一味搞剛性階級鬥爭的做法,毅然扭轉航向。喊止“走資、走社”的辯論,國家和民族投入到全面經濟建設這個“柔性”改造社會的做法上去,中華民族纔能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嗎?

  我們把思路放寬:一個將近一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居住了幾乎十五億人口,95%是漢族,這個以漢人為主體的中華屹立了五千年,是世界絕無僅有的現象。她是凴什麽堅持下來的?是漢人武功特別了得,橫掃這片土地東南西北,五千年來所向披靡?其實李唐已是胡漢雜交,蒙古人滅亡漢人皇朝近一百年,滿洲韃虜更是滅亡漢人政權,控制中華近三百年。可是以漢人為主體的國家一直延續至今!靠的正是出自漢人的所謂“中華文化”,其中包括我們珍貴的漢字!而這些都是“柔性”的因素啊!

  歷史事實告訴我們,人類文明的進展不能像奧斯曼帝國與蒙古帝國那樣,純粹依靠剛性的、野蠻的武力征服,沒有思想與文明的劍與火不管曾經佔有世界多大的地方和人口,都會很快可悲地湮滅在歷史長河中。

  以前江南房子多有“天井”,人們經常可以看見天井地上四周鋪的一些磚會出現深淺不一的小凹坑。這都是拜雨水沿着砙槽下滴,長年累月“滴答”的功力所至。水之柔性與磚之堅硬怎可比擬,然而磗終被滴出窟窿。柔性的水經過長年累月的作用製造出更加偉大的效果在自然界早就爲人類熟悉。失去了菱角的河中卵石,無非因爲河水長期流動沖刷而成。胡适先生早年站在美國康乃爾大學校園内鐵橋上,俯視景色壯美的大峽谷,就見到那山岩已被長年的流水沖刷出溪河。至於江河之水在其出口沖積成富饒的平原則比比皆是。現代工業讓水獲得高壓,更可以用於採掘堅硬的煤礦。這些都説明柔性的東西在一定條件下,尤其基於它的長期及耐久性的作用,完全會克服剛性的東西。

  中華文化的哲聖老子早就告訴人們“至柔克至剛”的道理,這個哲理在自然界如此,而央格魯·薩克遜民族成功的發展歷程以及我們中華民族的歷久不衰都是一些明顯的例證:“至柔克至剛”與人類文的發展也息息相關。

  今天我們貴國,經改成就斐然,政治環境大爲寬鬆。然而政治改革仍是一個紛爭不息極爲敏感的話題,雖然内地不少有識之士冒着自由失去的可能,以巧妙的方式表達大膽而又有見地的觀點。但仍是許多人不便啓齒,或不敢啓齒。當然“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是一個複雜龐大的系統工程”,“放大步子搞政治體制改革將有很大可能導致混亂和失控”有其道理所在。因此也不是敝人這篇短短的文章可以說得清,甚至可以迎刃而解的問題。但是有些問題也許我們難以迴避,或者是否應該認清:那就是我們的社會是否仍然處在轉型變革之中?我們的經濟模式、政制模式是否大局已定或轉型完畢?是否已存在一個行之有效、政制与西方决然相反、基本不變的“中國模式”?或者充其量請個“糊裱匠”弄弄就搞掂。不要忘記,我們經濟上的轉型變革取得的成就,根據的是什麽?是始自人家比較成熟的經驗,還是自以爲重拾自己的東西?如果我們政治上仍需改革(最近中共十七大五中全會公佈的提法是:“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我們又將依據什麽?我們不能忽視人類追求富裕以及公正這一理念的最終共通性啊!

 看看一個沒有统一文字的歐洲,民族情況比我們複雜得多,從來就是在四分五裂狀況下生活,現在還不是在努力尋求共同點,搞“統一”嗎?還有我們旁邊的東盟,也在積極摒棄分歧和巨大差異、謀取共同之處,發生着類似歐盟的取向。依筆者愚見;也許不必過於擔心或懼怕,有統一文字、有五千年深厚文化積澱的大中華,只要政治制度搞好了,就會有經濟的長期繁榮。不管以什麽形式,不怕沒有統一的前景。只要敢于放棄一人、一個團體、一個黨派的私利。把眼光放長遠一點,不必把暫時的混亂看得太可怕。要有美味的“老火湯”,不“滾”能行嗎?不“滾夠火路”味道會鮮美嗎?

  歷史是沒有底的,變而未通,只會繼續變。面對歷史的這個法則,我們的方法是企圖以“剛”硬堵,還是以“柔”誘導?為政者不要眼光短淺的堵自己的路,自陷尷尬之局面啊。歷史前進的方式總是迂回、旋繞、鑽縫、停滯,但不論經過何種阻撓,永遠地前進下去。千年萬年,岩石總有一天消蝕成一個大峽谷。

  正如宋詩所云:“千岩不許一泉奔,攔得溪聲處處喧;等到後頭山腳盡,悠然流水出前村。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鉤子與餃子
下一篇:蓮(長篇連載) 第十五章 禍結情連 1、美人出浴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