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 ‘天不怕, 地不怕, 就怕廣東人說普通話.’ 常常聽到廣東人將普通話時的奇怪發音, 總讓人忍俊不已.
我記得1980年我第一次去’廣交會’, 是住在流花賓館. 我永遠也忘不了在中餐廳中發生的那一幕; 在晚飯時分, 有一個香港的老先生在我們的鄰桌用餐. 只聽見他叫: ‘小姐, 小姐’ 有一位相貌端正的小姐應聲前去, 那老先生用那帶著濃厚的粵語音在問:‘小姐, 你有沒有節目?’ 那小姐問: ‘甚麼節目?’ 只見那老先生說: ‘ 那, 那種黃色的啦.’ 他的話音尚未完全落下, 只聽見一聲清脆的巴掌已摑在老先生的臉上. 那位服務員杏眼圓瞪, 眼淚就在眼睛中打著圈. 那位老商人一時愣在那裏, 一句話也說不上來. 這時餐廳的經理跑了過來, 他是個廣東人一下子就搞清楚發生了甚麼事; 原來那位老先生是想要些’芥末’, 由於普通話說不好所以說成了’節目’ 而且還是 ‘黃色的那種’. 這就造成了天大的誤會. 令周邊的人無不大笑一場.
其實許多的香港人都認為普通話不必特意去學, 大家的文字都一樣, 只是需要將字音說得走一點調就行了. 正因為這樣, 香港人的普通話可造就了不少的笑話.
我有一個朋友到黃山旅遊, 在進飯店登記的時候, 見到前面有一個香港的年輕人
也正在辦理, 只聽他和服務員說: ‘我比了, 我已經比了.’ 服務員問: ‘和誰比甚麼?’‘我上網比的.’ 服務員還是不知道他在說甚麼, 只聽到服務員回答: ‘ 對不起, 我不上網打遊戲機.’ 我朋友見他們是雞對鴨講, 忍不住插嘴道: ‘他在網上已經付了款了.’ 只見那個年輕人尷尬的笑著直點頭.
我初到香港時, 甚麼都渴望去學. 對於我從沒有接觸過的廣東話也產生極厚的興趣. 所以我曾經看過不少相關書籍. 我知道了粵語中保留了不少的古詞語, 比如: ‘吃’ 說成 ‘食’. ‘喝’ 說成 ‘飲’. ‘走’ 說成 ‘行’ 等等. 另外粵語是方言顧在歷代的文字改革中沒有更改掉, 就一直沿用了下來. 還有就是慣用語的選字不同, 所以造成了令人難以理解. 比如: 寬闊 ‘這條路’ 普通話選的昰’寬’, 而粵語則選的昰’闊’. 另外, 語法中的助動詞位置, 粵語和英語一樣時放在句尾, 而普通話則放在主語後面. 普通話說:’你先走” 粵語則說:’你走先’. 不論是粵語區的人說普通話, 還是北方人說粵語, 都要搞清楚這些理論上的知識才能學得好.
總之, 你若是北方人卻能夠用粵語朗讀報紙, 那麼你的粵語就到家了. 反之粵語區的人不論怎麼學都會像大舌頭一樣講普通話, 除非也是從少年就開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