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幾場秋雨,院中的玫瑰落英繽紛。清晨掃去露臺上的點點殘紅,一陣疾風掠過,絲絲寒意已漸侵肌骨,“該吃火鍋了。”我對廚房裡忙著烤麵包、熱牛奶的外子說。
中國人講究養生,什麼季節吃什麼食品都有順序,講究的是應時當令。火鍋是秋冬美饌,大江南北各有特色:廣東的打邊爐、江浙的“四生片”、四川的紅油麻辣、北京的涮羊肉……移民海外,限於原料不全,我家的食譜只好“海納百川”,就地取材,於是無論南北火鍋統統是“山寨版”,但只要烹調得當,再加上悉心創意,照樣能出奇制勝。
我最拿手的火鍋當屬涮羊肉。
涮羊肉是典型的北地風味,鹹辣鮮香融於一體,很有燕趙豪爽之風。奧克蘭的華人超市都能買到切好速凍的羊肉片,很多人像我一樣不喜歡羊肉的膻氣,那就選肥牛,除了比羊肉略粗,同樣美味。真正懂得涮羊肉妙處的人是不屑買魚丸、海鮮之類去充數的,鍋底只需蔥薑和幾粒海米足矣。至於配料,最道地的是大白菜、凍豆腐、粉絲和海帶幾樣,與涮羊肉的湯是絕配。其次各類鮮蘑菇、綠色蔬菜、蘿蔔、酸菜均可,其餘就難免“狗尾續貂”了。據說舊京宮廷曾用鮮鯽魚煮湯涮羊肉的,取魚羊之“鮮”,但終究沒有為北京人發揚光大,可見徒具虛名。
涮羊肉最精彩也最關鍵的還是蘸料。主要內容有四:芝麻醬、鹵蝦油、腐乳汁和韭菜花,其餘黃酒、雞精、糖、醋皆為陪襯,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增減。其中腐乳汁一定要用北京“王致和”的玫瑰腐乳,色澤紅豔味道香醇,南方的白色腐乳口味雖鮮但味略淡,很難與韭菜花和鹵蝦油那濃鬱霸道的味道平分秋色。奧克蘭市場很難買到正宗產自北京、天津的鹵蝦油,我靈機一動用泰國魷魚露代替,竟然也毫不遜色,用它代替韓國蝦醬去炮製韓式辣白菜,也同樣出彩。要想蘸料美味,我的獨得秘訣是最後一道:調製完成後要澆上現制的滾熱的花椒油,吃的時候還要加上自製的辣椒油和香菜碎——辣椒油要用幹辣椒現炸現吃才香。北京人吃涮羊肉時多配芝麻燒餅,在這裡燒餅買不到,自製太麻煩,我就用火鍋湯下麵,在華人超市買現成的陽春麵,先用開水煮個半熟,撈出來下在火鍋中即可。
如果想換換火鍋的口味,不妨就用海鮮鍋或酸菜魚。海鮮鍋其實就是什錦雜燴,技術含量並不高。做酸菜魚筍殼魚是首選,魚肉片蝴蝶片,頭尾燉湯。我曾買到過新鮮的銀鱈魚片待客,砂鍋煮得魚肉潔白,湯濃如脂,吃得客人讚不絕口,數年後還屢屢提及。
一次週末,外甥來家說想吃火鍋——他特別鍾情於我的火鍋蘸料。但那天雨大風急,我懶得外出採購,而外子興沖沖帶回了幾塊上品牛排,我那些天正沉溺於研究日餐,就用海帶和味啉、木魚花煮了調味汁,將牛排片薄,加上蘑菇、海帶、豆腐和菠菜煮了一鍋山寨版的日式牛肉壽喜燒,上桌時打上雞蛋、灑上芝麻,意外的享受了一番東瀛風味的鮮美。
奧克蘭秋季多雨,在彤雲密厚冷雨敲窗的傍晚,一個熱氣蒸騰香氣四溢的火鍋,可自享可款客,能吃得賓主盡歡酣暢淋漓,又省卻了主婦煎炒烹炸的辛勞,免除了廚房油煙肆虐的煩惱,實在是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