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教堂里牧师主持婚礼的开场白并不陌生:你是否愿意娶~为妻,按照圣经的教训与她同住,在神面前和她结为一体,爱她、安慰她、尊重她、保护她,像你爱自己一样。不论她(他)生病或是健康、富有或贫穷,始终忠于她(他),直到离开世界?教堂充满浪漫而神秘的气息。
读过一些西方文学名著的人也应该记得文中多有描述教堂。神父会救到教堂求助的病弱者或心灵纯洁正直的人,教堂是避难和传授教育的地方。
但在封建时代的帝国,教会也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教会利用权利征服民众,有反基督的无神论者和科学家被认为是邪恶的化身而被下令用火烧死,那时的教堂也是一个衍生魔鬼的地方。这些是我对西方教会最初的认识。
新西兰这个年轻的国家,百分之七十为白人,多是一百多年前来自英国的后裔.其次是原住民毛利人,再次是来自亚洲的移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种,有多种信仰.而基督教是最普遍的.
以前和我同住一个街区的华人移民Zoe(已搬家到中区),幼儿教育专业即将毕业,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她有两个可爱的儿子,都很有教养,爷爷奶奶同住,每次带小雨去他们家玩,都感到其家庭氛围很和睦。
因为我带孩子在家,有时觉得闷得慌,Zoe常邀我带小雨一起去图书馆参加小孩的活动,并有一次参加了一个基督徒的聚会,我们到了一个山顶的大宅子,男主人要去澳洲,所以给他送行,女主人正在烙饼,她做一手可口的川菜。我们每家也都带了一个菜,吃的很爽,小雨到了新环境也玩的很开心,一个老奶奶捏着小雨的手一个劲的“小老乡啊”看着他乐呵呵的。饭前饭后都有祷告,饭后大家围坐一圈唱圣歌。那是我最开始了解基督徒的生活。
因为我相信无神论,所以对频频到访的传教士都礼貌的回拒。
直到一个多月前Tony来到我家门口问我们:需要教堂为你们提供什么帮助吗?我选择了英语学习。第二个星期Tony再次到访,通知我去教堂免费学习英语,告知了时间和地点。学习的教材就是Holy Bible(圣经)。Maria(我的湖北老乡,她的先生是一位经济学博士),她为我们初学者不能理解和沟通的部分作义务翻译。
我们一起的学员都是华人移民,还有旅游探亲的吕先生(北京作家,书法家,军乐团的单簧管乐手)和他可爱的妻子(很会包饺子的阿姨)。学习气氛非常的愉快和轻松,老师逐字逐句的领读,并耐心的纠正我们已经习惯的发音错误,对不明其意的单词或句子耐心的讲解,或用图解或用手势,有些需要跳页翻读来理解本书宗旨的部分,由牧师亲自讲读。
上周Maria因家中有事不能到课,所以打电话告知我,由我去跟老师Tony(来自英国的第四代后裔)解释。由于学员们习惯了Maria到场的课堂,吕先生也回国,所以其他人选择那天不去上课了。为了不让老师觉得失望,由我担当一个人冒雨去上课的责任,但我非常惊奇的发现我已经能用完全的英语和老师比较顺畅的交流!而在课堂之外,我也有信心和别人用英语作一些简单的沟通了。这是我初到教堂的经历。因为学习的缘故,使我受益非浅,并交到一些可爱的朋友。
我两岁的儿子小雨才开始学习讲话。为了让他语言和性格都有比较好的发展,我们尽量让他多接触小朋友,参加一些团体活动。所以去了就近的一个华人教堂,每周四有一个小时的幼儿活动,由做义工的幼儿老师义务教不到学龄的幼儿唱歌跳舞和讲故事。孩子们由家长陪同前去一起上课。有中文也有英文,歌词会用投影让家长们都看得到。其间还有一些需要孩子们共同参于的节目,玩降落伞啊,拿小铃铛伴奏啊… 上完课有教堂提供的可口的糕点和粥类,孩子们高兴的吃着,家长们也有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5月8号的母亲节,也是礼拜天,是信徒们到教堂做祷告和学习圣经的日子,我被邀参加。加入教会的孩子们唱圣歌,展示他们的画作,每人说一句话对母亲的心理话,非常感人!最后送鲜花,我也得到一朵黄玫瑰。
尽管我还不是一位基督徒,却被这个圈子的人给感染了。开始理解了基督是一种信仰,一种传播爱的力量。关于创世记(上帝创造了人类和整个世界)和救世主(耶酥为把全人类从罪恶中拯救出来而被钉上了十字架)的神话我当一个美丽的故事来看,而基督教义里很多人生的真理却值得学习和体会。
基督教最初来源于以色列的阿路撒冷,它能传遍世界,广为普及流传至今,并被西方人尤为信仰,是有深刻的理论基础的。圣经整本书的含义凝结为一个字,也就是“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