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了。
人在海外,日曆上的“Mon、Tue……”隨時光流過,農曆傳統佳節在生活中往往被邊緣化,尤其在南太平洋,故國桂子飄香金風送爽,正是這裡百花初放春光明媚,沒有了大閘蟹、鹽水花生和大脆棗,怎麼也體味不到那濃濃的“秋意”,多虧中國超市里大紅、金黃的月餅盒子堆成一座座小山,才令人恍然記起這個中國人心心念念幾千年的“團圓節”。
過中秋就要吃月餅。近幾十年中國人有錢了,月餅也越做越“豪華”,傳統的豆沙、蓮蓉、五仁餡不夠“檔次”了,巧克力、茶葉、冰淇淋都拿來獵奇,這還不算離譜,記得我10年前出國時,市場上還出現了螞蟻餡的月餅,賣的自然是天價。天價月餅動輒上千元,很少人買來吃,都是為送禮,滿足的是人們的炫富心理。平民百姓還是講實惠,單位發的月餅就足夠應景了,再說月餅重油重糖,也讓講究養生、減肥的人們退避三舍。
市場上的月餅賣得再貴,也嚇不倒精明的上海人。上海人最喜歡的是現做現吃的鮮肉月餅,皮酥、餡香,咬一口燙嘴的鮮湯四溢。時近中秋,著名的食品店、弄堂裡的“老字號”都會支上一口大大的平底鍋,有經驗的老師傅親自上灶,紅紅的爐火,鍋裡一個個烤得圓鼓鼓,焦黃誘人的“小月亮”和門口大排長龍的顧客,是上海中秋時節的一道最具本幫特色的風景線。
近年來奧克蘭也有上海風味餐館預定鮮肉月餅了。然而這裡的豬肉弄不好會有一股腦人的腥臊氣,無論是餛飩、小籠還是生煎,再好的廚藝,肉味不正也大煞風景。保險起見我只好自己動手,雖說油皮、油酥的做起來有點麻煩,食客也只有一名從來不付錢的,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懷終於戰勝了懶散,家廚秘制的鮮肉月餅對“大廚”本人也頗具誘惑力,何況看著“食客”連香帶燙吞著自己的作品連連點頭,也是為人妻者的最大動力了。
同樣是下廚房,巧思經營與完成任務結果大不一樣。帶著興趣去侍弄鍋碗瓢勺,會發現很多的竅門和樂趣。就說做鮮肉月餅,油皮面要多揉,起了麵筋才有咬勁;肉餡要打夠時間,然後再冰一下,不但鮮嫩,而且容易成型;如果喜歡餡裡有湯汁,就要犧牲一下健康,買帶肥肉的絞肉;說起打肉餡,我發現家用麵包機不但可以用來揉面,也可以用來攪拌肉餡,省去很多的時間和體力;電烤箱代替鐵鍋,控制溫度和時間都有精確的數字,讓你只享受展現廚藝的過程而不必揮汗如雨……
我的“小月亮”終於出爐了,個個鮮香焦黃,神氣十足!擺在“鄉村玫瑰”圖案的瓷盤裡,與花瓶裡的百合、康乃馨共同點綴著中秋的喜慶團圓,向我吟詠著:“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