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穹下,草坡上,樹蔭裡,畫筆在紙面上飛舞,山水逶迤鋪陳於寸尺世界。一群華人寫生者正散佈在高坡上,面對大海、青山、藍天、綠草,或支架或盤腿席坐揮毫作畫。引來路過的旅遊者們不禁駐足觀賞。他們是誰?原來是新西蘭中國美術家協會的畫友們采風寫生之旅在風景如畫的北島北部展開。
你看,畫壇高手、譽名海內外的著名畫家曹俊風衣獵帽,對開畫本攤於草坪。時而抬頭凝看,時而低眉索思,修長畫筆或側或拖或點或撚,黑白水墨淡濃相依,一抹清香山水躍然紙上。
那邊,濃蔭樹下,色彩斑駁的畫箱支立,畫布頂風豎架。一碩壯大漢布衣獵獵而站,手中飛舞畫筆,輕塗漫抹,美色如真的海景油畫,魔術般地幻化出布面。他不是別人,正是畫壇老將,仍葆青春,耕耘不輟名譽中洋的畫家鄧邦鎮。
席地而坐的盧波老師、畫具拖車隨身的瞿兆年、借木樁為凳,假膝作圖的朱淑清等等眾人各顯身手,彩色塗描,炭黑抹手,一一勾畫出幅幅妙幻各異的精彩圖畫來。
景,觸動著畫家們的靈感。心,演化著物景的靈魂。心、景的交融,中西繪畫的碰撞,更勾起思鄉的情切與眷戀長白雲之鄉(注一)的不舍。但願我們能用畫筆構架出一座貫通中新的彩橋,橫跨重洋任朋友們自由來往。而此次的畫友采風正是為了這架美麗的彩橋添磚加瓦。
話說回,此次采風之旅始於二月二十五日,那天晴空如洗,陽光明媚。新西蘭中國美術家協會畫友們一行十幾人,乘坐巴士離開奧克蘭一路北行。第一站便是著名的Whangarei藝術村-----Quarry Arts Centre。對於鄧邦鎮、盧波老師二人來說,此地是故地重遊。他們曾在這裡度過了兩年的藝術生涯。藝術村類似于北京的宋莊,是畫家積聚的地方。不過這裡的藝術村更加小巧、原始與人文。所有的建築全是藝術家自己利用廢舊物品搭建而成。經他們精心設計、藝術加工,卻是別有一番風味與養眼。鄧、盧二老師與當地藝術家生活在一起,藝術創作在一起,那點點滴滴的陳聞舊事,就像那村中大樹上吊掛的星星點點藝術品,永遠存寄在人們的記憶中,成為永不磨蝕的紀念品。離開藝術村的時間到了,我們卻遍尋不到盧波老師。原來她正與工作人員打聽過去的舊友。她的心仍牽掛著他們,仍深情探問XX還在執拗地追求嗎?
傍晚,畫友們下榻在Paihia的旅館裡。寬闊的草坪,高大的棕櫚樹群,波水粼粼的海灣,星星燈火映照著深藍絲絨般的晚暮。夏夜涼如水。眾人圍坐一起,品茶賞景。青年畫家徐捷展示出近期新作,供畫友們賞評切磋。一張張飛馬奔騰圖印證著他對藝術的熱愛與不舍。從畫馬之道的話題不覺轉到人生、繪畫與境界。感歎人生處境宛如萬花筒,紛彩雜眩,但對藝術的摯愛卻是永生不棄。這樣的理念是眾藝術家的共識,也是藝術家一生的追求。
第二天,依舊陽光燦爛。眾畫友們來到緊鄰市區的“懷當儀簽約”的歷史重地。此地是兩百多年前,歐洲移民與當地毛利族群和平簽約的見證地。協約的簽訂奠定了新西蘭國家的組成。可是由於協約中語言的差異與理解的不同,雙方積怨至今,以致每到這一慶典的日子,會場上總有毛利人抗議示威。
紀念主場位於高地的頂坡上,三面環海。坡面綠草如茵,中央矗立著高聳入雲的巨型旗杆,一面新西蘭國旗映著藍天迎風飄揚。草地的另一頭,叢樹連蔭,毛利會堂隱秘于密林中,那紅色的門雕與綠葉蔥蔥相得益彰。從林蔭道邊向外望去,海碧如蘭,雲翔晴空,綠島棋布,一派和平景象。協約簽訂於此,應彰顯和諧安詳。生活在這塊清玲淨土的人們,不令你是原居還是後移,世襲還是五湖四海,更要相濡以沫,攜手共進,同建美好家園。
巴士蜿蜒行走在鄉間公路上,車的兩旁景象萬千,忽而小鎮靜謐,忽而磅礴大灣,忽而極目千里,忽而深林障目。大綠波濤,飛雲盡天。不知不覺竟已斜陽,路上車也漸多,屋舍連綿,奧克蘭到了。
來到集聚地曹俊的家裡,似乎大家意猶未盡,又在他的畫室裡觀賞起他收藏的畫冊。畫冊畫幅多與原作同大,製作精細幾可亂真。
曹俊先出示小幅山水長卷,略加簡評。繼而拖出稍大尺寸山水圖,再作解構。爾後相繼展出更大更精更震撼人心的古宋山水,懸掛於牆。幾番展示,猶如精彩情節劇,一層層鋪墊,一節節推高,曹俊站在巨幅古宋山水前,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中華瑰寶在這浩瀚大洋中的一角閃耀著璀璨的光輝,令室內全體畫友們折腰。
窗外夜幕降臨,畫友們卻仍留連忘返。是啊,在中華文化瑰寶面前,一群久居長白雲間的華夏遊子,應該做些什麼呢?
2012/2/29 於奧克蘭
注一:“長白雲之鄉”毛利人對新西蘭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