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的21世紀,改革開放後私營商業逐步恢復,豆腐西施楊二嫂孫女的的孫女也是30多歲的半老徐娘。古話說得好“徐娘雖老風韻猶存”何況30剛出頭的徐娘還是嫩徐,那股子風韻比起黃花閨女來更添了幾分成熟的騷勁,在魯鎮還是數一數二的風流,人們跟著祖上的叫法還是習慣地喚她為“豆腐西施”。此“西施”與彼“西施”一樣的凸顴骨,薄嘴唇,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裡細腳伶仃的圓規。
此時圓規正往鄉公所跑,她要找鎮工商所的李所長問問申請執照的事。西施準備在魯鎮重操祖奶奶的舊業,萬事俱備獨缺這張營業執照。
“哎呀呀,李所長,你要去哪裡喲。”遠遠地看見李所長的身影,西施就招呼開了。聽見招呼李所長停下了腳步“你是問你申請開豆腐店執照的事吧,所裡的報告已經打出去了,在等上面批。”見招呼的人是豆腐西施,李所長開門見山地說到。
“謝謝所長了!我就知道所長辦事周到,等豆腐店辦起來,你家的豆腐嘛,老娘我包了!……”西施還要說下去,話卻被李所長打斷。
“你還有沒有別的事?鎮委還有個會等著我。”
“沒有了,你忙你的。”西施壓住了自己的話頭,站在街邊幸幸地看著李所長離去的背影,一轉身叉了回去。
魯鎮經魯迅先生的一路包裝而揚名,“豆腐西施”也其中的金字招牌一塊。在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今天鎮黨委是求之不得,工商所的報告上去後,立馬指示“放行”。沒幾天豆腐西施店的原址鞭炮震天地響起。
“哈!恭喜發財,這麼快就開業了,妹子莫不是錯進哪家後門討來的營業執照吧。”
西施吃了一驚,抬頭一看,見是孔乙己的孫子的孫子,人稱小孔乙己的小孔。這個小孔生得與祖爺爺一般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光滑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頭亂蓬
蓬的頭髮,沒有留鬍子。穿的雖然是西裝但不筆挺,也沒有打領帶。還有些大,像借來的,身子在裡面咣蕩咣蕩的,可以打一個來回。
“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來,人家鎮裡是扶持傳統產業,你也可以去申請開個‘茴香豆館’,工商所肯定批。”
“我去受哪個累幹嘛?‘茴香豆’從紹興到魯鎮到處都是,早就賣爛了。再說現在誰要吃那個硬邦邦的茴香豆。不幹,不幹也。”
小孔將頭搖成個撥浪鼓似的。別看小孔穿得不咋樣,他可是繼承了祖爺爺的基因,大學畢業後在鎮群藝館了裡謀了一份吃皇糧的差事。他專門管理群眾文化和創作這一塊,鎮裡的文藝青年都得討他的好,才能在粗糙的鎮刊物上登塊小豆腐乾。小孔比只會給小孩發茴香豆,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的祖爺爺不知強了多少倍。見話不投機,豆腐西施沒有再理答小孔,嘻嘻哈哈地忙著招呼其他的客人去了。
原本他們兩是兩路人,打個哈哈就過去,不該有什麼糾結。可是偏偏豆腐西施又愛上了文學,搞起了文學創作。寫別人不敢說,寫寫祖奶奶,寫寫自己還是可以的。得改變魯迅對“豆腐西施”的負面影響,一來可以自己揚名,二來也是廣告效應。打定主意的西施在起早貪黑的經營之餘拿起了筆桿子,十天半月還憋出了幾千字。
這天下午西施換了件l藍
底金花的盤扣唐裝,頭髮盤在後腦,用一隻深藍的髮夾掐成一個鬢,修了修眉,臉上淡淡地施了點粉,最後紅唇輕點。西施在鏡子裡看到了一位從陳逸飛《潯陽遺
韻》裡走出來的江南淑女。她很滿意,登上了高跟鞋,帶了手稿,還包了幾塊豆腐。咯噔、咯噔,來到了鎮東頭的群藝館。說是群藝館,其實就是兩間木板房,一間
是會議室,一間是辦公室。會議室空空的只有一張白板和一些跌在一起的椅子,辦公室裡有幾張辦公桌,桌面上是一些雜亂的書報,其中的桌上有一台顯像管的電腦
螢幕,算是現代社會的象徵。
“孔館長在嗎?”豆腐西施怯生生地敲了敲門。
“你找我?!”應聲而出的孔乙己見是豆腐西施找他,有些詫異。
“我就不能找你啦?我們中學還是同學,我的作文老師也經常表揚,你該記得喲。”
豆腐西施一邊說,圓規的一條腿已經叉進了屋。孔乙己只好跟著進來,拉過一張椅子給豆腐西施。西施落座後,先拿出包好的豆腐遞給孔乙己說到:
“這是今天剛推的豆腐,全手工的,保證是沒有添加劑的綠色豆腐,特地給你留下的。”
“謝謝,謝謝你想著我。你找我有別的事嗎?”
“這個,這個…,”西施打起了打起了噋,一絲不易察覺的羞澀從她的臉上迅速地閃過。
“有什麼事,你直說,別這麼吞吞吐吐的,我們好歹是老同學。”
“那我就說了,你別笑話我哈。”西施邊說邊拿出自己的手稿往桌上一放。
“這是我的一篇散文,是我的處女作,希望得到孔老師的指導。看看能不能給登登?”
孔乙己心裡吃了一驚,現在的散文真的不值錢,什麼人都敢寫,什麼人都能寫,賣豆腐的楊二姐也來湊熱鬧。本來想發作,說上幾句,但剛受了人家的“綠色豆腐”只好先忍一下。話到嘴邊變成這樣:
“稿子先留在這裡,等我抽空讀完後再與你交換意見。”
“謝謝孔老師!那我先告辭了。”
“不送!”
“留步。”
豆腐西施叉著圓規腿走開了,留下孔乙己望著留在桌上的手稿發呆。
“現在的社會怎麼呢?文學是在前進還是在後退?這楊二姐是傳統的‘豆腐西施’還是當代的文學淑女?”
孔乙己糾結著沒有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