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南島度假,不到一周,我的中國胃又開始作怪了。
南島的秋天真美,美得豐盛而恬然。如洗的碧空下,秋林盡染,金黃、淺黃、梅紅、橙紅的秋葉點綴著橫翠的遠山,牛羊在牧場上愜意的吃草,偶爾一道淙淙小溪歡快的淌過原野,引發多少無盡的秋興——眼福一飽,口腹之欲隨之作祟,想起故都北京的秋天與秋饌,所謂“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人生有限懷”,一時竟自歎自憐起來。
老北京人有“貼秋膘”一說,意即經過炎夏的苦熱,人瘦了,也饞了,趁秋天天氣涼爽,物產豐盛,正好大嚼一番,長點“膘”(肥肉)以待寒冬。說道“貼秋膘”,火鍋涮羊肉當然首屈一指。北京人酷嗜涮羊肉,不但秋冬,近年來更發展到夏天也在街邊光著膀子大嚼涮肉邊痛飲冰鎮啤酒。一入秋從高檔酒樓到街邊餐館涮羊肉更是大行其道,儘管各種海鮮等特色火鍋也努力在京城打出一番天下,但涮羊肉的霸主地位還是穩如泰山。
老北京與涮羊肉齊名的還有“烤肉”,就是明火烤出的牛羊肉片,蘸調料吃,譽滿京華。也有人不喜歡牛羊肉的膻氣,那麼砂鍋白肉正投其所好——砂鍋白肉起源於清朝,滿族有用白煮豬肉祭神並與家人分食祭肉的傳統,清宮每逢初一、十五,皇帝與滿漢大臣們坐享祭肉,是臣子們的殊榮。隨著滿人漢化程度的增高,滿族傳統的祭肉也“變身”為各種熟肉做的佳餚,砂鍋白肉是其典型:選肥瘦相間的五花肉或肘子肉,用砂鍋微火燉出奶白色的濃湯,肉不能燉爛,撈出晾涼切成柳葉片,關鍵是蘸料:芝麻醬、鹵蝦油、紅醬腐乳,調之以麻油味精,撒上少許炒熟的白芝麻,再配上自家炸的紅辣椒油,就可以上桌了。滿族人來自東北,東北名菜有酸菜白肉,也是用煮白肉的濃湯,下泡發的海米、幹淡菜或干貝、酸白菜絲(切的越細越好)、粉絲,也有人喜歡放凍豆腐,煮到湯沸菜熟,將白肉片均勻地碼在湯麵上,就大功告成了。吃的時候肉片蘸調料,配上湯裡的酸菜粉絲,味道鮮美獨特。老北京人也有用火鍋燉酸菜白肉的,講究要吃的滿頭大汗,痛快淋漓才算盡興。
如果說火鍋與“燒烤”帶有明顯的遊牧民族特徵,那麼菊黃蟹肥執螯賞桂“就是地道的江南風味了。餘生也晚,馳名京城一對斤把的“勝芳大蟹”從未謀面,但秋風乍起,渤海灣的梭子蟹也堂皇上市,雖沒有陽澄湖大閘蟹的鮮美,但個兒大肉多是其勝處,也稱得上是“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令人一飽口福。
秋天也是京城各色水果上市的時節,是佳餚絕妙的後續:酥脆清甜的海棠、沙果,各種紅、黃香蕉蘋果,紅豔豔的山楂,黃橙橙的柿子,還有或長或圓的脆棗,甜得醉人。最令人嚮往的是一種葡萄,名字叫做“玫瑰香”,只有食指尖大的顆粒,深紫色而近黑,甘甜中有玫瑰花的濃香,“玫瑰香”葡萄我只在北京吃過,別處難覓芳蹤。紐西蘭的葡萄也是美味,但斷然無法企及“玫瑰香”的絕美。
人在海外,最易懷舊,特別是秋風乍起,秋水凝碧,此情此境,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