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軒小說集“碎片、錯覺、故事”讀後
---- 心水 ----
電腦中毒更換新郵址,因而收不到頗多文朋詩友的訊息;錯過了子軒文友在五月中的新書發布會與研討會,可惜之至。其實縱然有收到她的邀請函,人也在歐洲,同樣要失之交臂了。
回家後偶然在舊報堆中發現了有關子軒出版新書,給她發電郵、雖是遲來的祝賀,也是一份心意呢。她回函後我才知她早寄了邀柬,還感謝我為她介紹的臺灣出版社,她不提我根本想不起介紹雅事。總算收到她寄來的新著「碎片。錯覺。故事」,驚喜的是正體字印刷,閱讀容易得多。
認識子軒超過二十年?無法憶起何時何地結緣,當時見她推著孩子,抽著香煙悠然陶醉自得其樂;往後鮮少連繫、有時意外在一些文人聚會上踫到,頗感高興,真個是「君子之交」呢!
收到贈書後,破例在依次序排列著等待閱讀的贈書堆中,先捧讀她的新著。這冊收錄十六篇作品而沒有自序、代序及後記的「短篇小說集」,一翻開竟然就單刀直入讓讀者聆聽她「自言自語」夢囈式的「對話」。
令我吃驚的是這本著明「短篇小說」的集子,讀完全書、在閱讀過程中多次被誤導、那像是「小說」啊?有的篇章根本是散文、有者似雜文、回憶或記錄?但又能在她巧妙佈局中發現有「小說」的味道?甚至描寫女模特兒引用「詩經」那篇(214頁),本以為這位水靈般的美女Angela最終會自然而然的被畫家「勾引」,不意結尾卻是「微型小說」逆轉手法:「大師是個同性戀。」這七個字的句子,真是神來之筆可圈可點。
用「多才多藝」形容子軒,是捧讀完這冊著作後頓湧的念頭,她不但是畫家、是作家,更是懂得如何經營生活、使生命變得多姿多彩的女人。成功的藝術家非但題材吸自生活,且在吸收後融會貫通,並敢於打破陋規,走自己的路,創新不落俗套。對其畫、因無緣欣賞且是門外漢,不敢置啄;對其文、一介書生如我,倒可以發表感想,縱使見笑方家也無所謂呢。
不能接受新事物的人,閱讀這冊「碎片」式的小說,沒有耐心也許就讀不完了;可若然細細品讀,剎那中會與作家達至心靈交流。「小說集」中處處有子軒在對生命期待中,充滿了哲思,她苑若變成了哲學家呢。
第三篇「2010的碎片」中,「只有人類在同自然相融合的時候才是最聰明的時候。」(頁050),下一頁「人類的所有期待都寄託在生命上,」當今地球上人類,所作所為都在破壞「自然生態」,要融入自然、必先要有「生命」,故此才會「寄託在生命上」。
這位才女如何看待「寫作」呢?她說:「寫作就是一個小宇宙」。(頁074)、下頁:「記錄真實就是一種思維存在。」作家有話要說化為文字,便是創作,在創作過程的作家,要忍耐「孤獨」。這點凡是作家,必深有同感。「寫作實在是一種需要真誠與個性的工作。」(頁126),小說中的她,是在對時間真實的記錄。
「只有透過回憶才能回到文學的真實。」頁145),回憶是極其「個人化」,回憶中的事件反映在創作內,沒有虛假水份,就是「文學的真實。」
她感嘆:「人的一生,如果能在不醉的時候把自己的真實展露出來,實在不容易。」(頁077),想想也是,世間有多少人能真的作到坦坦蕩蕩?「一切過於完滿而豐盛,使人覺得時間停頓。」(頁127),太完美必將像夢境、如真似假和患得患失呢。
「學習點新的,比妄自尊大總歸要山清水秀些。 」(頁136),人應該活到老學到老,學而後知不足,正是如此。「我對生活要求簡單,只需保全住自由」(頁194),在她的原居地,最最欠缺的就是她所謂的簡單要求「自由」?能移到人間淨土美如詩畫的墨爾本定居,始能成就這位才女,讓她盡情發揮其文采與及繪畫才華。
喜歡獨個兒駕車旅遊,到處觀賞人間美景的子軒,在小說中才會敲下:「道路就是生活,行走令我心中充滿愛。 」(頁210),對人生的感悟,充滿靈性的子軒在旅途中記錄的心情,其中一段:「孤獨就是命運,是人類最原始最本真的狀態。」(頁213),單獨駕車馳騁在澳大利亞廣闊的公路上到處遊歷的才女,撰下的心情記錄,彷彿是一位哲學家深度思想盈瀉而出,讓人擊掌。
崇尚自由,懂得營造生活,喜歡喝紅酒、看電影、到處觀光遊玩的子軒;著作、繪畫外還要看顧兒女、在墨爾本郊外小山城與她相愛的畫家傅紅先生雙棲雙宿。她命定要活在墨爾本這塊自由的寶地,始能瀟洒自如,讀者們才有幸能捧讀這部靈光閃爍的著作。
小說能創作到彷如散文、似雜文;沒有主要角色,對白有時像自言自語,夢囈醉話,讓讀者分不清是作者本身或者是小說中的人物?可篇章中卻處處激耀出無數閃爍的哲理,上文所舉只是閱讀時在書頁中隨便勾出而已。子軒這冊手法創新的「短篇小說」結集,是生活小說、社會小說、愛情小說、更是哲學小說,值得一讀再讀;讀罷有感特撰文推薦,不當處還望子軒與讀者們一笑置之。
二零一二年七月廿日於墨爾本無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