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 > 以文会友

略論中國周邊

作者: 宋林玫    人气: 3022    日期: 2012/8/16


    無論對國家當前發展作何評估,海外華人都會關心、談論中國周邊。因為不論中國社如何進展變化,當政者都需面對保衛周邊這個長期而同樣的問題。

 

一,中國近代陸上疆界的奠定

    近代中國保持面積最大,周邊最得勢、最威水的就是康乾盛世。

    愛新覺羅家族遠在太祖努爾哈赤時已統一建州、海西女真和東部蒙古各部。太祖即後金汗位後,占遼東,開始覆滅大明壯舉。至其子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收服了烏蘇裡、黑龍江流域、庫頁島各部。而察哈爾、土默特、鄂爾多斯,漠南蒙古十六部悉入囊中,奠定了雄霸中原的堅實基礎。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崇禎自掛,自成潰敗,順治定都北京。隨之愛新覺羅家族出現了一個中國歷史上最“牛”的皇帝康熙,他肅清了南明遺族、抗清義軍、三藩之亂,收復臺灣。使中國東、南、中部最富庶地方牢牢掌握手中。與此同時,大清耗時70年,經過對準格爾長期戰爭平定了西部叛亂。陸續使厄魯特、客爾客、套西、青海的蒙古分支以及回部和西藏全部收入版圖。乾隆帝管治60年更兩平準格爾,一定回部,兩掃金川,一靖臺灣,二降尼泊爾,平緬甸、安南各一,號稱十全武功。經康、雍、乾三代明君之治,開拓、鞏固國土萬裡,建成了中國曆史上版圖最大的一統大國。據1820年嘉慶25年《嘉慶重修一統志》中國疆土北至恰克圖,南到南海諸島,西至蔥嶺巴爾客什胡,東到黑龍江庫頁島,總面積達一千三百多萬平方公里。藩屬除朝鮮、琉球、安南、緬甸、不丹、錫金、尼珀爾等外,還有西部及帕米爾以西後被俄國征服的佈哈拉、哈薩克和浩罕等汗國。

    那時西方還不具東侵中土力量,日本遠在海外,國力遠在中華之下。大清周邊不是屬國就還未成國,或還沒與大清相接,有認為大清當年的領土涉及範圍更大。北部及西部更遠,而西藏南部跨越現在孟加拉,伸展到印度洋等等。筆者認為大清那時在亞洲一枝獨秀,在東亞鶴立雞群,獨領風騷,確有舍我大清其誰之勢。不過那時的邊界線大部分沒有嚴格劃清,勘界立碑,邊界是不精確的。更遠的地方國力影響可能已及,但如因此算在正式國土之內似不嚴謹。

    但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這百多年,是中國近代陸上疆土邊界奠定的時期,所擁領土達致巔峰則毫無疑問。至於中國東面面臨的廣闊大海,中國所佔若何,則無疆界可言,因為那時還沒有佔有以及保衛“海疆”的概念。中國一直是個大陸性的國家。

    為什麼面對如此漫長的海岸線,中國只是個大陸性的國家?其實翻查歷史,古代秦始皇派龐大船隊,裝載數量不菲青壯東渡蓬萊,企圖尋找長生不老之藥。《三國誌,吳書》中記載孫權於西元230年派遣萬人去臺灣,並從臺灣帶回幾千當地人,隋煬帝三次派兵征臺。南宋樓鑰《攻媿集》記載汪大猷做泉州知府時派兵駐守「本湖」(即澎湖),抵制呂宋“椰人”侵擾。南宋與蒙元水師在伶仃洋大戰,元朝兩次派兵征臺,汪大淵的《島夷志略》記載“澎湖隸晉江縣,至元間,立巡檢司”。元朝以南宋水師降卒遠征日本,後來更遠征爪哇。宋、明倭寇為患沿海,不時深入內地搶掠、燒殺。明永樂帝派鄭和七下“西洋”,宣示國威,尋訪及貿易遠達非洲(不知何因鄭和壯舉沒有留下片板船隻和航海技術的遺物),清康熙征服臺灣等等。這些歷代官府海上活動,民間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抵禦海上倭患的經驗,官方管理近海海島以及對外海上征戰的記載,甚至考古發現(如近年對廣東陽江對開海底找到南宋古船(南海一號)的考古)等等。都說明中華民族也非一個絕不與海洋接觸的民族。中國人應該積累了豐富航海知識和技術,同時早就認識到海洋的重要性,認識到海上武力的重要性,國家應該早就掌握或維持一個不弱的海上保衛力量。

    之所以沒有像西方,尤其西方一些島國,一些沿海國一樣,對海洋的重視。其原因可能是:

    廣袤的東亞大陸,那裡可以滿足強者對土地無盡的渴望,無需向神秘而浩瀚的大海期望通過冒險尋覓發展。

    因中華文化固有缺陷,直至以中華文化為特點的中國專制制度最成熟強大的康乾時期,並未形成系統、精確之現代科學系統。在近代人類以科技帶動的發展中滯後西方,阻礙了要求有更高科技水準的航海技術及經驗的發展。

    面對大海的不可知與自然災害及海盜的害處,束手無策,知難而退。統治者還剛愎自用、固步自封,與海洋國家思想胸懷不同,採取保守自我禁錮的態度。

    這樣明朝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始,為杜絕海寇,防止沿海經常被侵擾,採取了不准“片帆寸板下海”的禁海政策。從洪武二十年(1387年)開始撤除澎湖巡檢司,沿海島民內遷。這一政策維持到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即共二百一十年。至萬曆二十一年日本豐臣秀吉武力外侵朝鮮和臺灣。經福建巡撫許孚遠上書朝廷要求在澎湖“設將屯兵,築城置營,且耕且守”,明政府才恢復季節性戍守澎湖。清承襲明制,不放棄沿海禁海遷界政策。既有收復台灣時施琅強大的水師,但台灣底定,清廷竟對台灣的棄留猶豫不決。以現代觀點來看這是極為荒唐的問題,但在三百年前居然認為:“海外泥丸,不足為中國加廣,裸體紋身之番,不足以共守;日費天府金錢於無益,不若徙其人而空其地”連康熙也說“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台灣竟然面臨被棄於大清國土之外的境地。

    以上情況,造成了像歷來中華民族建立的國家一樣,大清也是個典型的大陸型國家。大清奠定的只是陸上疆土的基礎,幾乎完全忽略了海疆的佔有與維護。

 

二,近代中國領土的收縮與邊界問題處理

    道光鴉片戰爭一敗,敗在英國船堅利炮,中華國力從此日衰,處處被動挨打。香港的割讓開啟了中國領土日漸喪失之勢,隨後70年,雖曾認識海疆的重要,同、光年間大力發展海軍,但甲午一戰,中國海上力量就一直萎靡不振。到大清覆滅民國初建,中國版圖已縮為一千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左右。

    民國成立後管治大陸38年,內憂外患,國家凋零,中華民族頹勢並未得到改變,政府難有餘力顧及周邊。至抗戰軍興,中國中央政府可以控制的地方已屈指可數。抗戰慘勝收回東北、臺灣,卻失去外蒙。新疆、西藏以至內蒙主權最終仍能大體維持實是萬幸。但這個所謂的“維持”也只是紙上地圖還如此畫而已!但有一點應指出的是,民國政府能控制的國土雖然與前清留下的版圖相去甚遠。然而民國政府對不能控制領土主權的堅持是始終“企硬”,絕不退縮,這一立場甚至延至今日台灣民國政府。

    及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無疑是中華民族一個難得向上的機遇,但接手的卻是個百廢待興的“爛攤子”。從那時到現今中國地圖已成雄雞昂首司晨之狀。從朝鮮半島開始,向北、向西、向南、向東,最後轉北回到朝鮮半島,細數一下與中國陸地相接的國家有:北韓、俄國、外蒙、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珀爾、錫金(已為印度並吞)、不丹、緬甸、老撾、越南。隔海相望或有近海相連的則有南韓、北韓和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汶萊、菲律賓、以及日本。所以上帝安排給中國的鄰居,陸地相接的有14個(錫金不計),近海相連或隔海相望的有9個。除非地球消滅,否則這種鄰居關係是不會變的了。

    20055月溫家寶訪印,筆者曾評述:“中國有2.2萬公里陸界,3.2萬公里海岸線……是世界上周鄰(國家)最多﹑情況最復雜﹑周邊環境最險惡的國家,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情況差於中國。中國幾乎與所有周邊國家或在陸上﹑或在水域都發生過或正在發生邊界爭議。在各次有關爭議中,中國大陸一般都避免事態擴大,採取息事寧人的現實主義態度。用邊界爭端中領土"出超"的辦法解決問題。例如在陸地上與越南、老撾、緬甸、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塔吉克、吉爾吉斯、哈薩克,俄國、外蒙古、的邊界解決中都是‘出多入少’”

    中共繼承、面對的周邊其複雜、險惡和艱難情況,以及在處理邊界爭端的手段上可從以下情況略窺一、二。

    蘇聯“老大哥”並沒有因為與中共意識形態相同,而在邊界問題上稍有理性。五十年代周恩來向赫魯曉夫提出外蒙主權問題,老赫卻說“……這是蒙古和中國之間的事情,與我們無關。我們是協力廠商,你們自己直接同蒙古人談談不好嗎?”; “……但是,我可以告訴你我個人的意見:我非常懷疑蒙古同志會歡迎你們的建議……”凡瞭解外蒙脫離中國原因者,聽了都會怒罵大鼻子無恥。更可氣的是前蘇聯連界河應以主航道中間線為界都不承認,以至有珍寶島一戰。當時蘇聯未解體,西部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等未定界全部得面對蘇聯強手,北部外蒙當然也全聽蘇聯指揮。

    轉過來南面印度,雖然同樣曾經是西方強國掠奪過的民族,邊界那事也明明是殖民者英國人造的孽。可是領土上沒話好說,寸土必爭,咄咄逼人。無奈之下1962年,中國政府在極度困難的狀況下,給了民族命運相似的“阿差”狠狠一擊,本來想以取勝後即時撤回而避免成為冤家,可是釋迦牟尼的後代對中國這“冤家”不要說“解”,不成為第二個不共戴天的日本就不錯了。

    我們再看與“胞波”緬甸邊界問題的解決,最後也是“……把西藏察隅地區以南,雲南尖高山西北恩梅開江、邁立開江流域相當於兩個臺灣,七萬多平方公里的國土江心坡拱手贈與自稱爲“羊羔”的緬甸。讀者諸君可知道嗎?這塊土地正是麥克馬洪綫緬甸的延續段啊!另外瑞麗南端富饒、繁華類似香港的美麗小都市——南坎(220平方公里),直至五十年代之前英國人還向中國政府每年繳納一千盧比租金”,又以考慮緬甸“實際需要”輕易送給緬甸。(以上有關資料摘自【重歸中華】)

    至於尼珀爾、外蒙,甚至由“鮮血凝成友誼”的越南、北韓都一個樣!只是讓利多少不一而已。中國這頭大象,在東亞大陸面對的是強悍的北極熊,饑餓的狼群和狡猾的狐狸。陸上周邊邊界中共也就這樣無奈地對付了幾十年。

    2005年筆者評述中印邊界爭端時指出:“人們可以注意到一個特點那就是:只要中國與那個鄰國發生的邊界爭端公開化,那麼受到公開或暗中支持的就一定是中國的對立面,不管這個對立面是強國還是弱國,甚至是支援國原來的敵國。而且如果是弱國一定會有美國、俄國,日本甚至英國在背後搞動作。今後也許要特別注意日本的行為……。

    所以雖然中國比過去強大多了,但在邊界問題上中國仍然暗險重重,隨時會出現問題。中國如果採取了強硬的立場:寸土必爭,那麽中國周邊的爭端甚至戰爭將是此起彼伏,接二連三,永無寧日。中國何以安心搞好國內急迫的建設發展呢?中國千年未遇的發展良機也許會毀於一旦。當然如果出手不吝,把祖宗留下來的了個精光,那將更得不到國人的原諒!以上這樣的大氣候,其實已基本規範了今天中國政府解決中印邊界遺留問題的原則了。”

    進入21世紀,雖然與印度之間的冤家沒有解,但雙方鬧了這麼久,也就平衡在那種暫時穩定的狀態。只是陸疆似乎平靜了,卻又輪到海疆,而且同時面對一群國家,其中有更難纏的越南以及不共戴天的日本。為了爭取一個和平穩定環境,類似解決陸邊,對海疆中國提出“主權在我,資源分享”,又是一片善意。結果是誰有能力霸就誰先霸,先得,那裏的島、礁大部為他國所占,油氣資源每天在被偷採。

 

三,成為海洋型國家才能解決海疆問題

    縱觀整個中國近代周邊歷史,可以概括出什麼呢?

    1,中國這種邊界態勢,是百年積弱的後遺症,治國者有其過失,但全部責備當政之人似有不公?我們可以質疑當年讓步是否太大,質疑當政者只顧對內折騰、對外錯失時機的不當,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沒有當年陸邊的讓步,今天陸邊態勢就不能相對安寧,今天中國面對的“即時爭執”絕對不止南海和東海!中國周邊問題一定長期、複雜、兇險,這是不可迴避的。

    2,廣袤的東亞大陸,古時可以滿足強者對土地無盡的渴求,無需向神秘而浩瀚的大海期望通過冒險尋覓發展。

    而海上發展要求高超的航海技術及經驗,古代中土難以解決或未形成足夠經驗,造成中華民族建立的國家從來就是大陸型國家。

    計航母,1922年日本第一艘航母“風翔號”下水,已有自己的艦載機。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本航母之多已達雙位數字,日本航母設計製造水準已是世界一流。日本當年積極發展航母是因爲看出了一個國家對周邊海洋控制的重要。而海戰中有了制空權才有制海權。只有控制了自己周邊的海洋及其上空,這個國家的陸上安全及利益才能真正得以保障。

中國東面面臨廣闊海洋,今後海洋資源越顯重要,中國必須建立以電子戰,太空戰,航母編隊為基礎的制空、制海能力。中國從今以後必須在保留大陸國家的同時,把自己改造成海洋性國家。

    3,中國必須認識到自己陸上邊界基本定型,但是中國的海上邊界還遠沒定型。以管理海洋洋面為主的政區、軍區牢固建立極為必要。海上疆土最後能掙得多少,最後確定疆界的重擔肯定落到今後中國人的身上。

    4,拿捏輕重緩急。今後陸邊、海疆,以海疆為主。眾多爭端對手,以日本越南為主,尤其以日本為主。中國人手握東沙、西沙,控制大部中沙,南沙力量也不弱。所以南海存在可以先解決的條件。南海所含利益也相對較大,故應以南海為先,但絕不忽視東海。

    5,利用經濟優勢,夯實國力,加緊實際爭利行動:

    a,大量增加國防經費,建立國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為主的強大軍工體係。今後戰爭雖然使用核武可能性不大,但一定要加強核武數量,尤其質量。同時在一切非核武器領域,趕超世界最高水準。

    b,儘快建立一個涵蓋整個南海的戰略性海上軍事基地網。這一“網”以廣東沿海、海南島為強大陸上基地,在西沙、中沙、南沙選擇最佳位置以及海況相對良好的地點,新建、擴建、加強已有基地,建成眾多堅固、先進而固定的海上堡壘。此法東海亦可考慮。

    c,在探明儲有油、氣之南海、東海,儘快設置海上探油平臺,馬上進行勘探工作。平臺越多越好,爭取早日出油出氣,也向外國引資招商。

    6,準確評估涉足爭端國家及地區。

    a,如果不是9.11,美國早就把戰略重點轉至亞太。美國出於自身利益,中國與其相反的意識形態,中國崛起成頭號強國的巨大潛質,美國一定防範鉗制中國,把中國作為他戰略對付的重點。中國與周邊國家爭端,美國做法上會儘量掩蓋其偏向性,但一定會站在中國對立面。也必須看到問題的另一面,美國與中國歷史上曾經的特別關係,今天他不會放棄中國巨大市場,更不想與中國直接武力交手。美國與日本、越南等國利益絕非全然一致,關係也不會毫無瑕疵,必有矛盾可供利用之處。這些都規範了美國對中外邊界爭執的取向,也提供了中國應對的根據。中國最主要還是自我強大,在堅定保衛自己底線的基礎上,避免與美完全失和,與美日聯盟為敵,正中日越菲等下懷,出現當年八國聯軍態勢。

    b,日本是中國海疆歷史上最兇惡的死敵。這個未被二戰徹底打倒,欺弱怕硬的民族,滅華之夢依然。應遠交近攻,以經濟規範、延遲攤牌時間,逐漸轉移經貿重點到非洲、南美以及一切與中國沒有周邊爭端的地區。加強與美國、歐盟、大部東盟國家甚至印度的經濟粘連。專門研究發展日本佔有世界市場的拳頭產品,取代其國際市場,使其經濟永遠難有起色。

林彪說:“日本人是要給他點教訓的”。做好終與日本以核武為後盾,以常規為手段大戰的最壞打算。在必勝把握下,方可武鬥,不能發生二次“甲午”。

    c,越南力量有限,反骨爛仔本性不會變,不似日本的巨大危險,但偷竊、耍賴也造成很大危害。對這個見利忘義的傢夥,在“形勢逼來時,有理有利有節,穩、准、狠給以某點(島、礁)強力之閃電一擊,突破一點而後全面開花,隨之外交交涉、軍事續後並進,全力維護戰果之不可逆”。

    d,衡量菲律賓各種條件,可把菲律賓作為仍處與發展階段的中國海上力量,最佳試驗以及覓取經驗的地方。

    e,台灣擁有太平島,在南沙戰略作用極為重要。臺灣也堅持釣魚島的主權,因此在為中華民族爭奪海洋權益上,兩岸應設法默契或公開、半公開之合作。絕不能發生爭端。這不但有利維護民族海洋權益,也有利兩岸和平發展。

    7,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說:“南海問題的核心是有關國家圍繞南沙群島主權和附近海域劃界的爭議。”既然如此,按以前中國解決陸邊的做法,不能期望全部奪回九段線內所有海域。但南海正常商貿的自由安全通行必須保證,避免惹怒國際社會。

    8,加強國際輿論宣示,尤其中國對有關島嶼、海域的歷史及法理依據。揭露倭人侵華歷史,指出當今日本政府就是當年侵華政府的直接繼承者。必要時根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約》不承認日本對琉球的主權,必要時也可把釣魚島宣佈為中國海、空軍的軍演靶場。

任何國家民族面對疆土這種核心利益,絕大多數都會採取民族主義立場,日本人也一樣。保釣運動初興於港臺海外,足以說明此理。因此人們當然希望中國社會會有真正到位的政經改革,因為如果當政者只知覓取個人或家族財富,置國家人民、子孫後代根本利益於不顧,喪失內部安寧,上面就難以做好,一切都可能化為烏有。(25/07/2012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五律•觀倫敦奧運會
下一篇:伊朗的歷史教訓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