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去CLEVEDON小镇的日子,出门前下起大雨,也没能给这期盼已久的热情降温。想着约上邻居的长辈们一起出发,结果他们比我还早出门。等我到了集合地,发现我虽然早到了十五分钟,但其实已属晚到之列。对老一辈华人的积极热情肃然起敬。
离开奥克兰朝CLEVEDON方向开去时,一路大片大片的草地、牧场,总算有机会领略了新西兰的乡村美景。在这样的路上驾驶,没有了视觉污染,一路清新。不知不觉就到了张慧经常提起的“FAMILY CENTER”。
在热情的主人HEATHER及其家人的招呼下入座,大家坐下来在小标签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李伯很有意思,使出了写中文书法的功力来写这个英文名,写得真是潇洒俊逸,可惜忘了拍照留念。这书法看来也可以普及推广到英文字里啊。张伯的英文名更酷,SDE?我没看懂,当我疑问加好奇时,张伯自信地说,对的,这就是我的英文名。据说张伯是个大收藏家,呵呵,单看这个名字就已独具风格了。
由张慧给我们作了一番简单介绍,对CLEVEDON算是有点初步认识。HEATHER表示了对我们的欢迎,并为大家作了祷告,然后大家进入大餐桌准备就餐。超级长的大餐桌,我们20几人坐下来也没觉着拥挤。与旁一长者聊起,说起平时我们吃过的不少西餐,但那些都是到西餐厅里去吃中国式的西餐。虽也略闻一些西餐文化,但大部分也只是文字上的知识,道听途说而已。现今HEATHER实实在在地教我们用餐礼仪并邀请我们享用地道的西餐,感谢这些充满爱、传递爱的洋人朋友们。
让我惭愧的是,在座的好些长辈,英语都说得很好,自如地与洋人朋友们交流。要将惭愧化成学习的动力才行,加油!
面包,汤,意大利千层面(Lasagne),甜品,咖啡和奶茶。用完一道食品就接下一道,每一道都是洋人朋友们爱的呈现。不过,这种慢条斯理地吃法,一刀一小口的模式,有朋友忍不住问了,这个西餐吃下来得要多长时间啊?GINNY很快地回答道,一般是要一个半小时,还说洋人吃东西的时候嘴巴不能张开,食物在嘴里的时候是不能聊天说话的。哇,那这1.5小时的时间怎么吃出来的?细嚼慢咽,计算平均每口嚼上千遍?那也不用1.5小时吧?后来听了GINNY的解释后才知道,洋人在用餐时说话是很有技巧的。食物在嘴巴里的时候,一定是闭着嘴巴的,一定要到吃完一口,才会接上话题,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是很难做好这点的。又吃又说,但食物和发言绝对永不相见,这个说话的技巧够高超吧。哪天找机会领教领教下。
餐毕,参与活动的每个成员,都非常积极地帮忙收拾杯杯碟碟的。所以,很快大餐桌上20多套餐具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再次体现华人团结力量大 的事实。
带着未消退的高涨情绪和对洋人朋友的感激之情,告别了FAMILY CENTER,随朋友去看CLEVEDON小镇的Wairoa河,在桥头里听听关于这座桥的历史故事。看着这条Wairoa河,觉得难以置信的是,这看起来像是小溪的河流居然曾经行走着48吨的船只,且是以前人们进城到皇后街的主要交通要道。据说以前乘船到皇后街购物来回得要12个小时呢。介绍完桥,我们又远眺了下McNicol博物馆,聆听了1863年新西兰土地战争时发生在这里的小故事。
尚未尽兴,但回程时间已到,大家恋恋不舍地离开了CLEVEDON小镇。
将来家里人出来旅游时,我就带他们也到CLEVEDON来感受下新西兰的牧场、西餐和洋人朋友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