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絕對是都市生活必不可少的構件。超市環繞著你的住處,你未必會意識到生活有多麼方便。但如果一家也沒有的話,你大約就要想搬家的事情了。
它是城市文明的必然延伸,它象徵著物質的充盈和豐富。
走進一個大超市,你便如同置身於一片商品的海洋。它們那麼整齊地安坐在屬於各自的位置上,色彩斑斕甚至各具氣味,無聲無息而又彼此呼應。該有的都有,你哪怕什麼都不買,你也會油然而生出歡愉和踏實的感覺。
當然了,通常你會很自信地朝熟悉的貨架走去,毫不猶疑地將早就想好的東西放進購物車。那些你常吃的、常用的東西,應該是什麼牌子什麼形狀什麼顏色,你心中都有數。它們不會輕易改變的。
這些貨物都是從世界哪個角落來的,經過了多少人或機器的加工、多少道繁繁簡簡的工序才變成現在的樣子——你根本不用知道。每件商品,不論大小還是保存時間的長短,都從該來的地方來,到該去的地方去。沒人會在乎它們背後那漫長而具體的過程。
像很多其他的亞公共場所一樣,超市比較奇特的地方也在於,逛遊其中的人與人之間很少有言語的交流。人與人的關係被人與商品的關係替代了。
如果你能從某個高度俯視整個大超市,你一準會驚奇地發現,它是個同時有那麼多人遊走其間而彼此卻又那麼缺乏交流的場所。每個人似乎都很明確地在貨架與貨架之間的過道通行,相遇的刹那,他們的目光會有短暫的交匯,但馬上又各自轉向了各自的貨架。
不排除你在裡面碰到了一個朋友,兩人會打個招呼或拍拍肩膀。但通常也僅止於此,因為你們還得繼續搜尋你們各自的東西。要聊天得找個別的時間場合。在超市里再多說一兩句人也會變得尷尬——超市不是聊天的地方,逛超市的時間也不是聊天的時間嘛。
也同樣存在這樣的情況,情侶在超市里為了買某款商品不買另款商品而吵了起來,無聲或有聲的較量,別的人絲毫不察覺。小孩子賴在某個貨架前不動了,最後的結局要麼是被快樂地滿足要麼是被大人別的承諾所說服走。
指向人的關係在這兒被浸泡掉了,只剩下指向物的關係。人呢,成了超市的大背景,他們在不同貨架前的分佈密度,告訴著你某件商品有多麼熱銷或者多麼冷滯。人成了抽象的消費者,具體是誰已經不那麼重要。
超市的獨到之處還在於對時間的消隱。以前什麼人逛了這個超市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貨架還是那麼多,還是那麼乾淨充盈,就像沒動過沒變過似的。每當你把手伸向你需要的商品時,它們就已經在那裡,你就像是第一個消費者、第一次在消費它們似的。每個商品都有保質期,但整個超市卻是常新的。
有些超市安裝了特大的監控攝像頭,你甚至都可以在裡面清晰地看到你自己。它反映了商家對人的某種複雜心理。在這種心理框架中,逛購者被進行了簡單分類,一類人非常歡迎,另一類人則除外。或者更直接點說,它暗示了某種消費的理想主義,即前來購物的人最好都是而且只是非常受歡迎的那類人。
如果說超市里存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的話,這種發生在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無聲無息的交流可以算其中的一種。另外一種則更為幽隱有趣。
一款商品,明明可以標價為1.00,它會技巧性地標為0.99。對你而言,它幾乎沒有任何改變,但你就是很高興。你的內心被窺探和誘惑了——更別說一長串醒目的打折標識對你的吸引力了。
牛奶貨架與麵包貨架之間該插入幾行別的貨架也被清楚地計算著。你不會因為它們兩者沒擺在一起而讓你走了太遠而心生抱怨。當你由麵包走向牛奶或者由牛奶走向麵包的時候,你還完全可能對夾在其間的某個貨架上的商品產生了興趣。
不管在哪個地方,超市的格局和邏輯總是非常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