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68. 呻吟的文化(移民生活系列)

作者: 杨林沙宕    人气:     日期: 2005/1/26


  

初春是奧克蘭風最大、雨最多的季節。

清晨,一陣旋風刮斷了Dominion路旁的一棵老槐樹,也吹開了路邊一個垃圾桶上黑色的蓋子。裏面一整疊的報紙隨風從垃圾桶中竄將出來,漫天裏飛舞,仿佛驚恐的蝴蝶,順著街沿翻滾,有的跌落在街邊的水塘;有的蜷縮在牆角瑟瑟顫抖著;還有的飛上街道,被飛馳的汽車碾過,或者撲壓在汽車的擋風玻璃上,擋住了駕駛者的視線,接著是一連串的急刹車聲。一個駕駛者罵罵咧咧地打開車門,下來扯去緊貼在擋風玻璃上的報紙,當他看清楚那上面印的是中文,順便添上一句FXXX ASIAN,才怏怏上車疾駛離去。

被抛棄在垃圾桶裏的是整整一疊沒人動過的中文報紙。不知道是那家店生意太蕭條沒人光顧,還是那份報紙本身沒人要看。反正這些嶄新的報紙每周都要被叼著煙捲的店主起個大早抛棄在那本來不是用來裝這些報紙的垃圾桶裏。

報紙借著風兒上街遊行抗議,而文化----華文文化則蹲在一旁無聲地呻吟、哭泣。

 

許多家庭,每周至少要到華人超級市場去一兩次的。一來身爲華人,大傢夥都不容易,有生意一定盡可能給華人做,有的家庭就連添一瓶牛奶也是儘量從華人商店裏買。再者,除了一副永遠的中國人臉孔,還有一副永遠的中國肚腸,只有“老乾媽”辣醬、“珠江橋”醬油、“鎮江”香醋這些中國店才有的東西方可以堵餓解饞。哪怕是掂著腳尖、一身透汗,這中國店也是一定要去的。另外,就是每次都可以拿到一大疊免費的中文報紙,如果說油鹽醬醋是物質糧食,那麽這些報紙就是俺的精神食糧。只要想到回到家裏,東西一扔,舒舒服服地斜躺在沙發上,把腳翹上茶几,一份份地打開報紙細細品味,別提多享受了。

於是上華人超市購物、取報紙的日子,便成了許多華人家庭的節日。

奧克蘭的華人是天底下最有福的一群人。不僅因爲這裏四季如春、陽光明媚,滿目是沙灘、森林、草地。還在於,這裏有免費報紙看。

有朋友自遠方來,他們說,這種福氣在別的國家可不多見。

如果說這是一種福氣,那麽日子過到今天,這種福氣是越來越厚重了。有心的朋友告訴我,在奧克蘭,至少有二十種報紙可以看,不僅有本地的,惠靈頓、基督城辦的報紙也紛紛搶灘登陸奧克蘭這塊寶地。有的一周一期,有的一周兩期、三期,甚至還有日報。種類多且不說,而且清一色全是免費拿取,要多少都隨便你。

於是奧克蘭的華人們樂壞了,他們抱著一堆報紙,“抱怨”現在的中文報紙實在太多,看都看不過來,說這話的時候,他們的臉上分明寫著掩飾不住的笑意和得意。

奧克蘭的華人們也被寵壞了。如果說那擁有太多玩具的孩子不懂得愛惜那些絨布娃娃,是因爲他們年幼無知因此可以原諒的話,那麽一些男女老少們糟踐中文報紙的行爲則無論如何都讓人看不明白、不可思議。

一個早晨,柳在上班的路上順便到一家超市拿中文報紙。在一堆報紙的上面,有一些散亂的報紙,那是先來的人們弄亂的。他把這些散亂的報紙整理歸類,準備拿走,否則可能就被浪費了。他再去取別的報紙。可是報紙被捆紮繩綁著,沒有開包,他怎麽也取不出來。這時,一位也是來取報紙的老人“熱心”地爲他演示。只見他把手抓住一疊報紙中間的一份,然後用腳使勁地去揣那疊報紙。“嘩”的一下,那張報紙抽出來了,可是整疊報紙也散開,撒了一地。老人“矯健”的身手把柳看得個目瞪口呆。柳上前要去把報紙碼好,老人說:不用麻煩,反正報紙多的是,一會兒就拿光了。這位老先生看起來象一位有教養的知識人,可是……

有一家蠻大的華人超市,在那裏可以拿到所有的中文報紙。報紙開始是一捆一捆地堆放在店面一角的地上。拿報的人來了,他或者她掀開面上的那張報紙,去取下面的一張。於是面上那張由於捆紮而有些變形的報紙一直呆在報紙堆上沒人取走。後來有人嫌那張報紙礙事,乾脆把它扔到一旁的地上。即使這樣,後面來取報的一些人仍然要去取下面的報紙,而不是面上的那張。人越來越多,那掉在地上的報紙很少有人揀起,於是許多報紙便亂了,人們的腳步踩在上面,有的人順便在上面蹭蹭鞋,正好可以擦去腳底的淤泥。有一個雨天,店堂裏積水,店員乾脆把一疊嶄新的報紙鋪在水窪上面,供顧客們從上面踩過……

毛世全說,這些行爲,跟在家鄉的時候老人們說的那種見飯粒掉在桌上不去揀起來吃反而扔在地上踩在腳下一樣不可原諒;跟拿寫有文字的紙來擦屁股一樣是糟蹋斯文,是要被天打雷轟的!

然而老天爺和雷公都很忙,顧不上這點小事,要不怎麽從來沒聽說哪個華人被雷電辟過?

難怪有人說,打死也不會到某個華人超市去買東西,除了嫌那裏髒亂且無良,食品過期依然在賣,甚至故意塗抹標識日期繼續上架;還在於實在不忍目睹中文報刊扔在地上被人們的手腳恣意蹂躪。

不僅如此,有的商家,報紙一到,馬上拿走厚厚的一疊擱到臺子底下,這都是好東西,加工食品時或鋪或墊都用得著,而且還不用花錢。

有的人早早就候在商店的門前,門一開,人模人樣地看一看標題,然後一樣報紙拿一疊,離開的時候,他的雙手抱著一大堆報紙。沈重的報紙壓得他的腳步有些踉蹌、晃蕩。沒有人知道他是“活雷鋒”做好事爲親戚朋友、街坊四鄰送報紙,還是他家正趕上裝修,需要大量糊牆頭的紙。

 

奧克蘭華人們可以說自己沒有錢,卻沒有人可以否認,在享受“文化”的時候,比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揮霍、都奢侈。 這裏有許多印有中國文字的報紙,有許多受過教育或沒受過教育的華人,可是卻很難得讓人認同這裏有文化。

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對文化的不尊敬不尊重不僅表現在人們對報紙的不愛惜,還表現在一些辦報人的輕率上面。不止一家報紙任憑讀者千次萬次指正,依然堅持不懈地把“理髮”寫成“理發”,“祗有”弄成“隻有”,從從網路上下載文章時,由於繁簡轉換、格式差異等原因一些字不能正確顯示,變成一個個“??”,也熟視無睹。那邊廂有報紙說了:站著說話不腰疼,你知道今天辦一份報紙有多難?原來咱們內頁的一個1/8彩色小廣告能賣四、五百塊錢,價都不講,今天賣多少?五、六十塊還得千求萬拜都還不一定搞得定,連本錢都不夠。打這報紙開張那天起就沒賺過錢,再要阿拉花錢請人校對那些破玩藝兒,要不要人活了?

聽著有理,實則無理。文化可以不被尊敬,但是不可以不被尊重。辦報紙怎麽也算是個文化的事情。既然做了文化的事情,就得有個文化人樣,最低底線是不出錯別字;錯了也不打緊,以後改就是了。否則,該幹嘛幹嘛去,別沒那金剛鑽,楞要攬那瓷器活兒。用句糙話說,你不懂文字是嘛玩藝兒不是你的錯,可你非要在自個兒額頭上貼張符舞文弄墨嚇唬人,那就真是你的不對了。

 

故鄉的老人跟我講過一個古老的故事:一個乞丐,每一天都要到一個財主家廚房的下水道裏用一個篩子收集財主家淘米時倒出的米粒,每天他把撮到的米,吃一半,剩下的一半兒曬乾,攢起來。日久天長,乞丐攢了一穀倉的米。財主家經不住倒騰和浪費,破産了,老財主終於淪爲要飯的。有一天,他行乞來到原來的乞丐門上,聽說了那一穀倉的米是怎麽來的以後,感慨極了,後悔極了。

原來,墮落始於不知道珍惜;墮落了也就衰敗了,因此衰敗往往也是從不珍惜開始的。對文化也是這樣。

是不是咱們也要等到從財主淪落成乞丐的時候才來後悔?

這麽說,咱奧克蘭華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整個兒沒戲了?問誰呢?問我?

就象那太陽每天都要從東方升起打西邊落下,奧克蘭華人該掙大錢的還掙大錢,該掙小錢還掙小錢,只不過,那沒文化的(有文化沒文化跟讀沒讀過書、讀過多少書沒有任何關係)還將照樣沒文化。

 

不信?等著瞧吧。

 

 

撰于20041018

改于2005126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69. 文明(移民生活系列)
下一篇:67. 原乡人2(移民生活系列)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