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蛇年賀歲活動之一部,北岸的三人聯展在歲晚時分開幕,其中一位以水彩作品參展的任達先生寄來請柬,盛情款款,早已作覆一定前往。豈料行前另一摯友來電相約同往觀展,原來他與任達先生也有一段淵源。坐上他的車,一路上談的就是人與宗教、藝術的話題。
以書法作品与任達先生一起聯展的啟明先生也是舊識,只有以國畫參展的馬肇順女士素未謀面,在聯展上既得會晤,也就相識了。
余非評論家,也沒有稱參展的三位為甚麼「家」,原因很簡單,就是有鑒於「家」之稱謂近年在沿用上已近乎泛濫。既是觀展,三位的作品中各選一幀在下最賞愛的,就畫論畫,就字論字,不作任何虛衍的客套恭維。
啟明先生書法作品中的一幀行草琴條甚得我心,寫的是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以筆墨重寫古今名句佳作之時,其實也是一種「再創作」。
我
猜忖先生是在筆意顧盼中力求表達名句的境象﹕秋之柔和,水之迷濛,霞之漸散,騖之初颺。王勃年少吟出此句,適逢四美﹕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正是少年得
志意氣風發之時。所以若以橫鱗豎勒之筆沾乾墨寫之,枯破且見蕭殺凋零,體味不出秋高氣爽激揚文字的英年情懷。故此琴條句僅雙行,然線條節奏非常流暢,充實
圓勁。
我特別喜歡「長天一色」最後四字,觀其氣勢,看得出啟明先生即使擱下了筆,人仍入了漁舟唱晚,雁聲驚寒的古意之中,久久未能回到當下。
馬
女士的國畫山水、花鳥同樣有著清雅出塵的神韻,老手功力是她最大的特點。天下山水早已入了胸怀,經內涵學養之濡潤,別具意境再以丹青重現。我很注意她的一
幀花鳥,一椏綠柳上兩隻小鳥,蒼勁的筆墨,柳蔭虛描淡寫,寥寥中卻似見濃綠一片。而枝頭二鳥形態并非花鳥畫中常見的比翼廝守,啄喙親暱,而是一鳥似被何物
所惑,正引頸凝望,身邊的另一鳥遭了冷落,不解也不忿地昂首責之。兩鳥在柳蔭下的神情動態,一疑一嗔,與鏡框之外空間互有關連,超以象外。
虛實之間引起的遐思,皆因一幀典雅不俗的花鳥而發。國畫尤可見作畫者的學問与品格,馬女士必是參透了許多東西之人。
任
達先生嗜寫水彩,一室所展作品,年份跨越頗大,亦見其技法風格迭變,日臻嫻熟,可稱為一小型的回顧展。任達先生喜歡畫晨色,此次送展諸畫中有幾幀均為寫晨
曦景致的。他在《冬日雨中但尼丁》一畫中,表現出冬晨小雨的濕冷,重重灰濛水氣籠罩著維多利亞木屋,參天大樹,路人、汽車,乍雨還睛,初現晨曦閃亮金黃,
然爾雨後濕漉的路面仍留下倒影,教人擔心隨時會有車駛過,濺你一身積夜留下的雨水。
這張水彩使我想起約翰‧派克,這位美國水彩畫家曾回憶有位老太太如此稱贊他﹕「你在街上潑水比誰都潑得好!」
任達先生另一特點是用色簡約,英國水彩大師泰德‧高池基在水彩技法著作中有一章的題目就是「有四種顏色就夠了」。水彩畫到用色愈見單純,運筆愈見粗放,水份愈見飽滿,便是到了一定境界。
聯展三室之中,任達先生的水彩居中,馬女士的國畫與啟明先生的書法各置兩端,彰顯旅紐華人涉獵中西藝術,游刃有餘、得心應手之勢,也足見市政府為慶賀蛇年竭費之苦心。除卻以上兩點,最值得欣賞的還是三位經數十載苦功成就的精作。
可
能很少人注意到由本地機構主辦的藝展,都遵循一個通例,白色展牆上只用黑色英文簡單地分別標出三位作者的名字,不列任何學歷頭銜(有時也會有一張小小的簡
介),這是因為參展者為藝術而來,終歸是以畫示人,以字示人,其藝術造詣優劣高低,眾人觀展立可判知,建議華社舉辦藝展也應該參照此例,以關注參展者作品
的藝術造詣為焦點。
(馬肇順、林任達、袁啟明藝術聯展自二月四日至二十日在北岸舉行,每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免費對公眾開放。懷唐依日公眾假期休展一天。
地址﹕Norman King Square, Ernie Street. Northcote Cen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