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周教授从北京飛來紐澳公幹,身為中國媒體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他研究的就是「文化」。專訪時間很緊,利用與AUT大學洽談合作交流之隙,他幾乎是从那一張會議桌即時轉到「華页」這一桌開始与我們的談話,仍然以「文化」為主題,談話很隨意,但接觸的都是核心問題,問者問得直接甚至近乎尖銳,答者也坦承給出回應。
飛了一萬多公里,正如随同訪問的楊博士所言,只想瞭解一些真實的情況,沒有背景更好,接觸一份本土氣息濃郁的報紙,由此管窺紐國華社文化眾生相,就是一種比較有意思的途徑。
談話间不知不覺向范院長提了幾個与「文化」有關的問題。
問﹕范院長,你所主張的文化建設『納入』與『列入』,亦即將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總體發展規劃,列入各級政府效能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體系。近幾年里在文化建設方面的種種推動與努力,對國民在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倫理道德等方面的認識與行為有何實際作用与效果。
另
外,你所強調的「文化走出去」,不能只滿足中國結、紅燈籠、舞獅子等中國符號,要通過媒體還有小說、电影、戲劇、遊戲等文化傳播手段,把中國文化推向世
界。但與此同時你也強調「文化安全」,我們都知道文化重在交流,既要自己走出去,又讓別人走進來。「文化安全」是否會在這當中起了某種作用呢?
答﹕你提的問題很好。中國的GDP已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估計十年後會超過美國,但我們的快速發長遇到資源匱乏與消耗能源這两大問題,導致市場价格上揚和百姓生活艱難。所以我們最大的問題是調整結構,包括促進服務、貿易和文化產業,期許在五到十年內讓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從目前的2.84%提升到5-10%,目前日本的比重是5%,美國則高達20%。
以上就是我們強調文化建设及發展文化產業的目的。
文化產品一旦生成,可提高國民素質,令其精神起變化。
此外,通過文化貿易,還可把電影、電视、舞臺表演、電玩賣出去賺回外匯。還能讓別人接受文化生產人的價值觀。一個國家要有經濟、軍事和文化,三者之中,文化才是靈魂。」
問﹕「你說的這些都很重要,你是專門研究文化的,自然很清楚文化之中傳世之作,許多經典,都具有感動人心引起共嗚的力量。這里面最根本的一點是因為她具備了普世意義的宗教信仰、人性與愛。你認為怎樣才能讓走出去的中國文化也具備這些內涵并得到西方國家民眾的認同呢?」
答﹕「你問的這個問題,問到了最核心的東西!中國是允許不同宗教信仰的,全國有一億基督徒,一億佛教徒,二千萬穆斯林。我們的媒體已經開放除党報外的非時政那一部份,甚至允許外資進來合作。
另
外已經允許更多不同聲音的存在,允許更多的批評,更多不同觀點。你們可以發現微博的變化,不再有因敏感詞而上不去的現象存在。一次全國性的宣傳会議今天正
在召開,我并不贊成花錢在海外收購电视台、電臺和報紙,硬性宣傳推銷的簡單做法。我們要做出一些實實在在的文化產品,讓當地民眾心甘情愿花錢買你的文化產
品。
可以這樣說,今後十年之內,中國將會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范周院長沒來得及答完問題,便被告知要趕去機場飛南島造訪梅西大學。要真深談「文化」,恐怕要留下他在奧克蘭煮茗談心數晝夜。通過這極短的交談,最大的收獲可能是以下這一點,那就是我們看到的與想到的,他也看到與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