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電视台兒童脫口秀節目中,一名六齡美童在回答主持人吉米如何償還欠中國巨債的問題時,說了一句﹕「殺光中國人!」聞言後主持人回應﹕「這是有趣的想法!」
節目出街後,在美華社與僑領起初的反應是童言無忌,無須理會。不久却又態度逆轉,升級為在全美多個城市抗議示威。事件以ABC電视台與主持人作出數次道歉,白宮也發出回應告一段落。
脫口秀之類的惡搞節目一向是漫無目的,口沒遮攔,這次闖禍原因何在,就在主持人吉米對「殺光中國人」這句話的態度上,美國華人中一部份同胞也理解「童言無忌」,氣就氣在作為成年人的吉米將「殺光中國人」說成是「有趣」。
不知道在本次抗議行動中参加示威或隔洋聲援的諸位同胞中,究竟有多少人真真正正從頭到尾看過「殺光中國人」節目的原始版本,仔細分析過主持人吉米與孩子們的完整對話,在弄清了全部真相之後才來行動與發聲,還是只聽了「殺光中國人」這句話就火冒三丈起來?
按照老習慣,我先看了「殺光中國人」節目的原始版本與中譯版本,然後搜尋抗議譴責一方的觀點,持不同看法的另一方的觀點,美國公眾、媒體與當事人ABC電视台的觀點,在初步瞭解以上事實與觀點的基礎上,談談個人觀點。
主持人吉米對於「殺光中國人」回應「這是有趣的想法!」是整個事件的導火線。許多在美生活多年的華人都指出「interesting」一語,在美語裡往往表示對奇談怪論不置可否,是一種不贊同對方說法或不感興趣的客套用語。
除了沒有表示贊同,吉米又用「如果我們殺光了中國人,他們不借我們錢怎麼辦?我們是不是應該讓他們活下來?」的反問句表達自己的反諷。
至節目結尾時,吉米又以「This term 'child Roundtable' "Lord of the Flies" version is very interesting,let us eat candy break」作為結語。
小說《蠅王》 ("Lord of the Flies")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戈爾丁的代表作,講述被困在荒島上的兒童如何建立起一個脆弱的文明體系,最終卻由於人類內心的黑暗面導致這個文明體系無可避免地被野蠻與暴力所代替,基梅爾借此暗諷孩子們關於「殺光中國人」的提議表現了人性之惡。
主持人吉米在事後作出道歉之餘,曾試圖向憤怒的抗議者解釋自己在節目中對「殺光中國人」的這一句話,哂梅粗S與暗喻加以否定的真實態度。
可惜的是沒有人愿意傾聽他的話,他所引用《蠅王》這一充滿哲理意味的典故,也沒有被遊行示威者們理解。
由童言引起的眾怒,在美國的當地文化背景與社會氛圍中,本身就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現在選擇搞大,其實大家心知肚明結果并不漂亮,到了最後的盤點,我們又得到了甚麼?在華人人口佔百份之幾處於少數的情勢下,我們的任何抗議與爭取,必須有明晰的理念,正確的訴求與準確的目標。
在個人旅居海外的長期生活里,作為一個華社各項活動的參與者以及媒體人,親身經歷與所見所聞的先僑乘椁渡海漂泊異鄉之血淚歷史,海外華人稚⒆闱蟀l展之辛酸維艱,所受之歧視、排擠之傷痛屈辱,可謂刻骨銘心,畢生難忘。為此自己也在稚嗨褜べY料,整理僑史,在天災人禍毁我華人家園事業之際,老蛙与同胞們相濡以沫患難與共。當華社受到種族歧視與罪案傷害,我們早已懂得團結,集眾人之財力與智慧,哂卯數胤伞⒚襟w、各善待我華裔之友好族裔諸般力量,予以抗衡與爭取!
凝聚僑心只是第一步,爭取當地民心才更重要。發動華人採取抗議者身負重任,首先要判斷抗議的訴求宗旨是否正確無誤,然後才是抗爭行動之策略、節奏與收放的掌控。這里面如果摻有任何個人的私心、外界勢力的介入、民族或民粹的狂熱、政治的圖郑伎赡軐е抡麄行動的變調与失焦,最終得不到當地民眾与社會的同情与支持,甚至引起反感与質疑。
我們的僑領与社團,要做的不僅是發動示威或為祖籍國慶祝國慶,最重要的是要推動僑居地全體華人视僑居國為家,樹立公民意識,知法守法,學習與尊重本地文化,融入社會,投入社區活動,只有這樣華人才能真正安居樂業,才能真正彰顯中華民族榮光,才是真正的愛國。
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企圖在僑居地輸出原居地價值觀,將公民維權行動當作向當地政府、社會炫示力量与之對立對抗的鬥爭,而不是對自身合法權益依法據理地去爭取。其後果必然是華人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在各個領域里受到冷眼與排斥,一旦當地發生動亂,華人必成眾矢之的。類似慘案遠可溯印尼排華,近可追斐濟、所羅門、湯加、巴布新幾內亚等地排華事件。老蛙本人及一些朋友對於動亂是有切身體會的。
事關華人合法權益不能忍声吞氣逆來順受,該争就争,不可不争,但究竟是「斗争」還是「爭取」?!都是一個「争」字,成敗區別往往就在「斗争」還是「爭取」這一點上。我們要警惕不負責任的制造華社與本地對立仇視的言行,以所謂「愛國」、「中華民族」煽情鼓動,這種言行恰如北宋學者陳希夷在《心相篇》中所說的﹕「開口說輕生,臨大節決然規避。」平時「為國獻身、為朋友獻身」的豪言壯語不離口,這樣的人在大事關頭、大節時刻,一定會逃之夭夭,因為他們的過激言行从一開始就沒有顧及后果。
雖然全球海外華人逾五千萬,但綜觀各國僑情,華社普遍的分裂、渙散与內鬥是普遍現象,孫中山哀嘆的「一盤散沙」至今仍是散沙一盤,只要看看各國的華人社團有多少便可見一斑。在華社人口逐步增多經濟實力与社会地位提升的有利條件下,海外華人更應探討在僑居地生存發展的正確之道,以本地思維應對本地環境,不要以為自己永遠是亚流,或甘居亚流,
涓涓之流,僅發潺潺之聲,只有泛泛之海,方能掀起巨浪驚濤,想成為主流海洋的一部份,我們自己必須先成為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