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 > 扭转乾坤

虎丘上的袁宏道

作者: 南太井蛙    人气: 2842    日期: 2014/7/3


    四百多年前,袁宏道(字中郎)到蘇州,至虎丘賞月。「游人往來,紛錯如織」,「布席之初,唱者千百」,至夜深月影橫斜,始得「一夫登場,四座屏息」,其唱聲响徹雲際,盡鳥為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泣。」

    袁宏道聽完歌又賞「飛巖如削」的劍泉,文昌閣与荒廢了的平遠堂。他二十七歲上出任縣令,两年內六登虎丘山。每次來到山頂,唱歌的人聽到縣官大人駕到,全都躲藏起來。當時袁宏道就嗟嘆「烏紗之橫,皂隸之俗」,立誓他日去官,一定再來山頂聽曲,并請明月作證。

    如今他辭去官職,舊地重遊,不禁仰問虎丘之月,可記得當年之誓言。

    此文絕好,說她絕好可是文字,更是文字後面的孤高情懐。

    袁宏道少有雋才,四歲能對,青年登第,中榜進士。一生中三度辭官,第一次辭去吳縣縣令,貸得百金,以為家用,自己却去作了閑雲野鶴,游覽四方,寫下蘇杭遊記數篇佳作。

  把錢花光了之後,再度為官,未幾再辭,三十三歲上回鄉置地三百畝,築堤圍繞,種柳萬株,取名「柳浪」,從此在一片葱翠柳浪圍繞中潜心讀書,吟詩作賦,與僧人坐談經法。如是過了六年神仙般快活的日子,袁宏道迫於父命與生計三度出仕,為官四載,最後一次辭官歸隱,遂病逝家中。

    虎丘之上的袁宏道賞罷明月,回家後寫了一篇《虎丘記》,此文信口而出,信口而談,袁宏道做人同寫文章一樣不拘俗套,筆墨酣濃之際,攸地一筆宕開,辟出更高境界。

    多年前曾經游過蘇杭,住在四舅臨水的老屋里,他領著我上虎丘,到過四百年前袁宏道坐待月出的生公石,當時自己尚年輕,宛若暴風雨過後驚惶的一隻雛燕,僅有朦朧的理想追求和粗淺的学識,完全未能領會袁宏道內心的感悟,更體會不到他清曠高遠的情操。

    我幾乎沒有留意傾聽在蘇州住了半個世紀的舅舅,對袁宏道詩文的精彩點評,也沒有嘗試去瞭解這位飽讀詩書歷盡滄桑的長輩,對文學、人生和命運的真知灼見。正如我當時讀《虎丘記》只感覺到中國文字的美,却看不見中國文人的風骨一樣。

    人生路上行行止止,好像才年輕,瞬間已古稀。越來越覺得活著要在人世安詳,入情入理,方是幸福。這所謂的安詳,一如仕女的音容,須祛去艷冶濃媚,山容水意盡在素顏之中,才可稱得上是實實在在的安詳。

    随着卸下生活的重荷,擺脫世事的羈絆,遠離名利的紛擾,人心必須先要有靈,尓後才能耳聰目明,眼光越來越銳利,視野越來越開闊,感情越來越豐富,思維越來越敏捷。才能像虎丘上的宏道,柳浪里的中郎,物我两忘,萬事皆空,到了「好鳥枝頭亦朋友, 落花水面皆文章」的境界,看破了塵俗,也就是爐火純青的「安詳」了。

     人生同文章一樣,都是不斷的磨礪与淬煉,去除污垢雜質,留下絕佳的精華,經得住歷史長河的蕩滌,時間风雨的侵蝕。

  紙如池荷,筆如菡莒,讓文字蘸上清晨的露珠,折射出太陽的亮光,渲染自然的色彩,返照人間的萬象,可能永遠只是一種期許。

  但是,難道不正是這一種期許,賦予我們生存与奮鬥的意義嗎?■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農場里的公園
下一篇:你是哪一「代」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