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大事了!」在港的親人發來微信,講述當晚佔中行動里警方噴胡椒霧、放催淚彈,數萬民眾驚呼狂喊,佔中演變成佔港……年輕的小外甥提起相機跑去銅鑼灣現場實拍,三十多度高溫,烈日之後是雷雨,他說那些馬路上的年輕人,經過幾十個小時的抗爭,身上都有了一股味道,看上去又倦又累。有的還帶着課本与作業,撑着一把傘,坐在路邊温功課。許冠傑的首本名曲《學生哥》里的歌詞﹕「學生哥,你溫功課,咪淨係掛住拍拖。」可以改改,唱成「學生哥,你溫功課,咪淨係掛住佔中」了。有位眼鏡老太也走上街頭,還接受媒體訪問,大聲疾呼:「無懼抗爭!派坦克車來,我第一個擋。」
凡事都有一個原因,這些香港人在反甚麼?
大概是两個要求:梁振英下臺,取消人大普選方案,實行真正普選。
特首普選,看似一人一票,其實是由選委會決定提名,從他提出的候選人里再由港人票選。
即使這樣,人大普選方案還作了收緊,提名門檻從二零一二年的標準提高了四倍。依照上一屆選舉標準,選委會提名的候選人,需有選委會八分之一內部成員同意,方可參選。而二零一七年的特首選舉,則必須由選委會過半成員同意,才可交由人民票選。
此外,以往的特首參選人數量沒有限制,可以十個八個甚至更多,但下一屆起,參選人至多三位。
一位筆名「九龍皇帝」的作者,提出一個生動而貼切的譬喻,現在香港宣告的二零一七年的普選方案,就像餐廳老板給你三個選擇﹕
一,牛肉雞蛋飯,
二,雞蛋牛肉飯,
三,牛肉、雞蛋和飯。
這樣的選舉,表面上看似乎你有進行一次選擇的機會,實際上最後你必須也只能吃下牛肉、雞蛋和飯。
至少有一部份香港人不滿意這種假普選,提出要商討和修改,如果對話沒有結果,就發動佔中抗爭。
人大普選方案是中央拍了板的,如果修改或取消,意味著在民眾抗爭面前讓步,為民主開方便之門,受影響的恐怕是整個大陸,屆時中國民眾都象「亞洲週刊」主筆丘宏達那樣反問一句﹕「香港行,為何大陸不行?」那才是大麻煩。
梁振英一時也很難下臺,一般說法是「引咎辭職」,他若「引咎」,按照他「扯綫公仔」的角色,引的也是中央港澳政策的咎。只有到了事態不可收拾之時,梁特首才會丟官。
還是董建華聰明,他不「引咎」,只是托病,就提早全身而退了。
細想之下,抗爭港人的要求,很難滿足,長期佔港,終非久計。許多媒體與學者正在探討香港事件將以哪一種形式收場。
最理想者,莫過於中央對香港普選方案重作斟酌,展開對話討論,而抗爭者見好就收,和平離去,恢復正常秩序。中港雙贏,官民同喜,因此而創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二零一四」模式。
其次就是「拖」,雙方互不讓步,糾纏、僵持,「拖」不起的是佔港抗爭的參與者,由於參與者中只有一部份是出於理念而進行抗爭的,而大部份民眾是出於對警方暴力執法的反感臨時加入抗爭,他們總是要上班、要上課,而來自社會各階層及家庭的壓力与反對亦將日增,可以預见,即使組織者不作出結束行動的決定,堅持者將越來越少。
長此一拖,餘下的少數抗爭者將可能以更激烈的抗争形式,表達訴求,造成更大輿論影響。
最後的一個可能是「一九八九」模式,這種可能被一致認為微乎其微。
由於香港問題被置於在中國政治框架內考量處理,最終結果就顯得很難預測与估計。
香港人之中也有不贊成佔中,支持梁振英的,同是香港人,存在多元的觀點与立場很正常。允許人們持有与表達多元的觀點与立場,才是最重要的,壓制任何一方都不應該。
與發生在歐美國家的青年、學生騷亂相比,那些蒙面人燒車擲石,砸店搶掠,自制燃燒彈與軍警激戰的場面,會使人覺得香港人的所謂抗爭實在是太平靜温和了。警方的反應要视行動是否涉及暴力而決定是否升級,香港警察用胡椒噴霧和催淚瓦斯,對付手無寸鐵的市民學生,是激化事件的直接原因。
失望無助的港人,在那煙霧彌漫的深夜,發出心底的悲嗚与怒吼,不是生活在這個奇特的城市的人,可能永遠無法理解港人的感受與訴求。
他們在中英兩個古老國家歷史恩怨交織下,經歷了百年英式殖民统治,形成了兼具中西色彩而又極富國際性的獨特文化,香港曾經是遠東的卡薩布蘭加,冒險家樂園,成為國際金融商貿中心和購物天堂之後,她被视為一顆東方明珠。中英在主權回歸時鄭重承諾一國兩制,核心思想是保持這一顆明珠從女王皇冠上摘下,交到中國手中永不褪色,因為中國領導人也意識到,任何令這顆明珠黯淡無光的東西,只能是繁榮安定的終結,動亂的伊始。
香港的親人告訴我,他們一夜無眠,因為深愛的美麗香港變成這樣,眼見所發生的事而心碎。
我回答說,紐西蘭時區比香港早五個鐘,從某種意義講,我們是在為將要發生的事而無眠。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