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味
于聚义
每年一到腊月二十三,一个个村庄,一座座城市都是沸腾的,到处都散发着过年的气味。可今年不同,我第一次在新西兰过年,亲朋好友都在万里之遥的中国,身边感到了无聊与孤单,年味儿也离我远去了,心情就像五味杂陈,单单少了那种独特的年味儿。我失落,我迷茫,就像站住陌生的十字路口,一下子不知了去向。
好在有Birkenhead图书馆华人管理员张女士热情的邀请,我与书法家吴先生、蒋先生、王先生一起,为朋友们书写春联,了却了我的惆怅。一进图书馆,各式各样有关春节的字画,让人的神经一下子兴奋起来,仿佛又闻到了那种特有的年味儿。几位书法家挥毫泼墨,几十幅春联很快就被人取走一空。一位洋人老太太非常喜欢中国的春联,她专门收藏了我写的一幅“爆竹兩三聲人間是歲,梅花四五點天下皆春”的春联,张女士耐心的翻译了这幅春联的含义,老太太一边认真听着,一边高兴的点着头。图书馆的活动刚结束,我又收到一封来自Glenfield图书馆May Chen女士的邮件:“于先生請有空參加明天早上Glenfield圖書館的讀書會。”
据社区发放的信息卡提供的信息,奥克兰社区周周有聚会,天天有联谊。新西兰的年庆不是腊月二十三,而是腊月十九就启动了,并且丰富多彩,一直延续到大年二十九才结束。中华民族的传统春节,现在越来越受到友好国家的认可与重视,大有与西方的圣诞节相媲美之势,这使我非常的欣慰。
主持读书会的May Chen女士是位台湾人,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十分用心。她说“今天读书会的主题是,分享大家过年的不同风俗。每位给五分钟时间,请把你所在地过年最感人的特点分享给大家,然后,请于先生为大家总结。”来的人太多,会议室都坐不下了,好几位朋友只好站在走廊上。
打头炮的是一位来自北京的老先生,他绘声绘色的把北京过年各家各户都要大扫除、炸麻花,大年三十包饺子,初一拜年、逛庙会等等,像准备过大年的吃货似的,一五一十倒了出来;紧接着一位来自广东的女士告诉大家,南方人过年不像北方那么准备一大堆吃货,而是以年糕、发糕、鱼肉、汤圆为主,辅以花市、灯会,舞龙、耍狮好不热闹,一家人坐在一起,团团圆圆过大年;然后是一位陕西先生,他以五千年历史文明的薪火相传,以黄河九曲十八弯象征中华龙,介绍了西北传统过大年:蒸花馍、擀长面、包扁食儿、剪窗花、贴春联、踩高翘、走旱船,耍社火等等这些更富特色的年庆活动;来自上海的一位先生,把东部沿海人过年做汤圆吃年糕,鸡鸭鱼肉样样要,全家都逛城隍庙,用形象的肢体语言介绍一番;出生在台湾的刘女士说,每到年三十,除了准备各种吃货之外,台湾人都要面朝北方祭祖,让子子孙孙知道自己的血脉和根系所在;印尼华人林先生哽咽着回忆了当年印尼排华那个年月,华人关起门来仍然要过大年的情景,打动了所有在场的人。此外,还有黑龙江人、天津人、山东人、福建人、甘肃人、山西人、台湾人、新疆人、江苏人、河南人。浙江人、湖南人、广西人、河北人、香港人、辽宁人、马来华人、湖北人、四川人等,大家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从国内到海外,36名朋友欢聚一堂,畅谈了各地过年、守岁不同的风俗、不同的年夜饭、不同的年文化。讲到有趣的时候,引得哄堂大笑,甚至还爆以热烈的掌声。
轮到我发言,我说我喜欢人们穿着新衣的气味,爆竹飞上天的气味,贴春联的气味,每家每户飘出来美食的气味,相互拜年问好的气味,守岁的气味,给小孩压岁钱的气味等等,逗得大家笑声不断。我还告诉大家,在刚刚有过年气氛的时候,我就喜欢到处走走,看人们在树上张灯结彩,在店门口挂灯笼,红彤彤的装满喜气,挂的人额头沁出了汗珠,但仍然是神采飞扬的,看的人围成一圈,喜气洋洋地指指点点。在故乡才能真正嗅到包饺子的气味,红烧肉的气味,炸年糕的气味,老烧鱼的气味,门口一地洁白大雪上洒落的鞭炮和爆竹散发的硝烟的气味……你会泪流满面地拥抱这种年味,就像在没进门前,你早已在心底里伸出双手拥抱了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
原计划一个半小时的读书会,却延长到两个多小时,Glenfield图书馆和May Chen女士,把他们准备好的蛋糕、奶酪条、饼干,汤圆等点心,作为丰盛的午餐,分享给每位参与者,预祝天下华人一家亲,团团圆圆过一个很有意义的马年春节!
奥克兰社区的年味是多么的醉人啊!
2014年1月21日于奥克兰市北岸
Power by YOZOSO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