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朝贞观645年的某一天,长安街头的百姓忽然间骚动起来,大家兴奋地奔走相告:玄奘法师取了真经回来啦!官员们也连忙安排下属,生怕有些借机闹事的出来,读书人更是额手相庆,呼朋唤友:这下我们有救啦!真经来啦!连买菜的都丢下沉重的担子跑到未央宫附近去看玄奘法师的真容。唯一有点沮丧的是一帮来自日本的遣唐使:没真经我们还追不上呢,这有了真经我们大和民族还能振兴不?
确实是,玄奘从印度一共带回657部经书!可谓卷卷都是佛教的经典典籍。这可真是个不小的壮举,连正在洛阳行宫的唐太宗都惊动了,派人招呼玄奘到洛阳来见。以下是大致的对话(豫版):
太宗:内个啥,嫩干滴不赖!
玄奘:皇上圣明!
太宗:当年西去咋不跟俺说一声儿呢?俺至少出个赞助费啥的。
玄奘:内个啥,当年说了,说了好多遍嘞,皇上太忙,木听见吧?
太宗:咳咳,内个啥,嫩这是非法出境啊,不过以前滴事就不提咧,以后嫩就跟俺混吧!
事实上,太宗压根儿也没想让玄奘去取什么经,所谓御弟什么的都是书里扯淡,太宗正忙着打仗呢。即便玄奘在国际上载誉归来,太宗也只是想委以政务,并没有传播佛法的意思,这一点玄奘是清楚的,因此他提了几次去少林寺隐居起来专职翻译,太宗未允。
不管咋说,佛教终于在中土兴盛起来了,不过问题就来了,不是说取到了“真经”吗?为啥老百姓还是水深火热,咱的生活仍旧如此艰辛?难道跟童话故事里的结局一样:从此王子和公主就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了吗?然后呢?没有然后!
经,是好经;和尚,是好和尚;皇帝,也是千古一帝,可我们照旧多灾多难!
多少年来,人们盛颂唐玄奘毅力顽强,创造了人类文明传播史上的奇迹,将之作为万世之楷模,代代相颂。几乎大家都认为,只要有决心,有毅力,肯吃苦,就一定能成功,乃至拯救世界,可我们看到的是如同《葵花宝典》般吊诡的结局:即便自宫,未必成功!卧槽,这未免太令人绝望了,我们到底应该咋办?
这样宏大的问题一定是没有答案的,正如现代社会玩儿得比较好的国家大都是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基督教徒笑了,但是注定推不出一个结论,就是基督教能拯救世界。佛教在中国也几度兴盛几度沉浮,与权力纠缠又分割,兴废数度,可见即便是真经,也仅是(可能是)一方良药,而非包治百病的万能方。事实上,中国从来都不缺少这些药方,与更加进步的文明相比,中国一直缺少的是一种方法,那就是选择!
没错!选择永远比努力重要!在你准备好用吃苦,用努力,用牺牲去做某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先主动做好选择,你要确认,自己做的是正确的事情!
努力,可以在你选对了道路后产生积极的作用,但如果压根儿就是一条错误的道路,后果很严重,结论很不堪。
可是在中国的文化中,没有教化人们如何进行正确选择的体系。纵览古今,积存下的所谓智慧都是如何在困境下发挥小聪明,充斥着权谋,博取更大的利益等等,少有教人做出正确选择然后不吝努力去达成的“正方”,久之,众人所关心的不再是何谓对的,而是去关心什么是最有利于自己的。大家希望的,是毕其功于一役,是推倒重建,而非耐心地做好自己分内之事,通过每个人的主动选择去改变一切。都说人间正道是沧桑,可大家都未必喜欢。
在历史的一些关键节点,这样的取舍直接影响到数十甚至上百年的国运,一次选择错误,数代人的灾难!
来新西兰几年,深有体会。记得去年北岸华人被劫,Kiwi的露西挺身而出去制止,虽被袭而无悔;包括在街上出现开车习惯不好的司机,Kiwi一定会有好事者出来指出,其实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但他们认为这关系很大。我很好奇,新西兰怎么这么多好管闲事的呢?我相信这是每个人都在做出主动的选择,选择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我相信正是这种种选择才使得这么小的国家能够一步一个脚印,跻身发达国家之列,因为他们即便不聪明,十个Kiwi加一块儿算算术也不是你我的对手,可他们选择的是正确的路,路对了,成功就是早晚的事儿。换句话说,光有真经是没用的,需要的是每个人的身体力行。
想到这些,深觉汗颜。终于明白,这人生大道,在于每次选择,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关注天舒
扫描并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