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帝崗與聖彼得大教堂
在意大利有一個「國中國」,就是教廷梵帝崗(Stato della Cittadel Vaticano), 它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是一個位於羅馬北方的Marlo山與南方的Gianicolo山丘下的獨立小國,也是世界上八億多天主教徒的思想及行政中心。面積只有四十四公頃,人口約一千人左右。這個國家自己發行貨幣、郵票、報紙,並擁有自己的郵局、印刷廠、天文臺及發電場。梵帝崗電臺,每日兩次以三十二種語言,向全世界廣播,也派遣大使到世界各國。梵帝崗建築物的本身是屬於文藝復興式的建築,它包括聖彼得大教堂,梵帝缸博物管與Sistina禮拜堂等地,因此凡是到羅馬來的觀光客,無論是不是天主教徒,都會到這個小國來訪問,到這個國家無論有沒有邦交,都無須簽證。
聖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是一座文藝復興式的建築。聖彼得是指耶穌十二個門徒中的彼得,基督教在其初期常遭受鎮壓,他是第一位致力宏揚基督教的使徒,晚年在羅馬遭受迫害。基督教一直到西元三一三年,才被君士坦丁大帝承認其為合法宗教。西元三二六年,君士坦丁大帝在聖彼得的墓地上,建造了最初的聖彼得禮拜堂。同年十一月十八日,由教宗Sixtus開始建造聖彼得禮拜堂,終於在西元三四九年完成。到了西元三八0年,羅馬皇帝Theodosias大帝,定基督教為羅馬國教。但狄奧多西大帝死後,羅馬帝國分為東羅馬帝國與西羅馬帝國。
西元一0五四年,連基督教會也分裂成希臘正教和羅馬教會。西元一三0九年,教宗遷移至法國的Avignon,直到一四一七年才返回了羅馬,在這段時間,羅馬教會衰弊不振。以前教宗是住在Laterano,重回羅馬後才決定居住在梵蒂岡。到了西元一四五二年,因原建築老舊不堪,教宗Nicolaus五世便計劃改建,但他不久之後即去逝。直到西元一五0四年,教宗Tulius二世才再度展開改建的計劃。並決定將其改建為最大的教堂。一五0六年,最初是委託文藝復興時期的名建築師Donato Bramante設計,但他著手不久,即告去世。遂由文藝復興時期三大天才之一的拉斐爾接手。當Donato Bramante在設計這個新的中樞式的大教堂時,就面臨著幾個問題;其一是聖彼得的陵墓在高壇之前,因此必須建在圓頂之下,才能成為教堂的中心點;其二,義大利自古以來,就沒有造過像聖彼得教堂這樣宏偉的建築。
拉斐爾接手後便修改原計畫,不料拉斐爾旋又死亡,工程進展無多。後來才由米開蘭基羅主持,再次修改計畫,因為Donato Bramante原先所設計的,用來支撐圓頂的支柱,是無法承擔所有重量的。以致使得工程進行的非常的緩慢。這個問題一直到米開朗基羅在一五四七年接管以後才獲得解決。米開蘭基羅死後,陸續由Povta、Domenico、Fontana等優異的建築家們,忠實地繼承米開蘭基羅的設計建造。後來並由Maderna延長門廊,完成正面的建築,由Bernini完成內部裝潢及聖彼得廣場,總之聖彼得大教堂大約花了一百年的時間來建造。實際上,從計畫訂立之後到完工,大約經過了兩百年的漫長歲月,所以教堂的建築,是文藝復興式和巴洛克式的混合建築。西元一六二六年十一月十八日,聖彼得大教堂,由教宗Urbanus八世奉獻給神。西元一九五0年,聖彼得大教堂中的主祭壇下發現了聖彼得的遺體,更加確實了聖彼得教堂由來的傳說。
聖彼得大教堂,大多是根據米開朗基羅的設計建造,外表的面部全部以大理石裝飾,包括十一個小禮拜堂和四十五個祭壇。教堂的中心是教宗的祭壇,兩旁走道有七十六公尺長,其上則是米開朗基羅所建造的巨形圓頂。值得一提的是圓頂的內部有五三七級的樓梯,可通往最高處,教堂最裡面的中心位置是一座造型華麗的聖體傘,建於一六二四年,這也是宗教的祭壇所在,就建於聖彼得墓穴的上方。整個教堂的面積共計一五一六O平方公尺;長一八七公尺,連門面穿堂一併計算,共長二一一點五公尺。連穹窿上端的十字架在內,總高一三二點五公尺,直徑四十二公尺。聖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長方形的教堂,這棟建築呈現出一個十字架的結構,造型是非常傳統而神聖的。聖彼得教堂不僅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建築聖殿,它所擁有數百件的藝術瑰寶,更被視為無價的資產。
聖彼得大教堂入口大階梯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巨像,左為聖彼得,右為聖保羅。在正面的上排則有其他十位使徒的立像。大門共有五處入口。進入後往橫的Portico長門廊後另有五扇大門。中央的大門叫「青銅門」(Bronze Door),門上有Fivarete花了十三年完成的浮雕作品,是頌揚聖彼得的殉教。左端的大門,每二十五年由教宗打開一次,此門稱為「神聖的入口」(Porta Santa) ,門廊深處有君士坦丁大帝的禮拜堂,內有君士坦丁大帝的騎馬像。由正殿進入側廊在Pius八世雕像的柱子間,有通往聖具室的入口。內部分成三個房間,收藏著教宗所用的三重冠帽,紅色聖袍和鑲有一三0顆鑽石的聖史督華杯,以及在特殊場合才使用的由米開朗基羅的所製作的燭臺。
米開朗基的大理石作品「聖殤」(Pieta)就放在右側內堂走廊的第一座教堂內,這是米開朗基羅二十五歲時的作品,時間是在一四九九年。Pieta就是含悲的聖母由十字架抱下基督遺體的悲慟表情。這是米開朗基羅唯一簽名的作品,足見他對此一作品深具信心。此像位於祭壇內很高的位置,不料西元一九七二年,聖母手的部份,遭到破壞,現雖已修復,但自此以後,此像就用玻璃保護著,不許任何人觸摸。
後方的玻璃則描繪出羅馬以往遭攻擊的情景。內堂走廊的盡頭是一座聖彼得雕像。自一八五七年庇護九世(Pius IX)允許;持續做完五十天的告解者,可以親吻雕像的右腳之後,聖彼得的右腳就被成千上萬的人親吻過。而由Bernini設計的聖體傘係為建造之時的教宗烏爾班八世所設,其上以Barberini家族的蜜蜂標誌裝飾。後方則有Guglielmo della Porta的保祿三世之墓。
在參觀時,有些地方是不願參觀者拍照的,因此有許多神職人員在旁勸阻,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大眾還是照樣不停的照,並且也沒按規舉,拼命的去爭吻聖彼得的腳或去撫摸他,以為如此便可以獲得祝福。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參觀一趟梵帝崗大約需要四小時以上,其中還要聽解說人員的講解。出了聖彼得大教堂後,在大門的左、右邊可以看到教宗的護衛,護衛穿的制服顏色很鮮豔,是由米開朗基羅設計的,是斜文的花樣,就好像故事書中所畫的一樣,基於傳統,這些護衛多半是瑞士人,也就是所謂的瑞士傭兵。參觀聖彼得大教堂要事先注意到;如果是碰到有彌撒時,是不對外開放給觀光客參觀的。
在前往聖彼得大教堂的途中,經過臺伯河畔時,有一座「聖安傑羅城堡」(Castel Sant' Angelo),Sant' Angelo是「聖天使」的意思。傳說在西元五九0年時,羅馬流行一種傳染病,死了很多人,當時的教宗在做完彌撒後,經過此地,突然見到一個拿著寶劍的天使,自此以後,瘟疫沒有了。從那時以後,這座城堡便被稱為「聖安傑羅城堡」。城堡直徑有六十四公尺,非常龐大,中世紀以來,都當作是教宗接待的宮廷,後來也當作監獄用。
我向來不願意浪費太多的時間在吃的方面。在意大利,麵食(Pasta Asciutta)是很普通的,我最愛吃麵食,但是對於意大利的麵食我卻敬謝不敏。我還是比較喜歡我們中國人的麵食。麵點意大利人稱為Farinacei,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家所說的意大利通心麵Spaghetti。麵食的原產地應該是我們中國,但據說在馬可波羅到中國之前,意大利人就有麵食餐點了。意大利通心麵的主產地是在拿波里。也有人說通心麵以拿波里的水來煮最好吃。通心麵煮的既硬且熟的作法叫Al Dento,在意大利,通心麵的種類多得簡直說不清楚,但我心中想的吃還是美吟替我做的雪裡紅下麵,或者是回飯店去泡「康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