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 > 以文会友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老街畅想

作者: 大朝    人气: 7284    日期: 2020/6/21


老街畅想


文/大朝(优秀奖获得者)



       石门有两条老街。一条叫南大街,另一条叫大桥街,两条街都是青条石铺设。据说有了石门,便有了这两条老街。算算,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那被磨的光溜溜的青条石路,犹如历尽苍桑的岁月老人,见证了石门的诞生与发展。


        据记载,那青条石路面修建于1919年。当年,石门每户商户集资10~20银元不等,自南大街、大桥街始,铺设青条石路面。后又铺修了毗邻贯通的五一街、民族街、中山路东段等街道,将石门商业区的路面等级提升到当时的高级。铺路的青条石,很敦实。长约二尺许,宽约一尺有余,厚约四寸左右。长年累月的人畜踩踏,日晒雨淋的雕琢,青石已起伏不平。然而,脚踏上去,仍能感受到青石的厚重坚实。


        这两条老街地势较低。商家为确保店铺的安全,将店铺的地基垫起来,形成了店面髙,路面低的基本建筑格局。于是商家从便道路面起,修二、三级,多则五、六级青石台阶,通往店铺。街道两傍,那拾级而上的店铺,排列开来,延展过去,看上去很有气势。店铺建筑风格多样,中西兼具。基石之上,一色青砖到顶,与青条石路交相辉映,髙雅、朴质。


        我家是1961年搬到南大街的,住在石门交电批发部的二楼。那是南大街上典型的商住两用院落。座落在南大街南头,坐西朝东,邻近中山路。临街的门脸是二层楼,一楼是门市、办公室,二楼安置职员和家眷。从街面拾级而上,大约四、五级青石阶,是正门。大门不大,很精制。铁包皮,镶门钉,狮头扣手,黒漆漆就。门洞很窄、很深。西进南出,进得院内,别有洞天。三面平房,房顶与相邻建筑间修有六尺高的防火墙,与临街的二层楼,合围成“铁桶”似的长方院落。


        院子最北头,极不显眼处的老旧木楼梯通往二楼。楼上,雨廊长而阔。东面是房间。西边,八垛青砖廊柱,落坐在半人高的雨廊围墙上。


        我家住在雨廊最南头。那间房子足足有25平米。东面临街,凭窗可览南大街繁华的街景。那时,家里没有什么像样儿的家具。只有一个盛衣服、被子的座柜,一张吃饭用的地桌和几只小板凳,那是母亲自己从休门集上一件一件地淘来的。剩下,就是几张半新不旧的床板,几条支床用的长条板凳。记得好象支床的板凳还少一条,支床时需借助那座柜的一边才行。几张床板环屋靠墙支架起来,就是一个家。简单、幸福、温暖。屋子是方砖墁地,平坦如坻。室内除了那几张床,几乎看不到他物。很空荡,但充满快乐。那时,全家人都在吃食堂。父亲在机关食堂,母亲和我们几个孩子在街道食堂。家里吃饭的家伙式,都闲置在雨廊边。


       我的床在南墙的西头,正对着屋门和雨廊。跨过室内西墙窗户,便可到平房屋顶。每天清晨,我便跳窗过去,在宽敞的屋顶上背诵课文,“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每当这时,母亲的脸上都会露出灿烂的笑容。我确信,小时的记忆是永久的。因为,那时背过的课文,至今仍能烂熟于胸。那会儿放学回家,没有课业压身,很放松。读书、学画,清享课余时光。闲暇,也会双臂交叉,搭在临街窗台上,看街上人来人往,物是人非。任其渐入心境。


        石门铁路的肇兴,加速了当地的发展。吸引了山西一大批能工巧匠,他们为石门的建设带来勃勃生机。同时,也为南大街、大桥街的商业建筑带来了山西民居的庄重、典雅,欧陆建筑的精致、气派。南大街老五交化大楼、大桥街口正太饭店就是典型的欧式建筑,青砖墙、圆拱门、罗马柱。


        清末民初,南大街已是一派繁盛。随着多年的发展、完善,这一带逐渐成为石门的商贸中心。聚集了众多名店、老店。


        大桥街紧临老火车站。凭借四通八达的交通,和源源不断的商客、旅客,发展成为石门著名的商业街。


        20世纪第一个十年,交通银行石门支行设立,初设原址在大桥街上。为石门银行创立之始。


        十年后,中国银行石门支行在南大街开业。


        1928年, 石门第一家绸缎庄华兴厚号(1945年,日本投降后,更名蚨纶绸缎庄)在大桥街开业。之后,同益祥、永纶、庆顺和、三益成等47家绸缎布匹商号(当时石门共74家),相继在这条街上开张,形成了规模化的商业经营格局。仅此一业,可窥当年南大街、大桥街商贸繁荣景象。


        座落在南大街、大桥街交叉口西南角的中华永信楼,是石门有名的建筑之一。砖木建造,结构精美,造型古朴。永信楼分南楼、北楼,各设两层。两楼间由两棑厢房衔接,系天井式院落。1914年,清廷御厨张海亭投资,兴建了中华永信楼饭庄。善作宫廷风味、满汉全席、高档海味。是石门近代最有名的饭店。当时有“夜晚赴宴不见星,白天赴宴需备灯”的说法,意思是说,晚上赴宴天亮方散,白天赴宴至晚才归。其鼎盛之况尽在言中。日军侵占石门后,名厨纷纷逃离,南下谋生,中华永信楼闭门歇业。几年后,建中华饭庄。石门解放后,市总工会接管饭庄,更名新中华饭庄。投资将饭庄修善一新,补充了一批南、北名厨,在保留原风味的基础上,创出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菜肴,备受欢迎。1956年,更名国营第二饭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华饭庄历经了扩建、停建、被占用、再更名、改行、复业等一系列变动。1982年,中华饭庄恢复老字号大小。饭庄被列为甲级菜馆和涉外饭店,接待来自八方的国内外宾朋。可以这样说,中华永信楼饭庄的兴衰变迁,是石门,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变迁的缩影 。它昭示出一条真理:国家弱,则商号衰;国家强,则商号兴。


        我家在南大街居住了近三年。三年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可能只是一瞬。然而,对于一个少年的成长,则是一段切肤的濡染和熏陶。在那,我完成了人生从儿童到少年的优美转身。从一所普通小学,考入省重点中学——石门一中。


      老街给了我太多太多。老街的坦然,老街的包容,哺育了我,教我成长。老街的深邃,老街的睿智,启迪了我,促我成熟。


        如今,老街已然在旧城改造中荡然无存。但老街的风情已植入心田,老街的文化已浸透灵性。成为我永恒不变的记忆。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紐西蘭華文作協】星閃鳥安眠,詩韻裹粽香
下一篇:【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隘口小道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