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敏建构“综合逻辑”大厦
(《沈志敏:一位出色的澳华小说家》之一)
何与怀
2016年4月,澳大利亚南溟出版基金收到墨尔本作家沈志敏一部申请赞助书稿:《新的启示——“综合逻辑”大厦的建构》。作为南溟出版基金的一位评委,我当时得以有机会翻阅了一下。但由于该书稿不属文学类,所以后来没有列入评审之中。半年之后,11月1日,沈志敏这部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书名改为《综合逻辑论---人类自组织意识的逻辑生成及其发展》,全书超过四十四万字,四百八十多页。真可谓一部煌煌大著!
关于这部书最初的构思,沈志敏说他把两个问题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一是人类的生理本能是否能够生成转换为认识理解事物的理性化的逻辑意识?二是如何从人类全体和人类个体中所表现出来的既相似而又有差异的智性中来体现这些逻辑意识?他发现,将这两个问题串通后,让他感到眼前豁然开朗,一条“综合逻辑”的路途被开拓而出,一片五彩缤纷的火焰照亮了这条探索的道路。
于是,沈志敏不拘一格地提出了“综合逻辑”是人类认识的源头,也是其它一切形式逻辑的基础,由此大胆地将这一逻辑形式设定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类智性的基本起点、人类创造的开端和人类精神的初始状态。“综合逻辑”是人类具有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的一种自我意识组织系统,这个自我意识组织系统在人类经验活动中、在和事物发生关系时,能够产生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
本书论证和分析了人的“智性”如何产生,而又如何转换到人的逻辑思维中去的。这种逻辑思维的模态就是本书阐述的“综合逻辑”。这种逻辑意识的萌发让前人类踏入人类的境地,它的产生在人类史上促成了人们的物质创造活动,形成了人类的精神意识并推动其发展,构成了人类社会组织的产生。
沈志敏还认为,综合逻辑也是其他所有形式逻辑的基础层面。创设和研究综合逻辑体系,是为了揭示人类自身的思维认识活动,刻画出人们普遍的思维联想活动是如何形成的,采用古代哲人一句话就是:“认识你自己”。也就是认识我们自己。通过这些画面的揭示和观察,可以清楚地表明,在综合逻辑通道的运行中,能够产生无穷无尽的创造意识,这种创造意识当然会对人们的社会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沈志敏的学术“野心”极其巨大。他认为,中国当代社会,其经济发展已走向高潮,但是在人文科学的领域似乎还没有跨出中国古代哲人留下的那些沉重模糊的历史脚印,也没有走出近代和现代西方哲学家给予的较为清晰的经验知识的脚印。当然踩过这些脚印是必需的,就像人们所说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跨出这些脚印却更加难能可贵——也许在跨出那些思想意识区域的时候,探索者不得不承受拖泥带水的沉重的步履。沈志敏为此大胆宣布:“必须有所突破和创新。”他很赞赏比利时科学家伊·普利戈津的那句言语:“我们相信,我们正朝着一种新的自然主义前进。也许我们最终能够把西方的传统(带着它对实验和定量表述的强调)与中国的传统(带着它那自发的、自组织的世界观)结合起来。”(普利戈津,《从混沌到有序》,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5月,第57页。)他希望他这部《综合逻辑论》能成为人类探索途中的一个小小的痕迹。
或者更进一步,沈志敏显然是想达到他这样一种预期设想:他要以这部原创理论性著作试图在当代中国哲学史上创设一个全新的逻辑体系。当你打开了那扇“综合逻辑”殿堂的大门,当你穿行在神秘而又迷人“综合逻辑”通道之中,当你观赏了“言语结构”那幢人类交流行为的构架;当你看完了这本书,当你读懂了这本书,当你走出了“综合逻辑”大厦,当你走下门前壮阔的台阶,清风徐来,突然间你就会有这样的发现和感受——你已经不是原来的你,因为你对人类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那是因为逻辑和思想的力量。
沈志敏《综合逻辑论》主要是从认识论方面论述“综合逻辑”的概念,企图建构起一座新颖的逻辑大厦。这部学术专著的观点当然还需要许多业内专家的多方论证,但作为沈志敏十多年精心钻研和创作的文化成果,是可喜的也是值得珍惜的。我把它称之为“澳华文坛的超文学研究”。在澳华文坛,除沈志敏外,这种研究已有洋洋洒洒煌然大观的论著问世的还有:南京大学退休教授汪应果讨论灵魂和生死奥秘问题的《文化忧思与生死奥秘》;海之涛先生企望综合解释所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生命智能科学理论的《大终极理论》;圣童博士探讨他称之为“神性本体论”哲学客观性及其价值的《神性本体论哲学》。他们的研究都相当奇特有趣,绝对引人入胜,虽然人们不一定认同。这个话题,笔者或者会另文论述。这里只想说一句,他们几位的探讨各不相同。至于沈志敏,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他只热衷于小说创作,完全想不到他对哲学之类的人文社会科学问题作了如此认真而且具有开创意义的探讨。
当然,本文还是集中讨论沈志敏业已引起澳华文坛甚至华文文学世界瞩目的小说创作。
(草于于悉尼封城防疫期间,2020年4月16日定稿。)
照片说明:
1
澳华作家沈志敏
2
《综合逻辑论---人类自组织意识的逻辑生成及其发展》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