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歐洲看藝術:歐洲教堂的彩色玻璃窗
當我們在旅遊的時候,在亞洲可以看到許多的廟宇,在歐洲看到的則是許多的大教堂。這兩種建築物的本身及其裝飾都是極有藝術價值的。由於在我的遊記中經常提到歐洲的藝術,因此在沒有寫「歐洲教堂的彩色玻璃窗」之前,我先把西洋的美術歷史稍微的敘述一下,如此除了可以方便我在遊記中的敘述,亦可協助讀者對我在文中所提的各種藝術的背景有所瞭解。
西洋美術,大致涵蓋:西洋史前的洞窟壁畫術;埃及與兩河流域的概念性造型藝術;包括幾何圖形與繩紋裝飾;古代希臘的寫實主義與古典主義;羅馬的寫實主義與浮雕造形;五到十五世紀的初期基督教藝術;被奉為正教後的基督教藝術;拜占廷的鑲嵌畫;哥德式的造型與寫實主義、彩色玻璃窗、壁畫與工筆畫;回教藝術;十六到十九世紀的文藝復興藝術;巴洛克藝術、洛可可藝術、新古典與浪漫派藝術;二十世紀的印象、後印象派則是現代藝術的源流,而現代藝術的特徵亦可歸為三個類型:抽象性、象徵性與表現性。二十世紀後半逐漸呈現兩極與多樣美感發展的後現代藝術,其繪畫的派流則有;野獸派、立體派、表現主義、未來派、純粹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等。
歐洲最早的藝術,產生於最近一次的冰河時期,那時的人居住在冰雪平原上的簡陋屋子裡,以獵取粗野多毛的猛瑪象來維持生活,他們的藝術精華是繪在西班牙Alamira及法國Lascaux的洞穴牆壁上,這個年代可以追溯到一萬兩千年前及史前時代。這些用木炭、硃石和其它天然顏料描繪的動物畫像,具有驚人的寫實性,其中有些繪畫看起來很像現代藝術。其實有許多現代畫家,也已經採納原始的繪畫技術。這種「獵人風格」的藝術,在歐洲各地都能找到。
到了新石時器時代,畫像就不那麼寫實了,變的較唯簡化,不在與實物一樣的準確。到了青銅器時代,the Celts人所設計的裝璜圖案,也變得高度抽象,錯綜複雜,原始藝術中這種巫術般的象徵手法,後來在埃及人的影響之下,逐漸演化成古希臘文明中的那種豪放、自然的裝飾性藝術。埃及的宗教和政治,決定了埃及藝術的顯著特點,這就是空間的二維性,粗獷的輪廓與僵硬的正面效果,旨在保留事物和人,為來世而存在的相似性。也讓人感受到「好的藝術」與「逼真的藝術」是不一樣的。
一千年的時間,把古代世界與現代世界隔開,這段時間就叫「中世紀」,也叫「黑暗時代」,約在西元五百年到一千年,由西元一千年到一千五百年就叫「盛期的中世紀」。在這個時期,基督教將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的橋樑。因此教堂文明與教堂藝術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在歐洲,有許多的大教堂,其建築的時間有的是幾十年,有的甚至花上了幾百年。因此不管是教堂本身的外觀與結構,甚至是內部的壁畫或裝飾都是藝術的極品。過去我在文中都提到外表的結構與其建築,這次我要稍微提一下,歐洲教堂的彩色玻璃窗。
根據文獻的記載,在第四世紀時,就有教堂使用玻璃窗來做裝飾了,但是一直要到哥德時期這種玻璃窗裝飾藝術才得到完全的體現,另一方面彩色玻璃窗上的繪圖,也可以使一些虔詹蛔R字的農民,看得懂也有機會瞭解更多的宗教故事。
以彩色玻璃窗上面的彩繪為主,既具有裝飾美,其繽紛的光線、色彩使得教堂顯得更加壯麗、神祕,置身其中就像進入彩虹的世界,充滿了奇妙的宗教氣氛。羅馬式教堂建築的窗戶較小,因而有較大的牆面來製作壁畫,哥德式教堂由於窗戶很多,因此可以發展彩色玻璃窗,因此壁畫就較為少見,現舉幾個例子如下;
位於英國約克的約克大教堂,是英國最大,同時也是整個歐洲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大的哥德式教堂,於一二二0年開始興建,一四七0年代才完工。走進約克大教堂,最令人驚歎的就是聖壇後方,東面一整片的彩色玻璃窗,面積相當於一個網球場的大小,是全世界最大的中世紀彩色玻璃窗。東面彩色玻璃窗在一四0五到一四0八年間設計完成,由一百多個圖景組合而成,充分展露中世紀時玻璃染色、切割、組合的絕妙工藝,而以大面積玻璃支持東面牆壁的建築技術,也令人歎為觀止。除了東面彩色玻璃窗外,大門入口上方的西面玻璃窗也是精彩佳作,相較於東面和西面玻璃窗的華麗多彩,教堂北面的「五姊妹窗」(The Five Sisters' Window),是約克大教堂歷史最悠久的玻璃窗,早在一二六0年就以灰、綠兩色的幾何拼裝法設計,也是英國最大的灰色調單色玻璃。
法國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始建於一一六三年,前後歷時四百年才完工,是哥德式教堂的代表,極具精雕細鑿,頗有鬼斧神工之能,尤其是正門三個大拱門上的浮雕,共有千餘人物,非常細緻。巴黎聖母院內部裝璜,嚴謹肅穆,但以彩色玻璃窗的設計最吸引人,其中有長的、有圓的、也有長方型的,但是以其中一個圓形為最好看,它的直徑有九公尺,俗稱「玫瑰玻璃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黎人很怕德國人把它搶走,所以拆下來藏起來了。
位於西提島的聖禮拜堂(St. Chapelle)也是一座以巧奪天工的彩色玻璃窗著名的聖禮拜堂,是法王路易九世用以安置耶穌荊冠之處,在教堂方門楣上即雕刻有捧著耶穌荊冠的天使。雖和聖母院同以玫瑰玻璃窗聞名,但建築風格迥異,內部以鍍金與大理石裝飾,呈現巴洛克風格。樓上禮拜堂的十六扇彩色玻璃窗,代表了一千個以上新約與舊約的宗教故事,包括了聖物移送、耶穌最後晚餐、出埃及記、彌賽亞等等,這些閃爍的玻璃窗,在黃昏時欣賞時因光線照射角度,效果最好。
奧塞爾(Auxerre)是法國中部的一個小城,在古羅馬的時代,這裡是羅馬大道的必經之站,城內高聳者許多教堂的尖塔,尖塔的牆上釀著許多美侖美奐的彩色玻璃窗,十三世紀以來,奧塞爾是歐洲出產彩色玻璃窗的中心之一,一七六八年三月二十一日,在科學史有「牛頓第二」之稱的傅立葉(Jean-Baptiste-Joseph Fourier),就是生在奧塞爾的一個裁縫之家。
即使是沒有到過科隆的人,也很有可能親睹過科隆大教堂的風采,作為全歐洲最高的尖塔,世界第四大教堂,它那高達157,38米的雙尖塔頂在科隆市區以外就遙遙可見。科隆大教堂動工於一二四八年,停停建建,直至一八八0年才終於全部完工,整個工程持續了六百多年。除了高達一五七米的高度之外,整座建築東西長一四四米,南北寬八十六,面積相當於一個足球場。
建築本身全部由磨岩的石塊砌成,於年代的久遠,表面已呈黑色,更顯莊嚴古樸。進入教堂,高達一四三米的中廳空頂令人目炫,堂內陳列的歷史文物和所有的金工、石工、木工都可謂巧奪天工,特別是總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的窗戶,全部裝上了描繪有聖經人物的彩色玻璃窗,在陽光的映射下,五彩繽紛,華美異常,就連信徒到此禮拜所坐的長凳,也全部都用極厚的巨木製成,經過數百年的使用,現已露出發光的木紋。
要瞭解藝術就像要瞭解一個人,一開始,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真正的瞭解,是要等到長期的相處之後,才能得到的。瞭解藝術就和瞭解一個人一樣,在不瞭解之前,就妄下評語是不正確的。因此常聽人說:「不要批評你不瞭解的東西」。
每一件藝術品都有兩個不同的「主題」;一個是主題本身,一個是作品傳達給觀者的情緒與啟示。我們是透過藝術家的雙眼或透過藝術家的視角與情感來看他的作品的,也就是說我們是戴著藝術家的眼鏡來看他的作品的。每一位藝術家都有自己的風格,而他們的風格都是由其「構圖」、「線條」、「透視」、「彩色」等不同的技法來表現的。我們在瞭解了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和其特殊的表現技法之後,就算是不喜歡他的作品,我們也能夠去欣賞了。這與懂得釀酒藝術的人,才能真正的欣賞好酒,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我們在欣賞一幅作品以前,能先瞭解作者的一點生平這對我們是極有幫助的,也可以讓我們瞭解,作者是靠甚麼靈感來創作的,當我們在瞭解梵谷在創作了「麥田烏鴉」這幅作品,就舉槍自殺的這件事情之後,當我們再看這幅作品的時候,其意味就大大的不一樣了。由於歐洲大教堂的壁畫,雕像與彩色玻璃窗的題材,都是取自於聖經,如果是對聖經故事一無瞭解的人,那在欣賞這些作品的時候,就會有一些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