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泊爾觀看印度教的荼毗與血祭
一般印度教的神廟是不公開給非印度教徒參觀的,而且非印度教徒是絕對不可進入的,觀光客最多只能在對面遠遠的山上觀看。在尼泊爾,觀光客邭夂玫脑挘丝梢钥吹接《冉痰摹富钆瘛怪猓有機會看到「荼毗」與「血祭」的儀式。
「荼毗」就是火葬,火葬是印度教的重要儀式,不論任何身份的人,都以能得到火葬為榮。特別是能在Pashupati Nath廟前的Bagmati River上舉行火葬,這也是信徒們的最終的愿望。Bagmati River河的兩岸有一座石橋相連,橋的右邊是給皇室貴族進行火葬的地方,而左邊才可給平民舉行葬禮。尼泊爾人舉行火葬時,是沒有太大的悲傷場面的,因為他們對死亡看得非常的淡然,人死後隨即進行火化然後再將骨灰灑入河中,如此靈魂便能脫離軀殼而進入神界。
位於加德滿都東方五公里的濕婆神廟,並不是以濕婆(Shiva)來命名的,這座廟的名字是PashupatiNath,Pashu是尼泊爾文的動物,Pati指的是保護,Nath則是神,相傳濕婆神當初厭倦了所住的皇宮,為避免其他的神發現它,便更名來到此處,這間廟便是當時濕婆的住所。非印度教徒不得親近的濕婆神廟,在印度教寺廟排行榜中地位相當崇高,建於西元八七九年,歷屆國王皆出資維修,隔著Bagmati River是無法看到廟內的詳細情況的,只看到廟內到處都是猴子群,在寺裡河邊橋上四處跑跳。
因為印度教對性愛、死亡都是相當公開的,因此各種體位的性愛畫面,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刻在廟宇樑柱上,而且在Pashupati Nath寺外還有十一座白色的石造舍利塔,這些舍利塔內供奉的都是象徵男性生殖器官的Lingum。事實上,在尼泊爾,無論位於何處,或大或小的印度廟,都可以看到刻有男女性愛動作的圖像,各式各樣不同的姿勢都有,而且廟門口都有小販兜售這種圖片,但是印刷的並不怎麼好。這是因為尼泊爾的印度教及佛教都受到密宗的影響,對當地人而言,陰陽共修的儀式是人類超越自身,達到神界的一個途徑,因此這樣的圖像無關乎色情,而是神聖的修鍊儀式。在「濕婆」的諸多化身之中,有一個就是專司知識與生殖的,而以男性生殖器Lingum為象徵,濕婆王妃雪克提則是印度教女神之首,在許多神廟中,都置有象徵女性器官的神物,例如石頭表面的一個孔的「雅尼」,就是女性性器官的代表,經常與男性生殖器象徵的Lingum一起出現。
Bagmati River河源頭來自喜瑪拉雅山,尼泊爾人相信喜瑪拉雅山是天堂所在,來自天堂的河水可以幫助凡人消除業障,因此尼泊爾最大和最有名的Arya Ghat火葬場就在廟門口,在河的對岸可以看見信徒抬著白布包裹的屍體從濕婆廟裡出來。印度教徒死亡時,都會在河壇舉行火葬儀式。印度教徒去世後,家人會以黃色或白色絹布包裹屍體,然後放在兩根竹製擔架上,以遊行方式抬到河壇火葬地點。傳統上,將死者抬送到火葬場的任務,應該由家屬擔任,但是現在大部份的人都交給專人處理。在印度,專門處理喪葬事宜的人,都是被視為種姓地位最低的賤民。一般送葬的儀式都非常簡單,但是比較富有的人家,可能會請樂師在前面演奏,浩浩蕩蕩地遊行。
火葬前,死者的長子必須手持油燈繞行遺體三次,剃頭著白衣的死者兒子當場一把就點起火來, 當火葬柴堆被點燃時,死者長子必須將頭髮剃光,只在後腦勺留一小撮,然後到河裡沐浴淨身。二、三小時燒成骨灰後,直接就灑在Bagmati River聖河裡,代表靈魂已經脫離軀殼、得到解脫。
在尼泊爾,常常都可以看到老老少少雙眼之間會有一顆色彩鮮豔的點,像是第三隻眼一般,這就是尼泊爾人所謂的Tika。Tika就是將紅色的朱砂粉和水混成黏稠狀後,以手指塗在神像的頭上,再塗抹於本身額頭上,象徵神明與自己同在。若是遇到婚禮、成年禮、房屋落成等盛大的慶祝活動或祭典時,除了Tika以外,血祭更是慎重的祭典。祭品通常是公的雞、羊或牛,在神明面前當場宰殺之後,提著祭品順時鐘方向繞神廟三圈,再進行Tika的步驟,然後將小黃花與米粒撒在神像上,以加強神與人的溝通。
祭品的數量隨儀式的重要性而增加,大型的血祭會用多達108隻雞、108隻羊、108隻牛為祭品,象徵對神明的崇敬。血祭是當地人非常積極參與及公開的宗教儀式。位於加德滿都市郊的Dakshin Temple,每星期二及星期六的上午都有血祭的儀式,而星期六當天信徒也特別地多,Dakshin Temple前面早就排了一條很長的隊伍。路上則滿是售賣血祭的祭品,步行二十分鐘便可到祭壇,信徒們都是帶著雞、羊作為血祭的祭品,祭師接了祭品只要一刀之下祭品就立即身首異處,然後把鮮血灑在卡莉女神神像的身上,這樣血祭儀式便完成了。
印度教其它的節慶還有Deepavali Light-Up這個傳統的節慶,是為了慶祝Krishna國王戰勝惡魔Narakasura,同時意謂著再生。也是慶祝光明戰勝黑暗,正義戰勝邪惡的節慶。因此也欸稱為印度教的萬燈節。裝飾著璀璨耀眼燈飾的印度寺廟,充滿了熱鬧的樂聲和無限的活力。讓人看得眼花撩亂,此時不僅可以在廟的附近嚐到印度的美味佳餚,女士們還可以嘗試在身上彩繪由指甲花染料製成的紋身圖案henna tattoo,在晚上也可以觀賞到印度傳統的歌舞表演。
印度教豐收節(The Harvest Festival);這個為期四天的慶典充滿了濃厚的熱鬧氣氛。印度廟中,長以鈴、鼓、笛子和貝殼號角聲,來宣告此一歡樂節慶的到來。為了象徵豐收,信徒用新壺煮米直到煮熟為止。此外,寺廟中還舉行一些表演活動,包括米食的準備、祈墩哒b經,及為祭祀神明的蔬菜、甘蔗和香料。之後信徒們將食用這些祭品以代表洗清過去的罪惡。
印度教九宵節(Navarathiri Festival);在九霄節是以歌舞來榮耀三位女神;Dhurga、Lakshmi和Saraswathi。此一節日代表著九夜的意思。將九夜平均分成三等份,每一個女神則掌管三個夜晚。在第十個夜晚時,由一匹華麗銀色馬匹引領的遊行隊伍代表此節慶的圓滿落幕,緊跟隨著的是一群穿著五彩繽紛傳統服飾的信徒。
印度教由於受到種姓階級(Caste)觀念影響,因此尼泊爾社會到現在仍存在著婆羅門(Brahman)、剎帝利(Chhetri)、吠舍(Vaisya)、首陀羅(Sudra)和賤民等社會地位的區分。雖然尼泊爾近年來在政經制度上都已經受到現代思潮的影響,但是不管在社交、婚姻、工作等日常生活方面,種姓觀念還相當程度地約束著尼泊爾人的舉止及生活態度。在首都加德滿都谷地裡面,住著許多婆羅門和剎帝利等比較高的階級,通常婆羅門後代在政治、商業、教職方面有所表現,而剎帝利階級則有許多家族投身政治。
尼泊爾人非常樂天知命,他們認為不論生於何種階級,都必須接受命叩陌才牛瑏K以更好的表現期待來世的重生。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尼泊爾人雖然生活環境貧困,但是卻可以甘之如飴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