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生问笔者:有的人比别人学英文学得快是否因为有学语言的天赋?我的回答否定的。我认为语言学习能力是每个人出生时老天赋予的。换句话说,人人都有学语言的天赋。著名语言学家乔母斯基(CHOMSKY)最先开始用LAD即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SITION DEVICE)这个词来说明人类这种天生的语言机能。按笔者理解,用笔者个人的语言解释,LAD应为人类能听清楚语音,并能准确复制和总结归纳所学语感,在实际语流中带上情感用目标语言形成和表达思维的机能。事实上,小孩一般出生后就有学语言的能力。只要生出来不是一个聋子,能听声音,生在英国就能学会讲英文,生在中国就能学会讲中文;生在阿拉伯国家就能学会讲阿拉伯语言。这是不容置疑的。在这里,耳朵起了关键作用。如果耳朵听不见,就是生在英国也不会讲英文,生在中国也不会讲中文,生在阿拉伯国家不会讲阿拉伯语言。所以,从学英语口语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没有一副英语的耳朵,就不可能有一个英语的嘴巴。耳朵是LAD的第一道门。
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听觉起了变化,LAD的情况也就不同了。根据科学家的观察研究,儿童学语言的最佳期是一岁到十二、三岁。 因此十二、三岁为语言学习的临界期。由于每个人从一岁到十二、三岁期间所处的环境不同,每个人的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偏向。NLP即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ING)按人的神经特征把人分成三类:即听觉敏感类(AUDIO),视觉敏感类(VISUAL)和动觉敏感类(KINETICAL)。事实也是如此:有的儿童长期生活在音乐家的家庭里,天天有机会听到音乐、歌曲或曲艺等,因此,相对而言,对声音比较敏感。这一类人被称之为听觉敏感类。这类人即使成年时一般学语言也比其他成年人要快。因此常被人认为是语言天才。比如贝多芬、莫扎特、斯特劳斯、梅兰芳,马季就属于这类。有的儿童则从小生活在色彩图象世界的家庭里,天天看到的是各式各样的色彩图象,因此,对色彩图象比较敏感,比如画家,时装设计师等就属于这一类。这类人被称之为视觉敏感类。还有一类人从小生活在运动员或舞蹈家之家,经常参与各类运动,长大后就对运动比较敏感。这类人被称之为动觉敏感类。可见,一般人在生出来时都有属于听觉敏感类,LAD功能健全,都有学语言的天赋,而成年后的差异是由于临界期前十几年的生活环境的熏陶造成的。所以,说只有少数人有学习语言的天赋是不符合事实的。
那么,有什么办法使成人中非听觉敏感类变为听觉敏感类?答案是肯定的。笔者相信只要能帮助成年人改进或恢复对语音听觉的敏感度,通过严格训练掌握语音技能和中高级口语训练从而有效地增强语感,就能在根本上解决成年人学习中出现的听力发音、词汇记忆、语法的运用和交流的自信问题。多年来,笔者使用JYMTM方法进行教学,在恢复成人LAD功能方面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受到了来自中港台地区,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学生们的青睐, 对此,笔者深感欣慰。
总之,万事都有可能,关键是正确的方法。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错了事倍功半。语言学习也不例外。正确的方法能使LAD这一人类天生语言功能得到发挥。反之只能抑制其发挥。
(欢迎和JOHN YU 老师探讨。 来电请打(09)528 8985 或明或027 283 2389 或电邮:[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