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若缺茶館品茗
作者: 余仁
人气:
日期: 2006/5/4
|
開設在白雲之鄉,東方一隅的綠草地上,鮮花叢中的《若缺文化茶座》,自今年開張以來,我不忘抽空擠入去端坐,認真品嘗一下若缺老板精心泡製的,滋味醇厚,喉味回甘的中國「名茶」。此刻,在茶座裡靜靜地體味中華文化底蘊,往往得到洽似「竹裡靜消無事福,花間補讀未完書」的感覺。
儒雅健談和喜歡游泳的郝志達教授,在泳池遇見他時,談及筆者三月五日,參觀奧克蘭市政府在博特斯公園(Potters Park)成功舉辦的奧克蘭國際文化節。一個令人流連忘返的大帳幕,裡面有臨場創作示範的中國篆刻藝術表演,也是多個小數族裔中唯一的中華文化藝術代表,大家都稔熟的,僑居新西蘭六年的藝術家澳門譚可文先生。此刻,郝教授熱情地相約筆者到他主掌《若缺文化茶座》坐坐,散談和介紹一些譚可文先生有關這方面藝術被讚賞的成就,好讓忠實他的茶客品味一下哩。
几年前,奧克蘭某著名大酒家,其典雅堂煌中西合璧的裝修,是採用了中國文字發展史中的金文、小篆、漢簡、隸書、草書和圖章等墨寶,將有關千古傳頌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膾炙人口的佳句,由譚可文先生用他那精湛的书法书写在厅堂四周的墙壁上,發揮其中華國粹藝術創作的天賦,造就出大獲好評的精心傑作。集華人精英的裝修設計、中國文學和文化藝術於一身,將中國文字歷史長河的演變過程,以藝術手法展示在被主流社會的飲食界評為奧克蘭最佳中餐榮譽大獎的酒家殿堂裡;這一光彩照人,相得益彰的殊榮,是多位華人智慧的結晶。
年青中國書畫篆刻家譚可文先生,近年來在新西蘭夙負盛名。他的藝術作品,多年來在奧克蘭和奴多魯亞等地展出,也曾接受當地主流媒體採訪報導和華文媒體的追蹤介紹。 今年,譚可文先生再次被奧克蘭國際文化節主辦機構選上唯一的中華文化藝術代表參與盛會;去年他展示的中國國畫,而今改為中國篆刻印章藝術臨場創作示範表演。這次他的藝術展示,吸收去年的經驗,展品前面加上《可文篆刻前言》的英文翻译,大大地吸引了愛好中華文化藝術的不少洋人駐足觀赏。
秦始皇統一的中國文字,將小篆作為官方文字是由秦相李斯統籌創立的。相傳李斯所寫的「嶧山碑」,線條均勻剛健,風格端莊嚴謹,大有「密不透風,疏能走馬」之勢。 《可文篆刻前言》中指出,印章是篆刻藝術的產物,篆刻藝術又源於書法,換言之,它是書法與雕刻相結合的一種藝術。這種藝術在方寸的印面上,哂梦淖值慕Y構和組合,通過分朱佈白的手法,獲得疏密參差,離合有倫的高度藝術效果,再施以雕刻上的種種刀法,而成印章,用朱色印泥鈐蓋在書畫作品上,殷紅的印章在大片黧黑的墨色中,能產生一種對比的奇趣。這種美的欣賞,一直為世人所喜愛。
譚可文年前撰寫「臨池樂」明言,他最愛和最多臨摹「嶧山碑」和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所寫的「顏勤禮碑」。他每天都會抽出一些時間讀碑帖,更尊從老師所教「腳踏實地,氣沉丹田,挺直腰背,揑緊筆管,全神貫注」地完成要練習的書法。他喜歡以一位詩人的名句:「這山望見那山高,更有高山待仰止」來鞭策自己。他為追求藝術完美,體會最深刻的就是攀山越嶺,認為每攀完一山,雖辛苦,又要攀另一高山,其樂融融!
是實,譚先生的篆刻印章藝術早已受到有識之士讚賞;幾年前出版的《譚可文印選》,澳門名書法家連家生和陳頌聲教授分別在「印選」裡題書「新姿古意,刀筆傳神」和「試馬秦漢,方寸用兵」來肯定他的印章篆刻藝術的成就。著名的北京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央國家分會辦公室副主任兼書法編輯崔陟先生,也在「印選」裡作序。序一開頭:「有人說一幅好字可令人心曠神怡,精神一振;觀一方好印則叫人摩拳握腕,熱血沸騰。原以為此話誇張過火,但看了譚可文先生的篆刻,確確實實有這種感覺。」
可文兄的藝術作品,五月在奧克蘭舉行個展開幕時,郝教授早已約定筆者一同前往道賀與參觀。然後,到《若缺文化茶座》與大家一齊品茗。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