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 > 以文会友

樣板團的那些事(五)

作者: 穆迅    人气: 2608    日期: 2013/11/30


迎面是一座現代化的大樓,乳色牆,紅瓦頂,乾淨、漂亮。大門牆柱上燙金雕刻著“鷹潭市招待所”。它就是我們即將小憩的地方。

“海港”劇組回滬後,巡迴演出成了重點任務。一九七四年夏先去福建。從上海乘火車出發,江西鷹潭是中轉站,當地革委會得知我們到此,不敢怠慢,先是宴請,過後安排眾人到“鷹潭市招待所”休息。

大樓幾乎空無一人,倒是很安靜,入住的房間也很大,席夢思床,躺上去長途火車顛簸的疲勞一掃而光。

同室夥伴在軟床上舒了口氣,便要去盥洗室方便。誰知推門進入沒幾秒鐘,只見他捂住鼻子沖了出來,連做嘔吐狀。

“怎麼啦?哪兒不舒服?”我問。

他好不容易喘了口氣說:“你自己進去看看。”

我起身踏進盥洗室,一股惡臭迎面撲來,只見潔淨白亮的馬桶裡滿滿的糞便,堆積的冒了尖兒。老天爺!我比他跑得還快,還遠,一直逃到走廊,這才發現走廊裡都是無頭蒼蠅的同事們。

“樓裡沒水呀。”“廁所誰還敢進去?”你一言我一語都在忙著找服務員。

“還想洗個澡呢,這下可好,還不如呆在火車上哩。”

眾人七嘴八舌議論著,漸漸集聚到大廳裡。有人說這裡還有公廁。內急的人慌忙奔過去,不一會兒又都退了回來。那邊的情況都一樣,“米田共”全都堆得噗噗滿。

終於一個瘦弱的服務員小姑娘露了面,怯生生地對我們說:“這個大樓平時沒有水供應,只有中午十二點到一點有水,流量也不大。實在對不起。”

堂堂的市招待所居然無水供應,建造它的人不知怎麼想的,就好比家裡沒電偏買個電視機回來。人類基本的需求不去滿足,卻將大把鈔票花在塗脂抹粉上。這有何用?裝個門面?立個牌坊?說明我們鷹潭市也“鶯歌燕舞”豪氣沖天?

帶著揮之不去令人作嘔的印象,匆忙逃離鷹潭繼續我們巡迴演出之旅。

第一站福州市。我在“樣板團的那些事”第一篇已有敘述,這裡就不再多囉嗦,只有一事想提,在福州我們還觀看了當地好像是一個閩南劇種劇團演出的“龍江頌”。

京 劇“龍江頌”原本改編自福建薌劇“碧水贊”等,其故事內容也取材于福建漳州地區。看他們的演出有一種原汁原味的感覺。尤其最後一幕的合唱,曲調十分接近原 住民的鄉村小調,委婉悅耳,輕鬆歡快,引得劇組眾人擊節歎賞,如癡如狂,大呼:好聽!好聽!不知怎的,自打那以後我很偏愛閩南歌曲,儘管一句話也聽不懂, 只要那幽怨的閩南曲飄來,我會像被勾了魂一樣,不由自主駐足傾聽。

下一站是廈門,我們住的賓館在碼頭邊上,陽臺正對海面。我正欣賞海景, 室友汗津津跑上來,迎頭看見床上沒有涼席,床頭堆著厚厚的棉被,心中老大不高興。有沒有搞錯?現在可是大夏天,這晚上怎麼熬啊!可是一到晚間海上的微風吹 來,還真有一絲涼意,上半夜還只蓋肚皮,下半夜整個人便縮進了被子裡。第二天大家都驚歎這裡的氣候太爽了,是個療養的好地方。但那時,廈門市貌陳舊,沒有 什麼太新的建築,政府似乎也不想費那功夫。道理大家心裡明白就是因為對面有個金門島。

演出之余自然好奇那個一海之隔的另一世界。主人當然心領神會,安排一天帶我們到沿海前線視察“敵情”。

來 到前沿,天氣陰沉,海邊就是連綿陣地,瞭望崗、交通溝壕、站起來近人高的軍犬組成像電影裡的戰爭場面。部隊戰士告訴我們對面較清楚的小島就是大旦、二旦兩 島。在遠處僅能看到剪影的山脈就是金門島。透過望遠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大、二旦島上的公路和匆忙的國民黨軍用吉普車。不過島上最明顯的是一座巨大的方形 建築,估計有四五層樓高,黑乎乎的沒有窗戶不像有人住。

“那是他們的低音喇叭。”戰士告訴我們:“大功率的低音訊喇叭能傳得很遠,我們都能聽得到。”

果然風從對面吹來我們隱隱聽到喇叭的廣播:“上海京劇團的兄弟姐妹們,歡迎你們棄暗投明!”哈!他們也知道我們到廈門?情報做得不錯!也很準確、及時!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也造個同樣的傢伙和他們對著幹?”我問戰士。

“咱們還沒有這個技術。”戰士無奈地回答。

“就只能天天聽他們的宣傳?這不虧了嗎?”我有點不服。

“我們也有自己的辦法。”戰士指著公路上的電線杆子:“裝一個小喇叭,它的音量和對面傳來的音量差不多。我們也天天廣播,混起來,老百姓也聽不大清楚了。”

果然,我看到每一根電線杆子上都綁著一個小喇叭,哇啦哇啦叫起來,在公路上還真聽不清對岸的廣播講什麼。

唉,技術不如人家,自己的聲音傳不出去,又不想讓老百姓“精神污染”就只好堵自己的耳朵了。

“視 察”結束順便到附近的生產大隊參觀,這裡的農村以副業為主,不打糧食,全部種載龍眼樹。我想這是個很聰明的舉措。龍眼樹比農作物高大且四季不變,密密地紮 在沿海一帶,既有隱秘性又有收入,真是一舉多得。在即將離開龍眼樹林時,我們從車視窗向村民們揮手告別。沒想他們舉起一筐筐盛滿的龍眼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 往車廂裡倒。我們急忙說:謝謝,不要不要。因為我們也有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紀律。不知他們是聽不懂我們的普通話還是上級早有命令,村民不理會我們的婉拒, 像是立志要用龍眼果將我們掩埋一樣,向車廂兩面的窗戶裡不斷傾倒。我們措不及防根本擋不住流水一樣的龍眼果。不一會兒車內地上鋪滿厚厚一層。領導這才醒悟 過來,再不離開恐怕真的要被埋葬了。車子小心翼翼地慢慢移動,堅定地沖出包圍圈,終於逃出龍眼果的圍攻。

就這樣我們帶著心中暗喜的情緒結束廈門之行。

2013/11/20 於奧克蘭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巴比倫之劫
下一篇:为了“红旗”第二代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