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 > 扭转乾坤

英國脫歐雜談

作者: 南太井蛙    人气: 14350    日期: 2016/9/27


在奧克蘭這個多雨的初冬,英國脫歐無疑是最受關注的話題,同以往重大話題會出現正負兩面觀點不一樣的是,英國脫歐帶來的幾乎是全世界的失落與灰暗。最直接的就是經濟震蕩對荷包的影響,弗遠無屆,損失只是大小大小而已,僅李嘉誠一個人就一百多億見財化水,就連中國也受累及,直接經濟損失或許不那麼顯著,但通過英國叩開歐盟大門的努力已經受挫。而英國本身也很可能分裂,日後「英國」這個名稱是否存在都成問題。

  有人形容「英國脫歐,使大家聽到了歷史結構崩裂的聲音。一個大家習以為常的歷史結構,忽然崩解斷裂,或至少岌岌可危。」

我覺得這種講法并非危言聳聽,因為一直以來很多人存在「日不落帝國」早已式微的誤解,而忽略了這個曾經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政治與貿易系統」的英國,在思想資源,現代機械科技、市場貿易、金融體系、現代法律與醫療,乃至管理統治技術等等對人類文明歷史的巨大影響。英國同大西洋另一端的美國,是後冷戰時期推動新自由主義全球化最力者。爾今英國自身先行脫歐,是否一種倒退,還是一種歷史結構的崩解斷裂,就有待觀察了。

通過英國脫歐的個人思考,有三點心得,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首先是政客的話不可不信但切不可全信。

就拿「脫歐派」的政客在公投勝出之後的言論來看,幾乎個個都不認賬反口。移民是這次公投的關鍵問題,脫歐派將其列為游說戰略的核心部分,強調解決大批移民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脫離歐盟。但是公投成功後,主張脫歐的英國歐洲議會議員丹尼爾·漢南(Daniel Hannan)在接受BBC採訪時,否認公眾在英國有多大權限能控制移民的問題上被誤導,他說:「我們從未說過(移民)會有急劇的下降,我們想要的是一定程度的控制。」

他還說:「坦白地講,如果人們覺得他們投了票,來自歐盟的移民就會變成零的話,他們就會失望。」

  脫歐派政客宣傳的另一個核心是英國每周向歐盟繳費三點五億英鎊,他們說脫歐後這筆錢可以用在英國醫療保健系統上。

但脫歐領軍人物、前就業和養老金事務大臣伊恩·鄧肯·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曾經大聲疾呼:「讓我們把歐盟每周拿去的三點五億英鎊返給醫療保健系統」,不過他後來在接受BBC採訪時卻說,他并沒有做出這一承諾,而只是說,醫療保健系統會拿到這筆錢中的「一大部分」。

除了覺得這些政客猥瑣可恥,真令人想「拉雜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政客們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總要設法博得更多選民的認同和支持,最直接的便是投其所好許願承諾,描繪一幅改變現實的美麗迷人的圖畫。

但是搞政治的人都知道,從政最忌記性好,在政治圈里,前途似錦的人都不記得過去的事,其中也包括他自己說過的話。

所以我們必須記住對政客的承諾多加小心,答應給你免費午餐的人,到頭來只會連你的晚餐也被他吃掉。

其二,對公投必須進行立法,西女有絕大多數支持才能生效,避免少數人決定多數人的命運。

實行民主政治迄今,越來越多的事實証明,某一種觀點或政綱得到的支持不再會是一邊倒的絕大多數,紐西蘭最近幾屆的國會選舉結果都反映出民意的構成越來越多元,所以很難出現壓倒性勝利。

民主政治體現在民主選舉和全民公投,在這個制度的實施過程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國會換屆選舉的結果對我們這些選民而言只有三、五年的影響,但事關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全民公投,帶來的影響動輒幾十年,而且玆事體大。所以全民公投萬萬不可只以簡單的少數服從多數作為決定的依據,而是應該規定必須得到四分之三甚至更高比例的選民的認可,才能對事關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作出最終抉擇。如是方能確保不出現類似英國脫歐歷史結構崩裂危險。

最後,現代科技社交媒體對我們的巨大影響,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境界。通過電子產品我們攫取大量的資訊,訊息量爆炸,基本上手指觸屏滑動,快速瀏覽,這些聲光圖文僅如電石火花在我們腦海閃現,稍縱即逝,很少人能夠靜下心來深度瞭解,對比與求証,思考與辨析,然後作出自己的判斷與結論。這些公投脫歐成功,就有人指出除了歷年來英國小報對歐盟的嘲諷醜化誤導民眾,社交媒體過於簡單膚淺而偏激的訊息,掩蓋了如《經濟學人》一類書刊嚴謹縝密文章的論述分析,導致人們作出輕率的判斷。

今天的我們其實已經透過手機等電子產品,把自我限縮在一個貌似五光十色實質深不可測的黑洞之中,特別是年輕世代閱讀量的來源大部份來自社交媒體,而社交媒體系統是能夠依照個人閱讀偏好,點贊,轉帖,停留時間等參數篩選,然後替你度身訂造一個閱讀環境的。社交網路、行為與價值觀點雷同的人,也傾向於會看到系統替他們量身選出的類似內容。這樣就導致我們越來越聽不到另一種聲音,越來越排斥不同觀點,使自己越來越視野狹窄,認知淺陋,這種現象被稱為「同溫層」現象。

  我曾經在網上查詢渡假屋的行情,從此在我瀏覽其它新聞或文章時,不同網站的頁面上,都會出現一個有關渡假旅行的小窗,供我點擊有關旅行的最新資訊。雖然方便但也令人不寒而慄,總讓覺得網絡的另一端有甚麼東西懂得讀心術,能看透你的一切。

  有媒體分析,這次英國首相卡麥侖在脫歐公投中錯估民意,其本人亦有受「同溫層」心結誤導之嫌。這提醒我們在作出判斷和抉擇的時候,要小心提防這一種電子洗腦的操控。

  從英國脫歐想到這許多,冬雨仍在窗外淅淅瀝瀝地下著,世事一如這天氣密雲飛渡翻滾,晦暗未明。人們期待更多好消息,就像祈盼明媚的陽光再次呈現一樣,只希望雨過天青,又是風和日麗。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和服與旗袍
下一篇:從一張畫想到林榮基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