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政论界一向不缺热点,不缺话题。前几年关于“普世价值”的讨论很热,去年的热点转向了“制度”与“革命”,今年看来轮到“宪法”与“宪政”了。
这么多年了,也能看出其中的规律:只要是西方有而中国没有(或被认为没有)的东西,早晚会被挑出来当作热点话题议论一番。也许是因为自由民主人权“老三篇”实在翻不出新花样了,近年来的热点转向了“外围”观念,如“革命”,如“宪政”。
据
报道,宪政问题讨论甫始,就有一派及时表态说“宪政是必须回答的现实政治问题”。言者凛凛然,听者昏昏然,这话怎么理解呢?换个主语,比如德政、仁政、良
政,又何尝不是“必须回答的现实政治问题”呢?再扩大地说,自由、民主、人权、平等、进步…又有哪一个不需要“必须回答”呢?
既然并没有一个由浅入深展开讨论的进程,也没有一个逐一解决主要问题的安排,这个“必须回答”的根据到底从何而来呢?
显
见,用这种句式挑起问题的先生们,其实并不在意问题的内容,并不是真要讨论宪政理论。这个原本普普通通、也一直都在学术界认真研究的学理概念,之所以突然
脱颖而出,成为当前一个压倒一切的“必须回答的现实政治问题”,其实无非是因为这个概念也属于西方有而中国没有(或被认为没有)的一个东西,可以用来与
“全盘西化”这个念念不忘的大业联系起来,也可以用来否定中国现行政治制度。
说来说去,他们还是更看重这些概念的口号意义。西方穿西服、使刀叉,中国着唐装,用筷子,所以穿西服和使刀叉就一定是“必须回答的现实政治问题”,着唐装和用筷子就都不是。无非就是如此。
向西方学习本身不是问题,吸收西方文明优秀成果更不是问题,甚至逐渐与西方政治接轨都不是问题,但是,这样一种只要口号不要学理、只要挑战不要讨论的“口号政治”,就是问题,很大的问题!
刘小枫教授在上个月“凤凰网读书会”的讲座上也特别提到了这个问题,他强调说,要理解政治问题必须要摆脱简单的口号。
刘教授说到了要害。表面上看,“口号政治”似乎没有大错,无非是慷慨激昂了一些,浪漫主义了一些,言简意赅了一些,但其实没那么简单。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分两种情况,一是因为无知,二是出于故意。如果仅仅因为无知,倒还是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中国人善于学习,中国的学界一直很努力,中国的民众也日益觉悟,假以时日,总会逐步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建立起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并最终找到解决办法。
但如果是出于故意,性质就不同了。就是说有人在故意阻止人们去深入理解复杂的政治问题,故意让这些问题长期停留在虚假的表象上,以使之成为随取随用的战斗武器。
以
自由这个老概念为例,如果当作一个学理问题静下心来深入探讨,建立起这样的共识并不难:自由大体上可以分为政治自由和经济自由,两者之间有先后问题,有谁
决定谁的问题。从西方历史上看,从来都是经济自由在先,经济自由决定政治自由。中国也没道理不遵从这一规律,也应注意避免泛政治化倾向,循序渐进扩大公民
自由。
凭中国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和聪明程度,理解到这个程度绝非难事。但对于有些人来说,这却是他们很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这样一来,自由这个问题就等于是暂时得到解决了,不再具有一呼百应的旗帜效应和一鸣惊人的炸弹效应了,对自由战士们来说,武器库中的主要武器没有了。
故
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口号化,要害就在这里。学理只是包装,武器才是价值,讨论只是掩护,战斗才是目的。只有将所有复杂的政治问题统统变成口号,才能把政
坛变成战场,把政论变成战争,才能最大限度地动员人民大众卷入政治,把真正致力于探讨和解决问题的学者们关进书斋里,把广场上那个登高一呼的位置让出来留
给战士们。
此处不便明说的潜台词是:当年的革命党就是靠这个绝招取得胜利的。
中国的问题就是这样。我和寒竹说过,天天拿西方伪经济学概念往中国现实上套的伪经济学家,恰恰是中国改革的最大阻力。现在也可以说,天天拿西方政治概念当口号用的伪政论者,也恰恰是中国政治改革的最大阻力。
宪法和宪政的问题又热起来了。多一些人参与讨论不是坏事,通过讨论把问题厘清更是好事,但如果又被“口号政治”派劫持,再次成为一场原地转圈的闹剧,那就是祸害,对于中国政改进程,只会起到阻碍和破坏作用,没有好处。
对官方来说,应对民间“口号政治”的唯一办法就是戒严性质的“维稳政治”,广场上越是众口嚣嚣、气势汹汹,城楼上越是如临大敌、森严戒备。三十多年了,中国政改走不出这一解不开的恶性对峙,实为中国一大不幸。
2013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