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漫游 - 若缺 :知音 知己 相知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诗海漫游 - 若缺

知音 知己 相知

作者: 若 缺    人气:     日期: 2007/2/14


如今人们把知心的朋友还称为“知音”,甚而更雅些称为“高山流水”。这都是从古代“伯牙善鼓琴”与“钟子期善听琴”的故事里凝炼出来、被人们经久不衰运用的一个词汇和成语。



这是个版本不同的传说故事。但最基本的故事情节都是依据《吕氏春秋.本味》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又《列子》亦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 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 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哉?’”在以后的故事传承、演变中,越来越增加了故事性,地域性和人物的性格,使其更为生动。而且人们还信誓旦旦地宣称:当今湖北汉阳就是这个传说故事的发生地,汉阳龟山西麓、月湖南侧有“古琴台”,又称“伯牙台”,就是后人为纪念俞伯牙和钟子期而建的,如今已成为旅游胜地。

       传说中,伯牙俞姓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时楚国郢人(在今江陵一带)。他在晋国作官,是一位外交官,又是一位著名的乐师,精通音律,弹得一手好琴。当时在民间就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荀子.劝学》)的传说,意思是讲,只要他奏起一曲,就连正在吃草的马也会仰起头来聆听。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就发生在那一年:那次伯牙奉晋主之命使楚,并回家省亲。在归家的路上,巧遇正在山中打柴的樵夫钟子期。两厢“辩琴论艺”,意气相投,伯牙心中暗想此人非俗士,亦为山中“隐士”也?于是,抚琴始奏一曲,志在高山;钟子期听了,赞道:“善 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续奏一曲意在流水,子期又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心中暗道,一曲“高山流水”喜遇知音,俩人结为挚友,并相约于明年 中秋在钟家重聚。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年当伯牙按约重回故地时,钟子期已不幸离开了人间。伯牙面对一丘新土,抚琴祭奠,随心应手一曲短歌,以吊子期,诵云: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诵罢,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 摔,摔得玉珍抛残,金徽零乱。并诵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由此,“高山流水遇知音”传为佳话,千古不衰。这个故事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和明末话本选集《今古奇观》中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有详细描述。而“知音”,“高山流水”的典故也由此变得更加生动起来。

在中华民族语言的传承里,经年累月凝聚起来许多成语故事, 都在有意无意地阐释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比如这里所叙述的“知音”或“高山流水”的故事,绝不仅仅是说音乐上的知音,来赞颂那个弹琴的 “高手”和懂得音乐的“行家”,恰恰乃是通过这“听音”之难,说明交心、知心;交友、知己之难,而音乐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成为说明、阐释这种思想的一个媒 介。李白诗“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欧阳修诗“戏君此是伯牙曲,自古常叹知音难”,还是今人如叶剑英元帅的 “莫叹少知音,伯牙悔碎琴。”何尝不是对人世间至真至纯的友情的赞叹!

这使我又想起了历史上魏晋之交,“竹林七贤”中那位大名鼎鼎的嵇康,和他与其好友山涛绝交的故事;想起了嵇康的那篇著名的书信《与山巨源绝交书》。“竹林七贤”本是那个时期志趣相投的名士,特别在政治上,他们绝不与正在得势的司马氏集团为伍。在这七人中间有个叫山涛的人,字巨源。后来跑去司马氏政权里做了官,并想推荐并反复劝说好友嵇康也出来做官。致使嵇康非常气愤,于是写下了这篇酣畅淋漓的与他的朋友山涛绝交的书信。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篇书信里,嵇康提出了一个交友的重要原则:“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就是说,作为“相知”,朋友,最重要的那是要懂得对方先天的秉性,进而帮助他实现其天性,那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朋友和“相知”。嵇 康尊崇“老庄”,信奉“自然无为”之道,所以推崇“天性”,按如今的言语,我们也可以把“天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性格、志趣和爱好。这确实成为“知己”、 “知音”的一个重要条件!嵇康在书信中,具体到山涛拉他出来做官这件事,用了辛辣讽刺的语言,泾渭分明地表现了自己的观点说:“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意思是说,你不能觉得那是一顶好帽子,就勉强习水性的越地人也来戴这帽子;不能自己喜欢腐烂的食物,就用死老鼠去喂养鸳雏。其实是检点自己的交友不慎罢了。

与之相反,历史上鲁迅和瞿秋白的友谊,可谓是真“知音”。他们相识于1932夏天的上海,俩人直接交往不到两年,可是,鲁迅认为瞿秋白才是真正懂得自己杂文价值的人;瞿秋白编辑《鲁迅杂感选集》,并为之撰写长篇《序言》,序言中的见解也深得鲁迅赞赏。此后不久,鲁迅手书一幅对联赠瞿秋白,其中就有人们非常熟悉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名句,手书内容虽是录清道光人的文字,但却表达了这位大文学家对“知音”的认同,对友谊的珍惜!

所以,人生历程中,得一知己那是很难却很惬意的事;知音、知己,相知最为关要,难怪中国最早的大诗人就唱出了那句“乐莫乐兮新相知”的心声来。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诗海漫游 - 若缺 文章


只留清气满乾坤 - 说林逋的咏梅诗词

我喜爱的两首中秋词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杨柳与离别诗词

推荐一首屈原的诗

冷酷现实中的自我抉择——读诗笔记

咏月与中秋诗——读诗笔记

王昌龄的送别诗《送魏二》欣赏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杯春露冷如冰——读诗笔记

婉转曲折的别情

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煜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赏析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