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听听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徐颖的故事。
少年学霸,青年与北斗结缘
1983年,徐颖出生在四川眉山一个知识分子家庭,4岁上小学,16岁考上大学,从小就显示出不凡的理科天赋。2004年,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建设启动,正在读研二的徐颖在导师的引领下开启了与北斗的缘分。
徐颖当时并没有想到,北斗这个词会在她的一生当中贯穿那么长的时间。她说,人的一生当中,可能在今天发生了一件特别重要的、改变命运的事情,但那得是你很多年之后回头看,才会意识到那个时候你站在人生的拐点上。
几年前,一场题为《来自星星的灯塔》的科普演讲,让徐颖被大家熟知,网友亲切地称她为“北斗女神”。
徐颖曾很不习惯“北斗女神”这个叫法,“听起来有一种网红的感觉。”徐颖直言:“如果比较严肃的场合这么称呼我(北斗女神),我就会说能不能给我改成‘北斗青年科研工作者’,趁我还能蹭两年‘青年’这个名字。”
一路开挂,成为中科院年轻的一拨博导
徐颖博士毕业后,已经在北斗系统基础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的她,进入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工作。在这里,徐颖参与了北斗二代的应用、北斗试验系统的建设、以北斗为核心的未来PNT体系论证等一系列科研领域里程碑式的重大项目。
28岁开始主持国家级课题的研究,32岁当上中科院博士生导师……在外人看来,徐颖的青春光彩夺目。可是,谁的青春不曾迷茫?谁的青春没有困惑?面对繁琐的计算、无休止的推翻重来、带团队的压力……年轻的徐颖也会在深夜大哭,但擦干眼泪后,她依然朝着那个坚定的目标前行。
“其实每次都觉得很难,觉得这个东西几乎不可能实现,但会告诉自己不能这么想。”徐颖说:“要是每次都觉得过不去了我就不干了,基本上啥都别干了。这是一个不断地去提升过去,然后探索未来的过程。”
科普“出圈”,从此被称作“北斗女神”
然而,埋首于北斗研究的徐颖从来不会想到,一场科普演讲竟让她“出圈”了。
2016年,北斗二号系统已完成,开始为亚太地区提供定位、定时、速度测量和通信等服务。在一场科普论坛上,徐颖花了十几分钟,用接地气的语言让大家对北斗系统有了清晰的认识。从此,她开始被大家称为“北斗女神”,科普演讲邀约纷至沓来。
“刚开始会觉得挺开心的,有很多人认识我,后来发现这是一把双刃剑。”徐颖说,认识自己的人多了之后,大家对自己的误解也会相应增加,“但慢慢地就习惯了,就会一笑而过。再回归到自己本身的生活和工作的时候,会发现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原来该干什么项目,现在还得干;原来该怎么结题,现在还是怎么结题验收;原来该发论文,现在还得发。”
△2019年初,中国科协宣布聘请徐颖担任“科普中国”形象大使之一。受访者供图
科普让更多人认识了徐颖,但她更多的时间还是花在科研上。
徐颖表示,科研是科普的前提和基础。“它是不同的责任感。对于做科研来讲,接国家项目就得把这事干好,要对国家科研经费和团队里面的人负责。做科普的责任感来自于社会责任,尽己所能去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许很微小,但哪怕有一个小朋友听完之后对科学感兴趣,哪怕有一个人听完之后,发现他原来的想法是不对的,其实就挺好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来源: 中国之声
1,42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