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弓形虫病是一种由猫传播的寄生虫引发的感染。Photo: RNZ / Nate McKinnon
(《澳纽网》综合RNZ报道)由猫科动物传播的一种常见寄生虫所引发的“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可能已导致新西兰约一万名居民的视力受到损害,部分患者甚至因此永久失明。奥塔哥大学的研究人员估计,全国约有四万名新西兰人受到眼部弓形虫病的不同程度影响,其中高达四分之一的患者情况较为严重。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他们旨在开发弓形虫病新疗法的科研努力,正因缺乏必要的研究资金而步履维艰。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隐形杀手”入侵:患者亲述视力受损经历
在奥塔哥大学眼科部门担任护士的丹妮尔·威尔逊(Danielle Wilson)女士,便是一位亲身经历过弓形虫病突袭的患者。她在工作中突然感到视线变得模糊不清。“那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威尔逊回忆道,“我的眼睛突然变得非常疼痛、红肿,视力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对强光极度敏感,无法忍受。”幸运的是,由于她工作的便利,同事们迅速注意到她的眼部异常,并立即为她安排了专业的眼科检查。
年仅30出头的威尔逊在得知自己眼部感染了弓形虫后感到非常震惊。医生告知她,这种通常通过猫科动物传播的寄生虫——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可能已在她体内潜伏了数年之久。随后的治疗过程漫长而艰辛:在最初的一周里,她需要每小时都滴用眼药水,并且在长达18个月的时间里,她不得不持续服用抗生素和不同疗程的类固醇药物。几年过去了,尽管病情得到控制,威尔逊女士仍“时常担心”弓形虫病会再次复发,并对眼部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保持着高度警惕。“不幸的是,”她说,“我眼部留下的疤痕非常靠近我的中央视力区域,如果这个疤痕进一步恶化,我可能会永久性地失去那部分宝贵的视力。”
奥塔哥大学的眼科顾问医生弗朗西斯·马克·德·里博特博士(Dr Francesc March de Ribot)在其日常诊疗中,也经常接诊因弓形虫病导致视力问题的患者,其中不乏非常年轻的病例。他的一名医学生患者,就因弓形虫病导致单眼中央视力严重丧失,最终被迫放弃了成为一名外科医生的职业梦想。德·里博特博士解释说:“当视网膜因弓形虫感染出现炎症时,患者的视力会变得模糊。有时,在炎症消退后,会在视网膜上留下永久性的疤痕,这部分受损的视力将永远无法恢复。”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新西兰感染率高企 或因就医不及时
弓形虫是全球范围内引发感染性眼病的首要病因,同时也是导致新西兰居民视力丧失的主要因素之一。据估计,全球范围内可能高达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其一生中会感染弓形虫。然而,有迹象表明,新西兰的弓形虫感染率可能更高:此前在怀卡托地区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当地人群的弓形虫感染率竟高达43%。
刚地弓形虫主要在猫科动物的肠道内进行繁殖,并通过其粪便中排出的大量卵囊向外界环境传播。这些卵囊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受污染的土壤和淡水中可以存活长达两年之久,即便在海水中也能存活六个月。鸟类和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均可能因接触受污染的环境或食物而感染弓形虫病。
对于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人而言,初次感染弓形虫的症状可能非常轻微,甚至不比一次普通感冒更严重。然而,这种寄生虫可以在人体内以包囊的形式长期潜伏,并在特定条件下(如免疫力下降时)“重新激活”,从而引发疾病。对于未出生的胎儿以及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者等),弓形虫病可能导致失明、严重的脑损伤甚至死亡等灾难性后果。据估计,新西兰全国约有一万人的视力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并且每年大约会发生1000例弓形虫病复发病例。德·里博特博士认为:“我们的发病率可能高于其他一些国家,部分原因也可能是有些患者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眼科护理,从而导致病情未能被早期发现或得到恰当的治疗。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广告
Advertise with us
治疗困境与研究经费之痛
奥塔哥大学寄生虫学领域的资深专家布鲁斯·拉塞尔教授(Professor Bruce Russell)指出,目前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弓形虫病的方法效果并不理想。“现有的治疗药物对于寄生虫的潜伏期(即包囊期)效果不佳。患者一旦被诊断出患有此病,往往需要接受反复和长期的治疗过程,而且当前的治疗手段并不能有效阻止由弓形虫引发的炎症反应——而炎症正是实际破坏眼部组织、导致视网膜永久性损伤的元凶。”
尽管拉塞尔教授在早期研究中(他曾于新加坡参与一项耗资高达4.2亿美金的诺华制药公司(Novartis)药物靶点发现项目)已经筛选出一些针对弓形虫具有良好潜力的候选化合物,有望开发出更有效的新型治疗药物,但他在新西兰为这些后续研发工作申请研究资金时却屡屡遭遇挫折。他与德·里博特博士及其他顶尖研究人员最近一次联合向马斯登基金(Marsden Fund)提交的一份为期三年、总额90万纽元的研究经费申请,也不幸刚刚遭到拒绝。
由于长期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奥塔哥大学那个曾同时致力于测试弓形虫和隐孢子虫(另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药物的专门实验室,已于2023年被迫关闭。拉塞尔教授的大部分弓形虫药物研发工作,也不得不遗憾地转移至海外进行,其中关键的药物发现部分目前主要由新加坡方面的科研机构接手。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不止于眼疾:弓形虫病的广泛影响与预防
拉塞尔教授对此深感忧虑,他认为发达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遗忘”了寄生虫对公众健康的持续威胁。“但实际上,仍然有许多像弓形虫这样‘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寄生虫,我们对其真正的危害和影响了解甚少。不幸的是,我甚至认为我们社会可能并不真的想去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因为如果我们完全知晓了它们的全部影响,可能会引起很多公众的不安和恐慌。例如,我们有理由相信,弓形虫感染可能对人类的心理健康状态产生一些此前未被充分认识的重大影响。”
他还半开玩笑地补充道,弓形虫的隐秘影响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新西兰人如此喜爱猫,并拥有全球最高的家庭养猫率之一(据统计约有40%的新西兰家庭养猫)。“科学研究已经证实,这种寄生虫会‘操控’被感染老鼠的大脑神经回路,使其行为异常,甚至主动去寻找猫,以便猫能捕食它,从而帮助寄生虫完成其复杂的生命周期。”
虽然弓形虫病目前在新西兰并非法定必须强制通报的传染病,但在2007年至2016年的十年间,官方仍记录了142例人类感染弓形虫病的报告病例,其中包括15例是胎儿在子宫内就受到感染的先天性弓形虫病。
拉塞尔教授最后强调,弓形虫病的危害绝不仅仅局限于人类健康。“弓形虫病也是一些我们珍贵本土野生动物的致命杀手,受其威胁的包括几维鸟(kiwi)、卡卡鹦鹉(kākā)等新西兰特有的鸟类,以及我们独一无二的赫氏海豚(Hector’s dolphin)和极度濒危的毛伊海豚(Māui dolphin)。此外,弓形虫病还给新西兰的牧羊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每年导致大量羔羊因此流产或死亡。”
针对弓形虫病的预防,医生特别建议:孕妇或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群应避免食用生肉、未彻底煮熟的肉类或未经恰当处理的腌制肉制品,以及所有未经巴氏消毒的奶制品;在清理猫砂盆时务必佩戴手套,并随后彻底洗净双手;家有儿童的应注意遮盖户外的沙坑,以防被猫粪污染;进行园艺活动时也应佩戴手套;并在准备食物和进食前养成彻底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分类: 澳纽资讯
(即时多来源) 新西兰英语新闻 New Zealand English News
广告 | Advertisement
在澳纽网做广告 | Advertise with us
53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