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 “The one pervading evil of democracy is the tyranny of the
majority, or rather of that party, not always the majority, that succeeds, by
force or fraud, in carrying elections.”(民主中弥漫的邪恶是多数派的暴政,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某党的暴政,并不总是多数派的暴政,他们通过武力或者欺诈成功举行选举。)
他说: “The danger is not that a particular class is unfit to
govern: every class is unfit to govern.”(危险不是哪个阶级应该统治的问题,是哪个阶级都不应该统治。)
任何人都靠不住——知识分子靠不住,无知分子也靠不住;富人靠不住,穷人也靠不住……谁都不应、都不配统治。
那该由谁来统治呢?能而且只能由法治来统治!这是民主的基石和底线!
故在民主政体,一个在数理逻辑上站不住脚的政客、政党,指望它公平公正依法行政,无异于太监逛青楼,只能意淫罢了!它最多只会根据政客、政党的好恶按需来讲法治。而不懂数理逻辑的乌合之众、无知、内在精神黑暗等等子集的联合体足够大,也就是渣集足够大,那么社会或社会会有足够大的部分只能相互被推波助澜掉进“No justice no peace”(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和平)的悖论陷阱!也就是毛姆说的“当你提醒傻子(比如乌合之众,等)要小心时,即得罪了骗子(比如某政客、政党,等),也得罪了傻子。使骗子利益受到损失,傻子却认为你在侮辱他的智商,他们就会联合起来整你。”历史和现实的例证比比皆是!
15. 问: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作为“知识分子”?
法国哲学家、剧作家、小说家、编剧、政治活动家、传记作家、文学评论家让-保罗·夏尔·艾马尔·萨特(Jean-Paul Charles Aymard Sartre,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说:“知识分子是那些干涉与他们无关的事情的人。”
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认识科学家、史学家、社会批判家和政治活动家、分析哲学领域的重要人物、认知科学领域的创始人、亚利桑那大学语言学系的荣誉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系的荣誉退休教授艾弗拉姆·诺姆·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1928年12月7日—)在其专著《Understanding Power》(2003)(认知力量)中认为:“知识分子是诽谤专家,他们基本上是政治委员,他们是意识形态管理者,最容易受到异议的威胁。”他还说:“知识分子的责任是说出真理,暴露谎言。”
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第二代芝加哥经济学派领军人物、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在消费分析、货币供应理论及历史、和稳定政策复杂性等范畴的贡献,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且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的米尔顿·佛利民(Milton Friedman,1912年7月31日—2006年11月16日)在《米尔顿·弗里德曼访谈录》(1974)中说,商人和知识分子都是资本主义的敌人,因为大多数知识分子相信社会主义,而商人则期望经济特权。
美国经济学家、社会理论家、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托马斯·索维尔(英語:Thomas Sowell,1930年6月30日—)在他的《知识分子与社会》(2010)一书中写道,知识分子是知识而非物质产品的生产者,倾向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之外发表言论,期望从光环效应中获得社会和职业利益。
在中国老毛专制期,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表示:“现在的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他们还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同年4月10日,毛泽东再次表示:“现在的知识分子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们的灵魂依旧在资产阶级那方面。”他还说“阶级敌人党内有、党外有,知识分子中更多”,故“知识越多越反动!”
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中国工会十七大的讲话《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维基百科全书:知识分子(英語:Intellectual)是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性思考、研究和反思,并针对社会规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人。
上述这些大师、名人、百科全书的叙述是不是云山雾罩?有的甚至自相矛盾?我对“知识分子”定义的认知比上述这些认知更加简单、更加刻薄、也更加毒辣:在渣定理面前,只要不懂数理逻辑,那就是渣,渣怎么可能会是知识分子呢?哪还有脸敢配称知识分子呢?即:渣一定不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一定不是渣,他(她)必须时时刻刻懂得数理逻辑,这是成为知识分子的最基本的第一要素!
同理,对专家、学者、权威、博导、CEO、伟大领袖等等英武的名词也一样,在渣定理面前,只有不是渣,这是成为专家、学者、权威、博导、CEO、伟大领袖等等英武名词的最基本的第一要素!否则都是渣。既然已经是渣却还披着专家、学者、权威、博导、CEO、伟大领袖等等英武名词的外衣,那就是个骗子!
也许有人会问我,对目前的现实世界是不是非常沮丧?
普朗克常数、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量子力学的创始人、191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有句名言:“要接受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并不用说服它的反对者,而是等到反对者们都相继死去,新的一代从一开始便清楚地明白这一真理。”(德语原文:Eine neue wissenschaftliche
Wahrheit pflegt sich nicht in der Weise durchzusetzen, dass ihre Gegner
überzeugt werden und sich als belehrt erklären, sondern dadurch, dass die
Gegner allmählich aussterben und dass die heranwachsende Generation von vornherein
mit der Wahrheit vertraut gemacht ist.)
普朗克名言非常地决绝,也许透着一丝普朗克的沮丧和悲观,但我深信不疑。
16.做任何事情,只要P不讲数理逻辑或不懂数理逻辑,那么P就会被渣定理锁定为渣,那么P就会具有下列4个属性:
1)动物性。因为P是渣,那么P仅是动物而已。P根本不知“No justice no peace”(没有公正就没有和平)这个法治概念,骨子里遵循的是洞穴时代的那种弱肉强食野蛮丛林生存法则。P说些风花雪月直至无边无厘头的郎情妾意应不会出格,因为这是动物的本能。
2)没有识别悖论的理性。因为P没有数理逻辑思维能力,故没有识别悖论的理性。
3)被骗性。
“存在悖论,主观故意”这是骗子的定义。By 2),渣P没有识别悖论的理性,故被骗子骗是逻辑必然。这就是为什么渣定理里的渣总是被人骗而且还不自知!渣的要求就是渣要求,渣的要求谁能满足呢?有且只有骗子能够满足!渣被骗又为什么不会自知呢?根据渣定理渣的定义,若被骗能自知,那就有逻辑思维的判断能力,那就不是渣了!故一旦堕落到渣定理里的渣,一旦终身不知逻辑为何物,那么终身都是被骗的货!
4)阿Q性。渣P没有数理逻辑的抽象推演能力,只喜欢直观通俗易懂的比喻、“一分为二”、唯物辩证法等来看问题,P与阿Q逻辑等价也就是逻辑同构,即P就是个阿Q!
例证:《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诗歌。是中国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重要课文之一。
这是俄罗斯著名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于1825年写的一首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语文教学大纲目标的设定: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普希金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2)背诵本文,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理解诗歌中所蕴涵的哲理。
3)初步学会品味、欣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品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哲理;加大课外名诗阅读量,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诗人的乐观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普希金诗作的热烈深沉的语言。
能够列入中国语文教科书,就知在中国有数不尽数的教育工作者、学生、文人乃至百姓对这首诗歌表达了喜爱和赞赏,因为它能够激励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
但我对普希金的这首诗却不这样看!
普希金的夫人娜塔丽娅·冈察洛娃当年是圣彼得堡社交界著名的美人,被誉为“圣彼得堡的天鹅”。她与保皇党人乔治·丹特斯暗渡陈仓你侬我侬疯狂热恋,经常相约共舞。后来普希金收到侮辱他的匿名信,信里笑他是乌龟。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忍无可忍,冲冠一怒为红颜与丹特斯进行决斗,结果腹部受了重伤,两天后去世,享年37岁。当时的报纸报道:“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殒落了!”
将来我如果有空有机会有闲心的话,我一定穿越时空到普希金生活的那个俄罗斯年代,去跟普希金聊聊天、侃侃大山!我会将中国的这本语文课本带给他,让他知道在他身后近200年里在遥远的亚洲还有很多他的粉丝,中国上亿的中学生们都在语文课本中学习他的这首诗!
当我的溜须马屁让这位年轻人露出惊喜得意的神情时,我会立即抓住这个契机,跟普希金探讨更深入的问题,也许他会不开心也许他会很开心。但我一点都不介意!
我会问:
- 当你感觉或发现太太与别人通奸时,为什么不选择协议离婚这种好聚好散的文明形式?而去选择数千年数万年前洞穴时代为争抢女人的那种野蛮丛林法则的决斗形式?很不值当地付出自己的生命!
- 为什么生活偏偏选择欺骗了你?
- 为什么你会被生活骗?
……。
创立现代集合论的康托尔死于1918年,现代数理逻辑学先驱乔治布尔死于1864年。这两个理论被接受需漫长的时间,再将这两者结合起来那都是二战中的事了。故我吃定了普希金,不论他对我之问说什么,我的渣定理备注16仿佛就是专门为普希金量身定做:
做任何事情,只要P不讲数理逻辑或不懂数理逻辑,那么P就会被渣定理锁定为渣,那么P就会具有下列4个属性:
1)动物性。因为P是渣,那么P仅是动物而已。P根本不知“No justice no peace”(没有公正就没有和平)这个法治概念,骨子里遵循的是洞穴时代的那种弱肉强食野蛮丛林生存法则。
这就回答了第1问:动物性的普希金为什么选择洞穴时代的那种弱肉强食野蛮丛林生存法则的决斗。他不尊重别人的生命,故也就尊重不了自己的生命!
2)没有识别悖论的理性。因为P没有数理逻辑思维能力,故没有识别悖论的理性。
3)被骗性。
“存在悖论,主观故意”这是骗子的定义。By 2),渣P没有识别悖论的理性,故被骗子骗是逻辑必然。这就是为什么渣定理里的渣总是被骗而且还不自知!渣的要求就是渣要求,渣要求谁能满足呢?有且只有骗子能够满足!渣被骗又为什么不会自知呢?根据渣定理渣的定义,若被骗能自知,那就有逻辑思维的判断能力,那就不是渣了!故一旦堕落到被渣定理锁定的渣,一旦终身不知逻辑为何物,那么终身都是被骗的货!
这就回答了第2问第3问:为什么生活偏偏选择欺骗了普希金,为什么普希金会被生活骗!
4)阿Q性。渣P没有数理逻辑的抽象推演能力,只喜欢直观通俗易懂的比喻、“一分为二”、唯物辩证法等来看问题,P与阿Q逻辑等价也就是逻辑同构,即P就是个阿Q!
这就回答了普希金在著名的诗中提出了一种面向未来的生活观。“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尽管“现在却常是忧郁”,现实的世界可能是令人悲哀的,可能会感受到被欺骗,但这是暂时的,不会停留在这儿,不会就在这儿止步。“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这种用对立统一、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的所谓辩证思想不就是阿Q?
即普希金之所以会被生活所骗,就在于他没有掌握现代数理逻辑武装的思维,自然识别不出隐藏很深的悖论,更不用说逻辑等价的罗素悖论!故其能而且只能或会而且只会用阿Q这种鸦片来麻醉自己!
当然这是普希金所处那个年代无法掌握现代数理逻辑学的局限性所致!
也正因为如此,如果我来重写普希金著名的这首诗,开首应是这样的:
假如生活欺骗不了你,
谁会悲伤?
谁会心急?
谁会处在忧郁的日子里
不停地须要镇静?
……。
17.
在渣定理里的渣海洋里游刃有余的著名骗子,在我看来,尼古洛·迪·贝尔纳多·代·马基雅维利(Niccolò di Bernardo dei Machiavelli,1469年5月3日—1527年6月21日)是世界各国骗子中的教父。他被冠以意大利的政治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外交官。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被称为“近代政治学之父”,但就是没有被冠以数学家。他不懂数理逻辑,故他属于渣。他于1513年献给 洛倫佐二世·德·美第奇其呕心沥血最著名的马屁之作《君主论 》就是渣论,邪恶得令人震惊!但该书是英王查理一世爱不释手、法王亨利四世贴身携带、普鲁士腓特烈大帝把它作為自己决策的依据;路易十四每晚必读并说:「不读此书不能高枕而眠」、拿破崙百读不厌写满批注、希特勒放在枕边、墨索里尼称之为政治家的指南、……、等等巨多君王、領袖学习统治术的经典。
《君主论》的中心主題是“如有必要,君主是应该使用不道德的不折手段去实现目标(例如荣誉和生存)”。主要邪恶的论述有:
- 在善良与恶行方面,对于一个君王来说,不仅不必具备各种美德,而且还要保留那些“不会使自己亡国”的恶行。
- 在残暴和仁慈方面,君主对于残暴这个恶名不必介意,所应重视的倒是不要滥用仁慈,因为仁慈会带来灭顶之灾, “被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是安全得多的”。
- 在守信和失信方面,君主应当效法狐狸与狮子。
- 当遵守信义对自己不利,或原来使自己作出诺言的理由不复存在时,一位英明的君主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但君主又必须深知怎样掩饰这种兽性,并需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伪善者,要显得具备一切优良品质。
- 在人民与贵族方面,君王应避免自己因袒护人民而受到贵族的责难,也要避免因袒护贵族而受到人民的非议,就应设立作为第三者的裁判机关(议会),而用不着君王担负责任。
- ……
《君主论》与先秦的残酷暴政法家思想、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厚黑学》类似并更甚!最让人掉眼镜的是,在拍君王最喜欢什么马屁这个问题上,东西方有高度共识。因为约公元前515至前512年,《孙子兵法》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马屁统治术见面礼!与马基雅维利献给其君主的《君主论》异曲同工!
我对现实世界不感沮丧和悲观,因为对于小鱼小虾小渣兴致不大,我最喜欢的刺激是: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大鱼大虾大渣,看渣的热闹和笑话!也就是备注18:
18. 这个“渣”定理能否被人们从理性上自觉接受、能否被赞许、能否获奖等等等等对我来说都不重要,因为万“渣”来朝的残酷现实就是对它最大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