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 > 以文会友

芳蹤難覓張愛玲 ——故國紀行2011之二

作者: 立言    人气: 2957    日期: 2012/1/30


        上海。靜安寺初冬的午後。

    淅淅瀝瀝的雨絲飄落了街邊的梧桐樹葉,奶白色夾巧克力條紋的公寓樓靜靜的踞坐在鬧市的一角。不時掠過的濕濕的風,偶爾帶來一縷寺廟門口巨鼎中厚膩熟甜的香煙……是這座大樓,70年前,這裡住著一位名動十裡洋場的才女,時至今日,她作品改編的影視劇拍一部火一部,一直擁有著居高不下的票房。至今仍有海內外不少的“粉絲”慕名而來,在這裡徘徊著,尋覓著,唏噓著——張愛玲,儘管至今還被詬病:她與漢奸胡蘭成的關係,她的孤島淪陷文化真空時節的躥紅……但偏偏在那個時代的作家中,獨獨她佔有著時下最好的商機,樓下裝潢一新的咖啡館,據說是她當年常來小坐的地方,一壺紅茶一碟小點,就需百元之數,價格是奧克蘭的三倍掛零。

    圓弧形的轉角陽臺,義大利式的設計很女性很婉約,最高的六層,最適合演繹浪漫故事的地方,就是她雨後俯瞰積水的街道的所在,那“一房的風聲雨味”使她欣喜;那是她與胡蘭成“相看兩不厭”的地方——儘管那貓樣的男人在獨得愛玲青眼的時候,在大紅龍鳳喜帖上寫下“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時候,還不忘偷香竊玉,琵琶別抱,但平生第一次的芳心暗許,已經使愛玲醉在那雲深不知處,她在陽臺上轉身去為那負心郎倒茶,還滿眼都是笑。然而紅塵夢醒時分,她俯身在這陽臺上看樓下的芸芸眾生,又該是如何一番“高處不勝寒”的毛骨悚然的況味?

    咖啡館還附帶著一個小小的花園,黑漆雕花的鐵門緊閉,顯然已經成為一道佈景。暗黃色的燈光,暗黃底紅色小花的牆紙,深綠色的皮座椅,幽幽的薩克斯風低低的吹著一首爵士。高及天花板的書架上擺著琳琅滿目的書刊,封面上的那個穿旗袍的年輕女子,沒有一張臉迎著“觀眾”……

    與老建築邂逅,在靜靜的沉思和追憶中,它自會向你訴說,與你攀談。而在這裡,我沒有找到這種感覺。這裡更像洛杉磯好萊塢影城的場景,更像一處舞臺的拷貝。那個絕世冷豔的才女的靈魂不在這裡,她走的時候是決絕的,甚至與自己最親的、同住的姑母相約,斷絕一切聯繫,不通信。她,現在在放大的黑白照片上,嘴角掛著一絲高傲的淺淺的笑:你們怎樣評價我是你們的事,或褒或貶都與我無關,至於那大筆的版稅和轉讓費,就算我給你們的饋贈吧……

    作為一個上海女人,張愛玲在錢上從來是計較的。

    也許是出身沒落貴族,懂得那個時代一切物質上精神上的享受,也許是青春期聖瑪麗女中貴族氛圍的襯托對比,她終身都籠罩在貧困憂慮的陰影中。窮與高貴,天上地下的反差造成了她骨子裡的淒清孤寂,遺世獨立的冷傲和冷嘲。不喜歡張愛玲的也是她的那份拒人千里的冷,特別是作為一位元元女作家,作品中毫無大而化之的悲憫和愛,她筆下的一個個毫髮畢現的赤裸裸的晦暗的靈魂,真叫人在拍案驚奇之中,感受到一種深入骨髓的陰風陣陣的冷。

    就是這樣一位孤高傲世的才女,怎麼能在這一片佈景式的偽殖民地商業文化中立足呢?真正的張愛玲和70年前的半殖民地的上海,“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自有她的真情真味,只能追憶不能複製,何況在喧囂浮躁的化學味道與金錢的光暈裡呢。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陌生的農村
下一篇:臺灣點滴之三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