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西兰新闻·旅游·生活·资讯大全。新西兰房地产。Informa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udy and Living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Propertie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苑 > 以文会友

“老退”隨筆

作者: 宋林玫    人气: 2771    日期: 2012/9/9


    隨著年齡已屆耄耋,精力下降,只有無奈地停止打拼,逐漸遠離謀生場所。廣東人說:“食幾多,著幾多係整定嘅”真的是如此!從個人意識上來說,不知不覺步入暮年,時間之快甚感唏噓!

    面對年老退休之現實,而似乎“歸故土”又非即時就要發生,但即使明天就要“永別”,今天你不還是不知道嘛!所以如何渡過這一段時間,也就成了很多類似朋友都要共同思考、安排的事。在紐西蘭,因緣際會,結識了一群比較要好、投契的朋友。原是相互可以多點聯繫、搞點精緻活動,心鄺神怡,無拘無束,哪怕“謬論”也有暢所欲言之地。這樣可以打發時間,多交朋友,退休生活不至寂寞,正如廣東話講“有的細魏”。卻真個做夢也沒想到怎麼後來竟然會入了作家協會!居然與“作家”關聯上,而且被疑為暮年摻乎青年人的事,試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世事實在難料。

    當然從另一角度來說:年事已高別的事做不了,但年事高閱歷也許稍見豐碩,憑興趣多讀點書,寫點經驗、看法與人們分享探討,也是度過晚年的一個方式。觀點不一定都對,但也說不定會起“前車之鑒”作用。豈不也算善哉?

    平心而論“作協”的同仁,或作協以外許多寫作人,不少是真的有料之人,他們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作家。筆者卻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什麼“作家”,偶然有人對自己出於尊重呼之為“作家”,內心真有莫名的感覺或愧意,這種內心意識跟許多朋友也表達過。因為我們這種年齡的人心目中的“作家”,性質上應該是寫小說、寫散文、寫詩歌等,比較偏向純文藝的,能觸景生情,激情來了可以下筆千言的寫作人。而數量上又經常有作品見世,方才是名副其實的“作家”。 若一些寫報告、教材、或某方面專業巨著者,即凡能寫點東西的人均呼之為“作家”,就模糊了其他“家”的概念。這種認識不知同仁們是否同意,但對筆者來說,這種觀念因為是從小建立的,所以不易改變。筆者此一說法也絕無虛偽做作之意,只代表筆者個人見解,與他人無關,如有冒犯,僅請見諒!

    因為缺少觸景生情的細胞,激情來了只會瞪眼發愣,熱血沸騰只能胸腔中自己翻滾,不懂如何抒發,事實上筆者真的不會寫上面所說的文章。但我是工業技術工作出身,過去為技術工作也要寫一些東西,例如“可行性報告、生產報告、技術論文”之類。另外筆者歷經“文革”,誰都知道那個時代的人,對政治歷史比較注重,我本人對歷史也較為喜歡。因此也使我瞎寫了一些主要屬於評論性質的文章。而且寫慣“可行性報告”之類的文章,養成了來回琢磨、多番核對的習慣,所以筆者寫的東西,根本沒有激情之下的細膩文采,更沒有下筆千言那種概然浩氣。相信我的一篇東西要比其他文章作者所用時間較多,故此作品也少,被呼之為“作家”實在對我太便宜了!

    君可能不知的是,寫我等這類文章,有其可悲與無奈之處在於:為說明對一件小事或“大事”的觀點,一定首先要引用以往別人的資料,而這些“資料”只能採用“二手資料”!因為我們絕沒有親手發掘第一手資料的客觀條件,只靠讀人家的書,摘錄人家的文章,用以證明自己觀點不是一家之言,或與高人“所見略同”。然後你自己主觀認為似乎屬實了,合乎邏輯了……也就採信了!有時你採用的資料甚至是“三手”或以上的“歷史”,也就在這樣的基礎上去“評”,去讚!去罵!往往回過頭來一看,還真有點可笑。

    也因此自己經常想,如能有條件與歷史人物或其後人、發生重要歷史的地點接觸、訪問就好了。例如能否見一下林彪的後人,彭文應的後人,到台灣眷村見一下國民黨老兵的後人。能有機會去黑瞎子島,去騰沖、芷江、緬北江心坡、瑞麗南端的南坎……。

    評述過去或現在的社會事件,毫無疑問會涉及過去歷史的引用。這樣的引用當然是合理也必須的,關鍵在於:在儘可能說明出處地引用別人的文章、別人的觀點,目的是在於支援、襯托之後自己想講的新觀點、新見解。不是為了陳述自己特別的新觀點,就失去引用的意義。老友記曹玉堂先生到香港參加婚禮回來,買了一批書,其中有一本上海復旦博士戴鞍鋼寫的“晚清史新編”,且由《中華書局》出版。當時自己就覺得,不是寫清史中某件特定的事,而是清朝晚期整個歷史,這一內容都要寫爛了?怎麼還有人寫?掀開一看的確都是老內容、老照片,可細看下去戴先生寫法頗為新穎,有許多新觀點。是從1793年乾隆帝接見英國來使馬戛爾尼為切入點,凸顯中國(從而中華文化)處於自成一格的盛世時,是多麼的與代表世界新生前進方向(西方文化)的反動。預示著東方文化行將受挫的深遠內因。讀起來於是為之一新,有強烈的追蹤感。所以看來舊的東西,人家講到“厭”的東西,只要有新的觀點還是可以寫出吸引人的作品。不是推薦新書,讀者朋友不妨親身體驗一下。

                                                                 28/08/2012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版





上一篇:炎炎夏夜曇花開
下一篇:書法審美芻議


[文章搜索]



新西兰房地产,新西兰华人中介
免费公众号推广,精选微信文章浏览
 
  © 2024 澳纽网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广告服务
设计: